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國同盟
- 外文名:暫無
- 分類:國際關係史
- 定義:歐洲協調 歐洲歷史
四國同盟,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含義。一、1718年四國同盟:1718年8月2日,奧地利加入英國、荷蘭及法國原組成的三國聯盟,成為四國同盟,以共同阻止西班牙改變《烏得勒支...
神聖同盟(Holy Alliance)是1815年9月,在俄羅斯帝國皇帝亞歷山大一世的倡議下,俄羅斯帝國皇帝亞歷山大一世、奧地利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和普魯士王國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三國...
英日同盟(Anglo-Japanese Alliance),英國和日本為維護其各自在中國與朝鮮半島的利益而結成的互助同盟,旨在反對俄國在遠東擴張。《英日同盟》共有3次,第一次同盟...
四國聯盟戰爭,英法荷奧四國同盟與西班牙進行的戰爭。1715年法王路易十四去世,其外孫西班牙的菲力浦要求繼承王位,並欲獲得義大利的部分領地。英荷反對法西力量的聯合,遂...
由此可見,“同盟牌”取四國同盟之意。回望歷史,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中美英蘇開始結成反法西斯聯盟,組成聯合陣線,一致對付德意日軸心。次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
1814年12月29日,卡斯爾雷子爵獲悉卡爾·奧古斯特·馮·哈登貝格使用威脅語言,又取得普魯士備戰的情報,便草擬一份對抗普、俄的軍事同盟條約,由英、奧、法三國代表於...
《神聖同盟條約》和《四國同盟條約》是對維也納體系的重要補充,也可視為維也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維也納體系是繼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之後歷史上第二個具有現代意義的...
任內成為“神聖同盟”和“四國同盟”的核心人物,反對一切民族主義、自由主義和革命運動,在歐洲形成以“正統主義”和“大國均勢”為核心的梅特涅體系。 1848年,...
肖蒙條約,英國、俄國、奧地利、普魯士4國為最後戰勝拿破崙一世於1814年3月1日在肖蒙簽訂的一項攻守同盟條約。1813年底,聯盟各國的軍隊攻入法國境內,但對法國未來的...
任內成為“神聖同盟”和“四國同盟”的核心人物,反對一切民族主義、自由主義和革命運動,在歐洲形成以“正統主義”和“大國均勢”為核心的梅特涅體系。 1848年,...
卡斯爾雷,英國外交大臣(1812—1822)。托利黨人。歷任愛爾蘭事務大臣、陸軍大臣等職。於1814年至1815年代表英國出席維也納會議,積極推動英、奧、普、俄四國同盟(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