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石泉(1894一1950) ,字鴻瑜,號遐齡。桐城縣羅嶺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嚴石泉
- 出生地:桐城縣羅嶺
- 出生日期:1894
- 逝世日期:1950
家境清貧,世代讀書,先世以設館課徒為業。幼人鄉塾,後就讀於安徽省立師範學校,畢業後,先後任桐城第一高級國小校長,天城國小校長,安慶高中附小教導主任,浮山中學教導主任等職。李光炯創辦“私立桐城縣宏實國小”後,邀他主持校務,並被推舉為桐城南鄉教育會會長。先生嚴正忠厚,治學勤謹,多方愛護學生。在任宏實國小校長期間,以“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為辦學宗旨,悉心探索農村學校為鄉村發展服務的途徑,因辦學成效甚著,使湘鄂等地學生亦慕名負岌而來。最盛時,住校生達五六百人之多。宏實國小之所以遠負盛名,主要是嚴格選聘賢師。當時任教於該校者,多數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學業精純,誨人不倦。同時,招生嚴格,春秋兩季招生,學校自主擇優錄取,不詢私情。再是教學認真,課堂教學,除使用統一教材外,還編寫各種補充材料。先生雖全面主持校政,仍教授一班國文,以為教師之表率。當時,正當日寇侵華日甚一日之際,先生引導學生以“團結一致,抗日救國”為主題,撰寫講稿,開展演講競賽,多次遭到地方當局的“訓斥”。每年春秋兩季,還帶領學生遠足,遠足回校,則作文賦詩寫景實、抒真情。並堅持組織學生勞作,學習農藝和織襪等技術,所得收入用來資助辦學經費和改善學生生活。還組織學生深入農村,開展掃育活動。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在村莊、茶社和交通要道,辦了不少識字班,學生爭當“小先生”,真正做到“即知即傳人”。上述種種,充分反映出先生辦學的革新精神。
抗日戰爭中,宏實國小校舍被日寇焚毀。先生輾轉流亡至桂林、安順,曾執教於安順中學。後又轉徙至重慶北暗,供職於中國兒童社會福利院。1946年回鄉。1950年病逝。先生於教學之餘,耽嗜《詩經》研究,有心得,撰有專書,且工於詩詞,晚年匯為《了可閒吟》。惜均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