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介紹,主要成就,詩賦由來,生平經歷,
人物介紹
光緒乙酉十一年(公元1885年)十七歲時考入縣學(稱秀才)。十八歲食廩餼(廩生)。光緒辛卯十七年(公元1891年)二十三歲赴省鄉試,中辛卯科舉人。頗有名氣,鄉里人士十分崇敬,尊稱為小舉人,又稱二科舉人。
他的詩文,曾深為寓居新興的大理人同治庚午科解元楊高德(字竹溪)所讚賞,常說:“嚴子鼎甲之才也。”嚴雖中舉但未得志,十餘載以作詩、書寫謀生。有研和東山國小王德南老師提供嚴在古城時所作一詩:
《登古城文星閣有感》
風鳴鐵馬急,獨客上危摟。
春樹聲至, 日為塔影留。
一眼欲無盡,萬山都已收。
高擎雲漢表,終古自悠悠。
主要成就
光緒戊戌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戊戌政變。在文化為面,普遍設立中國小堂,北京設立京師大學堂,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書籍;準許創立報館、學會;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等。嚴當時傾向其潮流,故於光緒甲辰三十年(公元1904年)三十六歲時出國日本留學,就讀於日本師範。畢業後,光緒丙午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三十八歲歸國返鄉,從事地方教育事業,積極興辦學堂,並由日購進理化儀器、人體解剖模型、礦物、植物標本、化學藥品等。在文敞宮新建兩廊校舍,傳播新學,革舊創新,發起研究教育,創設教育會,對地方教育事業作出一定的貢獻。
詩賦由來
宣統庚戌二年(公元1910年)、嚴被任命為湖北省長陽縣知縣。他為官消廉,頗有名聲,武漢名流薈萃,結社聯吟,時稱漢上七君子之一。到任時,有知名人士羅維翰摘抄於漸逵詩作贈言:仲良嚴君風雅士也,人敦樸,有儒者氣,今當之任,投詩以作贈言:
不為宰輔臣,當為宰官身。輔臣與君親,宰官與風親。
親君資哲沃,親民資拊循。大小雖易位,功效同在人。
呼哉!
我輩本寒系,一官談何易,銅符忽到手,節用第一義,
錙銖皆官款,毋或等兒戲,虧累若為山,覆簣起平地
請看豪華者,終遭貪墨議。惟儉可羊廉,篤實敦古誼。
大利豈易興,積習當盡除,第一簡僕從,第二裁胥徒,
胥徒固虎狼,僕從尤鼠狐。平易近人情。民事等切膚。
聽頌良不易,敢雲必使無。山城多窮民,救窮無長策,
荒山蕎無際,一望多荊棘。使君宰百里,勉勉興實業,
實業何以興,灌輸新知識。為學重蒙養,實心用實力,
何必逞高談,高談半無益。與子同做客,是音杳空谷。
子固習疏漏,我尤苦縮, 相交各以神,何事老僕仆,
一旦聞遠離,上下心如鹿!交淺忽言深,長言若不足。
斗酒詩百篇,夫豈不行樂?!寄子百里命,牛羊當為牧,
少飲少作詩,莫說俗吏俗。
此醉六贈
仲良嚴大令赴官長陽詩也,醉六以吳下名儒案筆,游諧崔幕,習知民間利病及衙署積弊,故能言之。余雖老於是途,心知其然,道之不能若是之晰。伸良瀕行,囑余錄之以懸座右,其勉於為治,可見一斑矣!余更進數語,附錄於此,以盡忠告,非贈詩也。
民間有利病,政法無舊新。部符絡繹下,未必不擾民。
除惡夫巳甚,事賢友其仁。告上則以直,臨下則以真,
毀譽非所計,是謂社稷臣。
宣統庚戌重陽節後,番禹羅維翰
四烽氏書以武昌花堤之小南樓。
他始終以贈言勉其行,沒有辜負重託。在任期間,清正廉潔。對其子孫,要求甚嚴,都自謀職業。“成龍上天,成蛇鑽洞,不購置產業,遺產一害下代二被束縛手腳”,是他的格言。
生平經歷
宣統辛亥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他於民國壬子—年(公元1912年)底辭縣令職赴京,於民國癸丑二年(公元1913年)四十五歲時,被選為北京眾議院議員。後因國會解散,無力還鄉,定居北京十四年(公元1913—1927年)。
由當時寫給同時出國留學日本的李鴻祥先生的信件中,以及寫給友人張華堂(河西縣人,民國眾議員)的七言律詩中,可以看出當時他的處境以及對當時政局的看法和思念家鄉的心情。
寫給李鴻祥先生的信
其一:
前月復寸箋後,局勢劇變,獻廷來,甫念大體已復元。聞有北上之意,何可不必,此間已無生趣,全眷滯留,南歸不得,空囊自叩,行為餓孚,能否略事資助?度過殘年,再作區處,公知我者,故硯顏一布。
臆也 叩上
儀公並侯 潭茀 天駿頓 初七
其二:
二十三日函奉,到桂事據華言亦如來示,弟願滇事速行解決,歸作餓夫,亦所快慰,次間決計不向北庭人乞憐!辱公知愛,故布肺腑,輾轉代箸,慚愧何如?!
儀公
天駿敬復 廿七
其三:
兩次惠書均奉到。歸思至追,而南來匯款,因有必不得不還之債,不得不贖之當,遂至不敷,刻下尚苦無借處,又天氣奇寒,老病增重,舟車之苦,先覺難支,足以又復蜘躇,逼不得已或將延至春暖,日暮途遠,固無可如何事也,起祠聯已寫好,付刻費九元五角,此區區者尚復能應付,幸無置喙,近大體云何。海上氣候想亦嚴寒,惟衛不盡。復上
儀公
天駿頓首十一月六日
寄友人張華堂七言津詩
示張華堂兄:
東山山盡便河西,三過君家醉如泥。
知已此生無爾我,窮途不死尚提攜。
鏡中人影驚駘,夢裡鄉心逐馬蹄。
歸計經年都畫餅!夜來風雨亂鴉啼。
定居北京以後,由於當時時局驟變,軍閥混戰,互相爭奪殘殺,故不願謀事,“歸作餓夫亦所快慰,此間決計不向北庭人乞憐。”即寧當餓夫也不投北(北洋軍閥),投北就是恥辱。因此仍靠吟詩、作對、書寫度日,日以詩酒自遣,每語人曰:“貴不如賤,安知生不如死乎!”發自內心地表述了他對當時社會的不滿情緒。
他的詩文手稿,過去民間尚有收藏,尤存李鴻祥將軍處為多,因抗日戰爭的關係失去部分,“文革”期間當作“四舊”毀掉多數,今存則渺渺無幾了。有些碑文也找不到了。例如:立於高倉“雷石庵神道碑”碑文,北城重建“扶元閣”碑記,原玉溪中學兩廊校舍正中禮堂掛有“蔚起人文”匾等。
民國丁卯十六年三月初七日(公元1927年4月3日)嚴病卒於北平,享年五十九歲。後事一切費用都依靠友人資助,靈柩權厝於北京宣南景宗祠,後遷於河北省通州白馬房村山地(距北京西華門二十二華里)埋葬。
有張海若先生代寫墓表(載《玉溪文征》卷五第六十九頁)如下:
公諱天駿字仲良,雲南玉溪人也。十七補邑弟子員,十八食廩餼,二十三舉辛卯科孝康。家貧早孤,筆耕十數寒暑,歲甲辰渡日本習師範,歸而益興學。宣統中,宰鄂長陽縣,有政聲,王子辭去。民國二年選為眾議院議員,國會數解散,公亦縱橫詩酒間,屢空宴如也,卒於丁卯三月七日,蓋國會紀念日也,春秋五十有九。子二:長爾修出嗣,次爾度。孫四:進連,爾度出珂。爾修出以今。四月三日權厝北京宣南景宗祠。蒲圻張海若撰並書,中華民國十六年丁卯四月三日,子爾修、爾度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