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鄉(安徽省廣德縣四合鄉)

四合鄉(安徽省廣德縣四合鄉)

廣德縣四合鄉,地處廣德縣南部,距縣城桃州鎮35公里,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鄉。全鄉面積109平方公里,總人口是2.5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四合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電話區號:0563
  • 地理位置:安徽廣德縣四合鄉
  • 面積:109平方公里
  • 人口:2.5萬人
  • 著名景點:太山 馬鞍山 靈山大峽谷 天堂山 接龍湖 教授村等
  • 車牌代碼:皖P
簡介,區劃,地理位置,鄉鎮概況,旅遊業,旅遊資源,名勝古蹟,廣德崇法寺,四合古塔,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民生改善,

簡介

廣德縣四合鄉,地處廣德縣南部,距縣城桃州鎮30公里,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鄉。

區劃

1個社區、5個行政村:
徐村社區
耿村村
水塘村
焦村村
宏霞村
太平村

地理位置

地圖位置:
廣德縣四合鄉

鄉鎮概況

四合鄉地處廣德縣南部,距縣城桃州鎮35公里,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鄉。
全鄉總面積109平方公里,有6個行政村,2.5萬人。境內黃山余脈和天目山余脈峰巒疊嶂,谷幽水長。
巍巍馬鞍山海拔863米,是我縣第一高山,蔥蘢的太山則是廣德最大河流——桐汭河的發源地。
四合林業資源極為豐饒,山場面積13萬畝,竹類面積4萬畝,板栗4萬畝,年產板栗、筍乾各200萬公斤,素有“板栗之鄉”、“筍乾之鄉”、安徽省民俗文化之鄉等美譽,經果林還有青梅、松樹、杉樹、茶葉等。
四合鄉在全縣首推全域旅遊概念,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優美,全鄉4A級大景區正積極創建申報。
四合礦產和小水電資源得天獨厚,黃砂、石灰石、花崗岩儲量位居全縣前列,其中花崗石儲量超億噸,品位高、質量優,瑩石、稀土、風景石等資源也十分豐富。
還有碧波蕩漾的接龍湖和聞名遐邇的響水灘瀑布,極具旅遊開發價值。

旅遊業

旅遊資源

安徽省優秀旅遊鄉鎮之一的廣德縣四合鄉,除了有安徽省絲綢第一鄉、安徽省產業集群專業鎮等眾多的名片外,還有靈山大峽谷、響水灘、馬鞍山、接龍湖、太山名聲顯赫的生態名片,“耿、焦、劉、裘”四大古村落代表著“小小四合”厚重的文化底蘊。
但是在探尋“古老四合”歷史演進的過程中,會驚奇地發現;遙遠的“唐、宋、元、明、清”封建王朝時代,四合還是廣德重要的佛教文化的發展繁盛之地;歲月的流失、朝代的更替、戰火的摧殘、人為的毀損等原因,使我們無法復原當年寺廟香火繚繞,善男信女拜神求佛的盛景,但仍給我們遺留下了部分寺廟遺址,隱約間好像在述說當年的輝煌。
可以講四合鄉是廣德縣目前僅存寺廟遺址最多的地方之一。

名勝古蹟

四合鄉境內遍布眾多古橋、廟宇、古宅等名勝古蹟。廣德古十景之一的“靈山勝境”風景區素有“小黃山”之稱,周圍72景點,大多位於四合。
宋代大文學家范仲淹留有“南有靈山,北有大洞(太極洞)”的讚譽。靈山寺歷史悠久,與杭州靈隱寺、九華山等佛寺同出一源。
始建於唐代的崇法寺遺址,是現存最早的寺廟,還有太首“五龍聚義”遺址、耿村的明朝古民居和水塘村的尼姑塔、觀音崖等。悠久的歷史底蘊,形成了四合人崇尚和合文化、喜文好學的品德,從這裡走出著名書法家曹壽槐等一批文化名人。
四合還成立了皖南書畫研究院。

廣德崇法寺

廣德崇法寺,位於安徽省廣德縣四合鄉境內,屬於省級文化保護單位、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明清兩朝四部《廣德州志》記載:崇法寺古剎也,該寺始建一說在唐貞觀間(公元627年—649年),一說在唐天祐中(公元904年—907年)。
該寺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平方米,是廣德境內現存最早的寺廟,原寺院有三座殿宇,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一進西側有戲樓,後殿已毀,現存中進大佛殿和前進天王殿,現存崇法寺建築經國家文物局和南京工學院專家鑑定,其主體為明代結構及明代中葉“減柱法”做法。
1983年6月,縣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合古塔

四合古塔,也叫“三昧禪庵”,指位於安徽省廣德縣四合鄉境內焦村村流石板村民組一座舍利塔,響水灘電站西南側,即“三昧禪庵禪師墓,俗稱荷花墳。原有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為四方體單層石塔。分台基、塔身、亭式頂、塔剎等四部分,通高2.3米;塔身正面鐫刻銘文:“清康熙十九年(1680)建”。
現存兩座,中座僅存台基。始建於大清康熙年間,[1]到現在已經有280多年的歷史,古塔依舊保存完好。的確不容易。

經濟發展

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經濟實現持續快速增長。四合鄉實施“工業興鄉、絲綢強鄉”戰略,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促進了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
全年新增竹林面積1250畝,豐產增效733畝,實現產值1.34億元。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6戶,貴山、鑫晟、靈峰等竹加工骨幹企業脫穎而出。全鄉現有工業企業5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家,實現銷售收入5.1億元。現有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2家,縣級11家。絲綢業由傳統產業發展成為特色產業,成為全縣六大支柱產業之一。
2007年,年產白廠絲400噸,真絲系列坯布1100多萬米,實現絲綢產值3.6億元,利稅3850萬元,就業總人口3400人。四合先後被省政府、市政府授予“安徽絲綢之鄉”、“繅絲之鄉”的稱號,絲綢加工改擴建項目被列入省“861”工程。在大力發展優勢產業絲綢工業的同時,四合鄉黨委政府堅持“兩條腿”走路,積極扶持又一極具發展前景的產業——石材產業,由於四合鄉石材儲量豐富,品位高、質量優,境內石材工業園已有勵志、金鑫、磊華等多家大型石材加工企業,其生產加工的產品已廣泛套用於我縣開發區和新城區的建設之中。
“一村一品”經濟迅速發展,焦村已成為全國竹鞭交易量最大的集散地,占全國市場的85%,宏霞村的黃古竹基地是全縣五大竹類基地之一,耿村已建起千畝毛竹基地。全鄉已形成絲綢、石材、農副產品加工、旅遊等四大主導產業。

基礎設施

過去的四合鄉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不僅嚴重影響了民眾的生產和生活,更制約了鄉域經濟的發展。為此鄉黨委政府自改革開放30年來就一直高度重視農村公路建設。環鄉公路已建成,前伏油路延伸到浙江安吉,四合到杭州車程只要1小時10分鐘左右,區位優勢逐步凸現,全鄉村村通工程已全部完成,全部修通6個村的水泥路,6個新農村示範區實現了公路的綠化、亮化。
已初步形成現代化的主體交通網,廣大老百姓過上了小康型的出行生活。 鄉黨委政府不斷加快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步伐,切實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洪排灌能力,已全面完成全鄉小(二)型水庫(梓沖水庫)除險加固,小(一)型水庫(接龍橋水庫)除險加固正全力實施,汭河小流域治理全面推進,相繼完成了潘村大壩、耿村河堤等工程建設,全面實施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日供水2700噸的四合自來水廠一期工程建設開工,年底將全面通水,有效解決鄉四分之一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推進了全鄉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民生改善

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民生工程紮實開展,中國革命老區項目——鄉衛生院綜合樓竣工使用,最佳化了醫療場所,提高了醫療水平;全面完成了醫保任務,報銷補償資金達39萬元,開展了弱勢群體、特困人群、殘疾人等送溫暖及救助活動,實現了應保盡保;嚴格執行各項惠農政策,全年共兌現支農惠農資金達156萬元。自來水廠一期工程和耿村人飲點的開工建設,解決了全鄉大部分百姓的吃水問題。
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焦村村成為省“百鎮千村”示範點,耿村大壩、徐村農民新村建設加快推進,同時劉村集鎮第三期開發項目和全鄉新增的宏霞、徐村劉村、太平村杉樹廟三個新農村示範點項目亮點紛呈,廣大村民建設新農村的激情空前高漲,全鄉新農村建設場面熱火朝天。
歷史上的四合是深藏在青山秀水之間的明珠,新四合猶如一隻振翅高飛的破繭之蝶,迎來了燦爛美好的明天。“天、地、人、情”四合一,“東、南、西、北”四合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