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口通商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對於沿海各省紛紛要求開海貿易,朝廷許多官員說贊同,是年康熙下令開海貿易,認為“財貿流通,側各省亦俱有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口通商
  • 成立時間:康熙二十三年
  • 朝代:清
  • 地點:約在今天起義路與泰康路交界處
產生背景,機構設定,

產生背景

夫出海貿易,本非貧民所能,富商大賈懋遷有無,薄征其稅,可充閩粵兵餉,以免腹地省分轉輸協濟之勞,腹地省分錢糧有餘,小民又獲安養,故令開海貿易。”

機構設定

清政府設粵、閩、浙、江四海關,標誌著自唐代以來一千多年的市舶制度的終結和近代海關制度的創始。粵海關設專職監督一人,此職多為滿人擔任,地位與行省的督撫大員相等,不用聽督撫節制,直接向皇帝和戶部負責(而閩、浙、江三海關皆由地方官吏兼管)。
粵海關下轄省城大關、澳門總口、鳥壩總口、庵埠總口、梅 總口、海安總口、海口總口等7個總關口,其中以省城大關和澳門總口最為重要。
各大總口下轄小關口共70個。其中虎門口和黃埔口則隸屬省城大關口最重要的關口。在每一關口中,又設稅官、夷務所、買辦館、永靖營等機構,稅官職能是徵收外商的船鈔、規禮及其它有關稅款;夷務所主要職能是辦理外商船隻進出手續,以及其它貿易事項;買辦官主要職能是為外商提供後勤服務;永靖營是清政府派駐港口的兵營,執行防衛任務。粵海關當時設在廣州城外的次固鎮,地點約在今天起義路與泰康路交界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