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比丘尼戒本》,佛教律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分律比丘尼戒本
- 性質:佛教律典
- 譯者:舊題後秦佛陀耶舍
- 卷數:一卷
《四分律比丘尼戒本》,佛教律典。
《四分律比丘尼戒本》,佛教律典。作品簡介舊題後秦佛陀耶舍譯,唐懷素集。一卷。作品出處傳統認為此戒本是懷素在佛陀耶舍所譯《四分律比丘尼戒本》的基礎上修訂而成,但歷代經錄均無佛陀耶舍譯《四分律比丘尼戒本》的記載。故研究者認為...
《四分律》是後秦時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譯佛教書。原為印度上座部佛教系統曇無德部(法藏部)所傳戒律。共六十卷。因分四部分,故名。中國佛教律宗據以立宗和宣教研習。中國佛教最具影響、流行最廣的佛教戒律。列比丘戒二百五十條,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條,從身(行動)、口(言論)、意(思想)三方面對出家僧...
又稱《四分律僧戒本》、《四分律戒本》、《四分戒本》或《曇無德戒本》、《無德戒本》。收在《大正藏》第二十二冊。系曇無德部所傳的比丘戒本。內容主要在列舉《四分律》中的比丘具足戒之戒條。卷首載歸敬偈,其次隨布薩說戒之儀例,列舉五棄法乃至七滅諍法等二五○戒條。卷末則敘說過去七佛之略...
比丘戒有二五〇戒,比丘尼戒有三四八戒。據四分律所載,戒可大別為八種,即波羅夷(比丘四,比丘尼八)、僧殘(比丘十三,比丘尼十七)、不定(比丘二)、捨墮(比丘三十,比丘尼三十)、單墮(比丘九十,比丘尼一七八)、波羅提提舍尼(比丘四,比丘尼八)、眾學(比丘一百,比丘尼一百)、滅諍(比丘七,比丘尼七...
式叉摩那尼戒本》,律學著述。簡介 清順治七年(1650)弘贊撰。一卷。系後秦集錄《四分律》中戒條部分之別行本。作者自序稱,本書是為應學法女之需而撰。內容有三:(1)學根本,謂四重罪;(2)學六法,謂羯磨所得者;(3)學行法,謂大比丘尼一切諸戒威儀。見載於《嘉興藏·又續藏》及日本《續藏經》。
其他方面之傑出比丘尼,在台灣亦為數甚多。種種跡像皆顯示出,在現代台灣佛教僧團里,比丘尼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參考資料 《五分律》卷二十九;《善見律毗婆沙》卷十四;《四分律》卷四十八;《大智度論》卷十三;《雜阿含經》卷二十四;《中本起經》卷下〈瞿曇彌來作比丘尼品〉;《大愛道比丘尼經》卷下;《...
此外,《四分律》卷一舉出名字、相似、自稱、善來、乞求、著割截衣、破結使等七種比丘,《大寶積經》卷一一四列有阿蘭若、乞食、畜糞掃衣、樹下、冢間、露處等六種比丘。比丘尼 佛教指尼姑。[梵bhik]國人常將比丘稱為僧人或和尚。實則這三個辭彙原意並不相同。‘僧’是梵語san%gha的音譯,具雲‘僧伽’...
具足戒又稱近具戒、大戒,略稱具戒。為比丘、比丘尼所應受持的戒律,因與沙彌(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稱具足戒。 具足戒的內容,南北傳佛教所傳的戒本各異,按《四分律》所載,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條,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條,共分為八大類:一、波羅夷,指戒律中的根本罪或極大之罪,犯此類戒者...
(1)曇無德(Dharma-guptaka)部︰意譯作法藏部。所傳廣律為《四分律》六十卷,戒本為《四分僧戒本》一卷、《四分律比丘戒本》一卷、《四分比丘尼戒本》一卷。上列四書均為姚秦·佛陀耶舍譯出。(2)薩婆多(Sarva^sti-va^da)部︰意譯作說一切有部。所傳廣律為《十誦律》六十一卷(姚秦·弗若多羅、...
東晉鹹康中又有僧建於月支國得《僧祇尼羯磨》及《戒本》,於昇平元年(357)在洛陽譯出。但這些譯本均已佚失。法顯於隆安三年(399)去中印度抄得《摩訶僧祇律》梵本,義熙十四年(418)與佛陀跋陀羅共同譯出。全書分為比丘戒法和比丘尼戒法兩大部分。卷一至卷三十五為比丘戒法,列舉比丘戒218條,雜誦跋渠...
繼入終南山潛心述作,著《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四分律拾毗尼義鈔》《四分比丘尼鈔》,後被稱為五大部。他在終南山創設戒壇,制訂佛教受戒儀式,從而正式形成宗派。與此同時弘揚《四分律》的有相州(今河北臨漳境內)日光寺法礪,他和慧休合撰《四分律疏...
北敦〇〇五八六號 四分比丘尼戒本三三三 北敦〇〇五八七號 無量壽宗要經三三八 北敦〇〇五八八號一 無量壽宗要經三四一 北敦〇〇五八八號二 無量壽宗要經三四二 北敦〇〇五八九號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三四四 北敦〇〇五九〇號 四分律戒本疏卷三三四六 北敦〇〇五九一號 妙法蓮華經卷一三四八 北敦〇〇...
(一)故出精戒 (二)摩觸女人戒 (三)與女人粗語戒 (四)向女人嘆身索供戒 (五)媒人戒 (六)過量房戒 (七)有主僧不處分房戒 (八)無根重罪謗他戒 (九)假根謗戒 (十)破僧違諫戒 (十一)助破僧違諫戒 (十二)污家擯謗違僧諫戒 (十三)惡性拒僧違諫戒 比丘尼之戒數依四分律有十七條:(一)媒人戒...
內容大體分為經分別、犍度、附隨三部份。經分別 敘述的是戒本各條成立的因緣、條文字句的解釋以及條文運用的實例等內容。戒本是律藏的核心(在律藏中,它被稱為‘經’)。在經分別里,將比丘的二二七戒稱為大分別,比丘尼的三一一戒為比丘尼分別。其中,大分別(比丘分別)分為四波羅夷、十三僧殘、二不定、...
1423 22 五分比丘尼戒本 1卷 梁‧明徽集 1424 22 彌沙塞羯磨本 1卷 唐‧愛同錄 1425 22 摩訶僧祇律 40卷 東晉‧佛陀跋陀羅、法顯譯 1426 22 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1卷 東晉‧佛陀跋陀羅譯 1427 22 摩訶僧祇比丘尼戒本 1卷 東晉‧法顯、覺賢譯 1428 22 四分律60卷 姚秦‧佛陀...
道宣隱居於終南山仿掌谷,精研諸律,著作等身。有《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四分律比丘尼鈔》、《四分律拾毗尼義鈔》等等。其中前三部著作被後世稱為南山“三大部”,其中《行事鈔》一書,更是一千多年來律學的行事指南,為之注釋作疏者逾百家。...
原始佛教的律藏,分廣律□、戒經、律論□三類。廣律有六種:《銅鍱律》□、《十誦律》、《四分律》、《摩訶僧只律》、《五分律》、《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戒經即《波羅提木叉經》,乃匯集比丘、比丘尼所受持的禁戒條目,是僧團中半月半月所誦,漢譯又稱為“戒本”或“戒心”,是律藏的核心、...
比丘尼所持單墮之戒條,亦於諸律本所載各有增減,如四分律舉出一七八條,其中,前六十九條大致與比丘所持者相同,後一○九條則為比丘尼特殊之戒法;五分律列舉二○七條;五分比丘尼戒本舉出二一○條;十誦比丘尼波羅提木叉戒本亦與四分律相同,共有一七八條,然其中有七十一條與比丘所持者相同;敦煌出土之...
《南山五大部》是唐道宣撰述的五部《律典註疏》的總稱。即《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三卷(今分十二卷)、《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卷(今分八卷)、《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四卷(今分八卷)、《四分律拾毗尼義鈔》三卷(今分六卷,現缺後二卷)、《四分律比丘尼鈔》三卷(今分六卷)。前三部又稱“...
簡介 即《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三卷(今分十二卷)、《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卷(今分八卷)、《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四卷(今分八卷)。此三書為中國四分律宗的根本典籍。此外,另加《四分律拾毗尼義鈔》三卷(今分六卷,現缺後二卷)、《四分律比丘尼鈔》三卷(今分六卷),合稱“南山五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