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向四果
- 外文名:at!t!ha-puggala^ dakkhin!eyya
- 定義:小乘佛教聲聞修道的階位
- 別稱:四向四得、四雙八輩
又稱四向四得、四雙八輩,或稱八補特迦羅(at!t!ha-puggala^ dakkhin!eyya)、八賢聖、八聖、八輩。也就是︰須陀洹向(預流向)、須陀洹果(預流果)、...
(四)所觀異,聲聞觀察四真諦法,緣覺觀察十二因緣法。(五)向果異,聲聞人中四向四果,緣覺人中一向一果。(六)通用異,聲聞之人二千國土為通境界,緣覺之人三千...
聲聞四向四果中,唯阿羅漢果為無學,餘四向三果為有學。《俱舍論》卷二十四雲(大正29·126c)︰ ‘如是盡智,至已生時,便成無學阿羅漢果。已得無學應...
間法(四向與四果)。若是無為的涅槃則值得以自心引進為引導 的──即值得取證之義。或者以聖道為引導者,因為導至涅槃故。 以果與涅槃為引導者,因引其取...
中士道即是從三界中得到自我解脫,獲得寂滅的聲緣羅漢果之修法。中士道之果,指聲聞弟子之四向四果及獨覺羅漢果位。...
阿羅漢向為四向之第四。即趨向阿羅漢果之‘因位’。得第三果‘阿那含果’之人於斷除三界之見惑及欲界九品之思惑後,更起加行,斷除色界、無色界之惑,其間...
謂四向四果之二十七種聖者。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後阿羅漢果之九無學,合稱二十七賢聖。...
彼於欲界貪慾瞋恚,由世間道,或先永斷;於四聖諦,先未現觀,今修現觀。或住一來果已;能進求不還果證。名不還向。聲聞乘四向之一。見四向四果條。...
見智度論三十四。【又】一應供僧,在檀越可供養者。二三歸僧,三寶中之僧寶而可歸依者。唯限於聲聞人中之四向四果。見大乘義章十。[1] ...
27顆:每一顆串珠代表一位佛學聖者,合計為佛家27聖賢,源於小乘派系中“四向四果”之論。21顆:覆蓋了菩薩修行自大涅槃到成佛所經歷的21處階位,即“十地”、“...
(三)四十二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之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四)二十七顆,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
27顆 每一顆串珠代表一位佛學聖者,合計為佛家27聖賢,源於小乘派系中“四向四果”之論。21顆 覆蓋了菩薩修行自大涅槃到成佛所經歷的21處階位,即“十地”、“...
四、四向四果及菩薩、佛五、西方淨土及念佛法門佛所說經選讀43《佛垂般涅檠略說教誡經》佛所說經選讀44《增一阿含經·護心品(一)》...
(三)四十二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之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四)二十七顆,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
預流向是佛學術語,梵語為 srota^patti-pratipannaka,又作逆流向,預流果為四沙門果中之初果,乃預入無漏聖道之果位,此一果位系修道位之初位。...
27 顆——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 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第四果阿羅漢之九無學。21 顆——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等二十一位。18顆...
[南本大般涅盤經卷六、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上一之一、大乘義章卷十一](參閱‘四向四果’1683)(四)說四依:佛說法之四依,即依於令入、相、對治、轉變...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賢聖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學”與第四阿羅漢果的“九無學”。十八有學:1、隨信行,2、隨法行,3、信解,4、見至,5、...
·一二三上):‘預流者,諸無漏道總名為流;由此為因,趣涅槃故。’[成實論卷一分別聖賢品、大乘義章卷十七本、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五本](參閱‘四向四果’...
另據俱舍論卷二十四舉出,阿羅漢乃聲聞四果(四沙門果)之一,為小乘之極果。可分為二種,即:(一)阿羅漢向,指尚在修行階段,而趨向於阿羅漢果者。...
27 顆——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 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第四果阿羅漢之九無學。21 顆——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等二十一位。18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賢聖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學”與第四阿羅漢果的“九無學”。十八有學:1、隨信行,2、隨法行,3、信解,4、見至,5、...
則見道即是上記四聖中初果向位中之鈍根(隨信行),及利根(隨法行);修道即前三果後三向位中之鈍根(信解),及利根(見至);無學道乃第四果中之鈍根(慧解脫...
[南本大般涅盤經卷六、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上一之一、大乘義章卷十一](參閱‘四向四果’)四依說四依 編輯 佛說法之四依,即依於令入、相、對治、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