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班是清戲曲班社。北京“四大徽班”之一。嘉慶時以徽班兼演崑曲著名,道光以後所演漸純為京劇。清代楊懋建《夢華瑣簿》:“四喜曰曲子。先輩風流,餼羊尚存。”張二奎、王九齡、劉趕三、楊鳴玉、梅巧玲、時小福、孫菊仙等均隸屬此班。約光緒中期散班。後有人復組四喜班,不久亦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喜班
- 朝代:清朝
- 戲曲類型:崑曲、京劇
四喜班是清戲曲班社。北京“四大徽班”之一。嘉慶時以徽班兼演崑曲著名,道光以後所演漸純為京劇。清代楊懋建《夢華瑣簿》:“四喜曰曲子。先輩風流,餼羊尚存。”張二奎、王九齡、劉趕三、楊鳴玉、梅巧玲、時小福、孫菊仙等均隸屬此班。約光緒中期散班。後有人復組四喜班,不久亦散。
四喜班是清戲曲班社。北京“四大徽班”之一。嘉慶時以徽班兼演崑曲著名,道光以後所演漸純為京劇。清代楊懋建《夢華瑣簿》:“四喜曰曲子。先輩風流,餼羊尚存。”張二奎、王九齡、劉趕三、楊鳴玉、梅巧玲、時小福、孫菊仙等均隸屬此班。...
張勝奎(生卒年月不詳),又名張奎官,北京人,曾於四喜班演出多年。其唱吸取余三勝之法,嗓音雖不沖,但唱腔流利曲折。精於說白、做工。其念頗帶情感,做派神態逼真,擅演忠臣義士一類"衰派老生"角色。如《一捧雪》之莫成、《跑城...
“曲子”是指崑曲,意思是說四喜班擅長演崑腔的劇目。“孩子”指的是童伶,意思是說春台班的演員以青少年為主,生氣勃勃。“把子”是指武戲,意思是說和春班的武戲火爆,最受歡迎。徽班發展 由於徽班聲腔及劇目都很豐富,逐漸壓倒了...
因此“四大徽班”進京,被視為京劇誕生的前奏,在京劇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清末宣統二年(1910年),“四大徽班”已相繼散落。“軸子”(讀“咒”),意思是說三慶班擅長演有頭有尾的整本大戲。“曲子”是指崑曲,意思是說四喜班...
四喜班於嘉慶初來京。徽戲、崑曲兼演、尤以崑曲為著,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處哄傳四喜班”之語。該班位於陝西巷內。 [5] 和春班於嘉慶八年(1804年)於李鐵拐斜街組建。該班以武戲見長。道光十三年(1853年)解散。“四大徽班...
龔雲甫(1862—1932)近代京劇演員。名瑗,一說名世祥,北京人。早年業玉器行工人,因愛好京劇由票友加入四喜班拜孫菊仙為師,先演老生;後又拜熊連喜為師,改演老旦。唱腔新穎,做功細膩,富於創造。1900年後成名。能以老旦唱大軸,創...
在四喜班六年的演出生涯里,張二奎的演技日漸成熟,並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鹹豐初年,張二奎又離開四喜班,與大奎官(劉萬義)共組成立自己的“雙奎戲班”,他擅演王帽戲,兼演武生戲,還聘請了當時以唱小生聞名的徐小香、唱青衣聞名...
葉春善字鑒貞,原籍安徽省太湖縣人。祖上原本挺富有後來家道中落。父親葉坤榮,是老嵩祝科班出身的花臉,在四喜班,與老生王久齡並稱台柱。葉春善幼入小榮椿科班,工老生,與楊小樓、程繼仙、郭際湘(水仙花)、郭春山等為師兄弟,出科...
鮑福山,號蘭笙,綽號“鮑黑子”。原籍蘇州,中國京劇演員。父鮑秋文,工昆旦,鮑福山幼入嵩祝成習小生,後為四喜班著名武小生。個人簡介 鮑福山,男,京劇小生。號蘭笙。綽號“鮑黑子”。原籍蘇州。父鮑秋文,工昆旦。鮑福山幼入嵩...
《武松打虎》又名《景陽岡》。出自施耐庵的《水滸傳》中的第二十三回《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明代沈璟所著傳奇《義俠記》據此改編。京劇《武松打虎》為四喜班武生重頭戲,是蓋叫天的代表作。內容簡介 武松往陽穀縣尋兄途經...
時小福與梅巧玲,時人稱其為四喜班之“二絕”,弟子眾多。庚子年已臥床不起,又遭八國聯軍兵驚嚇病故寓所,後葬於永定門外。代表作品有《三娘教子》等。從藝經歷 時小福12歲隨父母來到北京,後加入到四喜班名旦鄭秀蘭的“春馥堂”...
嚴福喜(?~1883),清朝鹹豐、光緒年間四喜班崑曲與京劇昇平署藝人,工旦角。演藝歷程 鹹豐十年(1860)三月二十一日,嚴福喜被南府(道光七年改名昇平署)選入宮廷演出,鹹豐十年(1860年)六月十七日和鹹豐十一年(1861)正月二十四日...
賈洪林(1874~1917年)近代京劇演員。號朴齋,外號賈狗兒,北京人,原籍江蘇無錫。出身演員家庭。演老生。幼從陳丹仙習藝,在四喜班演唱,師事譚鑫培。早年嗓音清潤,一度為小鴻奎班台柱。嗓敗後著重做功戲,並以唱腔富於韻味而受好評。
11歲入福盛班從班主楊三喜學昆旦兼皮黃青衣,又從夏白眼習藝,後與四喜班名旦羅巧福習花旦,藝成後即嶄露頭角,且極有人緣,遂為四喜班主要旦角。三十幾歲即掌管四喜班。 羅巧福為人慈祥,對待徒弟極為厚道,課徒授藝極為認真,深受...
朱天壽 朱天壽, 清代嘉慶年間徽班中昆亂兼擅之名伶。簡介 清代嘉慶年間徽班中昆亂兼擅之名伶。字鳳青,揚州人。工旦,初隸北京四喜班,後入和春部、三和部。生性靈敏,能言善辯,擅演昆戲《佳期》等。
王鳳卿(1883年7月12日-1956年),中國京劇老生。王瑤卿之弟,幼與其兄一同學藝。初習武生於崇富貴、陳春元,後改習老生,投李順亭、賈麗川門下。1897年演出於四喜班,名漸顯。汪桂芬賞識其藝,納為弟子,傳授拿手傑作《取成都》《...
在京劇第一代人物中,與四喜班的張二奎、春台班的余三勝並稱為“老生三傑”、“老生三鼎甲”,程為“三鼎甲”之首。程長庚為京劇藝術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徽班領袖”、“京劇鼻祖”、“京劇之父”等。人物生平 清嘉慶十六...
他與春台班余三勝、四喜班張二奎,為京劇第一代演員的三位老生傑出人才,雖比余、張享名較晚,但其威望極高,名列三鼎甲之首。清光緒五年農曆十二月十三日亥時歿,葬於彰儀門(今廣安門)外石道路旁北側。妻室莊氏無後嗣,收養兩...
金秀山 (1855年-1915年),北京人。為翠峰庵票友,後經德珺如介紹,專業演戲,並拜何桂山為師,演銅錘花臉。初搭阜成班、長春和班,後入嵩祝成班、同春班、四喜班,以在同慶班與譚鑫培合演時間最長。曾為清“內廷供奉”。他嗓音...
董生(1864-1920),著名皮簧戲演員董文長子。自幼隨父在北京“四喜班”中學藝,為楊隆壽所賞識,習武生,後改小生.又入天福、新天仙班。董生(1864~1920)名風岩,皮簧戲(京劇)名演員,濰坊人。著名皮簧戲演員董文長子。自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