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人口,自然氣候,農業資源,農村經濟,歷史文化,歷史事跡,文物古蹟,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文化遺產,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新農村建設,招商引資,經濟,農村經濟,民風民俗,少數民族,傳統節日,風俗,廟會活動,民間文化藝術,基礎建設,通路,通電,通迅,能源建設,環衛設施,
地理位置
位於北緯24°8′34″至24°17′28″和東經102°25′43″至102°35′之間,屬於低緯度的內陸地區。東與通海縣相連,南與峨山縣為鄰,西南隅緊倚紅塔區洛河鄉,北與紅塔區高倉鎮接壤,距省會昆明101公里,距玉溪市中心城區8公里。
人口
研和街道歷史悠久,開發較早,早在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就曾立為縣。全鎮轄賈井、中村、研和、可官、宋官、東山、秀溪、南廠、玉屏9個村委會,56個自然村,82個村民小組。
2011年,紅塔區撤銷北城、春和、研和、大營街、李棋、高倉等6個鎮,設立北城、春和、研和、大營街、李棋、高倉等6個街道。
全鎮總人口45374人,其中:農業人口42175人,非農業人口3199人。少數民族人口5505人(主要是彝族4655人),占總人口的10.26%。有漢、彝、回、白等20多種民族。人口密度346人/平方公里。
自然氣候
研和街道轄區總面積128.7平方公里,城鎮面積1.6平方公里,經濟技術開發區2.4平方公里。鎮境內海拔最高 點是西南部的回族山,為2142.6米,最低點是礦山,為1502米。全鎮南北縱跨約25公里,東西橫跨約15公里,鎮內山谷相對高差為300—400米,最高峰大凹山海拔2112.9米,壩區海拔1638米。研和鎮屬於中亞熱帶半濕潤涼冬高原季風氣候。冬季空氣溫暖,降水量少,晴天多,日照充足,氣候乾燥;夏季空氣濕度大,水汽足,降水和雲量多,日照較長。鎮內霜凍多發生於秋末至豎年春初,全年無霜期206天。年平均氣溫15—16°C,最熱月(七月)平均溫度在25—26°C,極端最高氣溫33.5°C,最冷月(一月)平均溫度在0°C—0.2°C之間,極端最低溫度-4.6°C。全鎮年降水量800—900毫米,年日照時數為2265.1小時,日照百分率達51%。
農業資源
2008年末,全鎮總耕地面積22590畝,其中:田15885畝,地6705畝。人均占有耕地0.55畝。土壤類型,主要有自然土、旱地紅壤、水稻土三大類,境內土壤多屬弱酸性土壤,適宜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烤菸、油菜等糧經作物,是滇中的主要糧食高產區,水稻一般畝產600—650千克,玉米一般畝產750—900千克。
農村經濟
2003年,省級工業園區落戶研和,研和鎮黨委、政府圍繞“工業強鎮”的戰略目標,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鋼鐵、有色金屬加工及物流、倉儲等大型企業的建設生產,使工業經濟成為本鎮的主要經濟支柱,2008年,工業總產值達254731萬元。
2008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77.7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56元。地方財政收入4159萬元,同比增32.95%;地方財政支出2055萬元,同比增10.6%。全鎮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6365萬元,比年初增16.48%。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0153萬元,比年初增長24.1%,人均儲蓄金額 6763元。
該鎮主要工業產品有:生鐵、鋼坯、鋼材、焊管、水泥、塑鋼型材等。農特產品有:板栗、梨、楊梅、葡萄、菸葉、食用菌等。
歷史文化
歷史事跡
研和鎮歷史悠久,開發較早。
後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屬“大理國”迤東諸蠻三十七部之步雄部(今江川)。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立境內為研和百戶所,屬羅伽萬戶府(澄江府)管轄。研和設立有行政機構的歷史從此開始。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撤百戶所立研和縣。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撤研和縣,併入新興州。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研和鎮為雲南後衛。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後衛改為後裕鄉。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研和境內分為後褔、裕民兩個鄉。
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後福、裕民兩鄉並為後裕鎮。公元1949年6月20日,研和區地下黨發動組織研和區第一個農 民組織——宋官農民協會,11月16日,中國共產黨玉溪縣後裕區支部成立。12月5日,研和區解放,12月18日,後裕區人民政府成立。1951年,後裕區改稱第五區。1958年2月,撤區並鄉,第五區及第四區部分鄉劃並為宋官鄉、研和鄉、龍樹鄉、大密羅鄉。同年8月,玉溪江川合為玉溪縣,研和境內四大鄉合併為研和公社。1961年4月,玉溪、江川復為兩縣後,研和公社調為研和、宋官、大密羅三個中等公社。1963年,恢復區建制,研和公社、宋官公社劃為第五區。大密羅公社劃屬第四區管。1966年,調整行政區劃,第五區改為研和公社,轄9個大隊。1983年9月9日,玉溪撤縣設市,研和公社改為玉溪市研和區。1988年1月,玉溪市研和區改為玉溪市研和鎮。1999年12月撤村建委,全鎮轄9個村民委員會,82個村民小組。
文物古蹟
研和鎮文物古蹟眾多,東山土司府 、古青銅器、宮、閣、寺廟、古城是本鎮的主要文物古蹟 。東山土司
府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7年)建,土司府長約二百米,寬約六七十米,分為前堂、中堂和後堂,均為四合院的房子。東山土司府式樣獨特,一底一樓,瓦、土、木結構,前三、後三、外加四個耳房。前院比後院矮二米左右,兩院用庭壁隔開,正中一道圓月門,前院到後院須上九級石階。古青銅器,1984年宋官村,村民建房挖基溝挖出青銅器十餘件,從出土的隨葬品青銅器造型特徵來看,與滇池區域出土的青銅器相似,屬“滇文化”類型,是戰國晚期至
西漢初期的產物,墓葬年代為戰國—西漢年代。觀音山屯遺址,清代,今秀溪村委會柴井村觀音塘邊,是回族聚居的小村子,名觀音山屯。在清鹹豐、同治年間,回族奮起反抗清朝統治,清兵鎮壓,村寨被毀。
文物保護單位
“江、李”兩氏奎星閣:位於可官定古村。建於清朝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3年),以當地村民“江、李”兩姓出資修建,距今221年,有一樓一底,高約13米,占地面積89.49平方米,現還存有木雕“空心龍鳳”等複雜雕刻,內四角有四棵主柱直通頂端,具有較高的考古和建築研究價值。現基本保持原貌。建於清朝。2004年11月被紅塔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陳氏”奎星閣:位於可官定古村。建築年代不祥,以陳氏出資修建,占地面積約40平方米,高約9米,2004年11月被紅塔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可官文星閣:位於可官村村頭。建於光緒壬午年間(公元1883年),此閣位置在村前田壩中,系重檐攢尖屋頂,繪畫
八仙過海,神態各異,木質雕刻精細,建於光緒壬午年間,現保存完好。2004年11月被紅塔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風景名勝
八角園山莊簡介 位於研和鎮西端的小密羅村,距中心城區州城21公里、玉元高速公路10公里,交通方便。這裡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休閒度假的理想之地。園內面積600餘畝,栽種八角、板栗、茶葉、枸杞、櫻桃、油桃、獼猴桃、楊梅等林果產品和二十多種花木、樹苗,一年內水果不斷、四季常青。山莊內各種設施齊全,可為遊客提供吃、住、玩耍等一條龍服務。夜晚遊客還可欣賞、參與彝族風情的歌舞表演和篝火聯歡。紅塔農業生態園,1998年投資建設,位於南廠村雁塘,距玉溪市中心城區25公里,從102省道至基地8公里,沿途可欣賞原始生態林。基地面積400畝,種有櫻桃、油桃、梨、楊梅、獼猴桃等六大類水果,總計36個品種。註冊了“春梢”牌商標;取得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書”和國家級“
無公害農產品櫻桃、油桃認證書”。基地服務功能設施齊全,可為遊客提供會議、餐飲、休閒、娛樂、住宿服務。基地內設有現代農業設施,遊客在休閒、娛樂的同時可親身體驗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魅力。
文化遺產
研和古城村清末舉人嚴天駿,著有《仲叟詩存》,出版於1947年,全書收集詩作438首,詩作內容多數是反映作者“恫邦國之殤瘁,哀民生之多艱,孤懷隱憂”。嚴天駿的銘、專、表、啟、記、序、跋等文體的文章30多篇,收入《玉溪文征》,於1947年出版。
人口衛生
全鎮總人口44587人,其中男性21984人,女性22603人,男女比例為97.3 :100,農
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的比例為91.84︰8.16 。少數民族人口5166人,有彝、回、白、等20多種少數民族,其中
彝族4409人,占總人口的11.59%。人口自然增長率5.03。
2006年末,有衛生機構19個,醫務人員102人。其中:鎮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所9個。個體診所9個。個體藥房8個。兒童“四苗”接種率100%,
傳染病發病率248/十萬,食品從業人員衛生體檢率100%。年內出生574人,出生率13‰;死亡227人,死亡率5.1‰;計畫生育率99.6%;三術率86.4%。全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快速健康穩步發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6539人,參合農戶10708戶,占全鎮總戶數的97.8%。全鎮1286人享受了“兩低保”,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9人。
文化教育
2007年末,有
幼稚園(學前班)11個;國小9所,中學2所,在校學生3869人。有黨職校1個,投資190多萬元,完成東山國小異地搬遷主體工程建設,完成一中、中小、賈井、玉屏、南廠等學校的修繕改造。中心國小順利通過了省乙級二等學校達標驗收。有鎮文化中心1個,藏書12740冊。編制《今日研和》四期,每期1.2萬份。村級黨員活動室9個。村文化活動室9個。業餘文藝宣傳隊120支,隊員500人。有線電視用戶9600戶,覆蓋率100%。廣播覆蓋率100%。
新農村建設
鎮黨委、政府確定了“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穩步推進、量力而行”的工作原則,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 局、全面推進,以自身角色定位,以民眾為主體,充分調動民眾積極性和創造性,將新農村建設作為一項常抓不懈的長期性工作。
在試點村建設中,研和街以加快舊村改造為契機,用小宗地拍賣、區位優勢競價、引入開發商等方式積極籌措資金,不等不靠,提前進行項目建設。南廠洪水塘村,在上級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在體育活動場地安裝了體育活動器材,新建黨員活動室、文化室、修繕廣播室,建設農貿市場、標準垃圾房、標準公廁,自建村內支道2456㎡。
招商引資
充分利用工業園區及物流區的建設,結合交通區位優勢,全方位、多渠道引進資金和項目。2006年,全鎮 新引進項目6個,分別是投資790萬元的雲南玉溪化工匯源公司,投資9000萬元的玉溪新興鋼鐵公司倉儲、調運項目,投資2.50億元的玉溪新興鋼鐵公司棒材生產線,投資2500萬元的玉鋼鐵路編組站項目,投資6000萬元的滇雪糧油項目,投資2000萬元的220千伏變電站。全鎮新引進倉儲儲備項目2個,分別是投資9000萬元的昆玉鐵路的倉儲、調運項目,投資9000萬元的玉溪新興鋼鐵公司倉儲、調運項目。
經濟
2007年,全鎮有企業1504個,其中工業41個,企業從業人員12361人,完成總產值482917 萬元,比上年同期增43.06%,其中工業總產值完成4260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67.2%;企業完成營業收入51302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增34.95%;完成利潤總額1873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926.3%;上交稅金2006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130.47%。營業收入上500萬元的企業有18戶,其中上億元的企業2戶,
2007年,全鎮納入登記管理的個體工商戶有1463戶。
研和鎮企業產品主要是鋼鐵系列、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加工產品、物流、倉儲等。
鋼鐵工業:重點發展:冷軋薄板、塗鍍層板、
焊管、型鋼、冷軋矽鋼片、異型鋼材、
輕鋼結構等短缺產品,開發建築用材中常用的H型鋼,結合鋼鐵企業組織結構調整的時機,加大新產品、新材料的研發力度,對軸承鋼、齒輪鋼、彈簧鋼、模具鋼、不鏽鋼長材等產品按專業化分工的原則,引進有實力的先進企業,進行工藝技術和裝備的配套完善,填補雲南鋼材品種的空白,並進入周邊市場,使鋼鐵產業產值達150.00億元。
研和工業品物流園區:包括工業品批發市場、貨運市場、海關辦事處和保稅倉庫。
工業品物流園區,主要功能以礦冶、機械、化工、水泥、捲菸配套產品為主要物流客體,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加工、包裝、配送、信息服務等功能的全方位服務。
物流園區的布局以泛亞鐵路貨站及內外主要道路為依託,形成七個功能片區,即工業品加工區、大中型貨品庫區、保稅庫區、交易市場及管理服務區、貨運站場區、公共綠地區和原有農村居民居住區。
農村經濟
2006年,全鎮
國民生產總值339195萬元,比上年增長33.8 %,其中一產業完成12475萬元,比上年增長 3.75%,二產業完成272542萬元,比上年增長34.8%,三產業完成54178萬元,比上年減少11.57%,第一、二、三產業比重分別是13:64:23。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39.1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159萬元,同比增32.95%;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97億元。
研和鎮農村經濟發展堅持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工業化建設統領“十一五”規劃,實施“工業強鎮,農業穩鎮,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三產興鎮,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戰略。農業按照按照“穩定種植業、發展
養殖業、擴大最佳化林果業、大力發展烤菸支柱產業”的思路,狠抓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2006年,全鎮經濟林果面積15753畝,全年糧食與經濟作物比例為52:48,全鎮水利化程度達到87.7%,全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247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6.86%。工業以鋼鐵項目建設為龍頭,形成產業群體規模優勢,大力發展倉儲物流業,目前,鋼鐵行業已成為我鎮的主導產業,倉儲、物流業正在發展壯大中。以加快城鎮建設步伐,來推動三產業的發展,興建了欣裕大街、福興路、秀溪路、虎山路南段,徹底改造研興街;投資150多萬元實施了城鎮亮化、綠化工程,委託開發商開發欣裕小區,目前,商業住宅區開發初具規模,路邊經濟自成一體,城鎮服務功能不斷健全。全鎮餐飲、汽修、小五金加工、汽車運輸及其它社會服務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農村經濟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2006年,全鎮農村擁有住宅面積196萬多平方米,人均擁有47.18平方米,全鎮農村有13212戶擁有彩電,擁有汽車874輛,擁有拖拉機285台,擁有
機車3392輛,安裝固定電話和擁有手機農戶10123戶,計算機網際網路用戶1000餘戶。研和鎮現有農村勞動力25858人,從事農、林、牧、漁的16196人,從事二、三產業的9662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業園區的建立,農民耕地日益減少,農村剩餘勞動力不斷增加,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成了鎮黨委、政府的工作重點。2004年,鎮政府在全市鄉鎮中率先成立職業中介機構(研興職業介紹所、研和鎮勞動保障代理服務所)。現已向玉溪新興鋼鐵公司等企業職介代理1000多名農村勞動力。
研和鎮社會事務管理服務中心對農村勞動力,建立了勞動力資源庫,實行動態管理。2005年起,鎮政府出資對擇業觀念陳舊、技能單一、學歷較低的農村勞動力,每年開展以就業政策、消防、安全、技能、法律、環保等方面為內容的培訓班,培訓期8—15天。從
2006年起,鎮政府出資,對參加技能培訓的農村勞動力,取得職業資格證書者,補助200元培訓鑑定費。凡自願上職業學校的應屆國中畢業生,鎮政府出資解決每年的學宿費,直至畢業。對國中以上學歷的農村勞動力,開展為期一個月的中期培訓;對不再上學的應屆國中畢業生,開展為期3年的學歷技能教育;2006年,全鎮開辦中短期培訓班7期,培訓農村勞動力535人,解決241名應屆國中畢業生的學宿費,到農職院、二職中進行為期三年的學歷技能教育。通過政府引導、中介搭橋,2006年,全鎮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530人。
民風民俗
少數民族
研和鎮少數民族有彝、哈尼、白、回等民族,彝族是研和鎮內人口僅次於漢族的少數民族,也是研和 鎮唯一的世居少數民族。研和彝族主要聚居在可官村委會的小密羅
自然村和玉屏村委會的冷水塘、玉屏、小河、黑泥等自然村。《元史地理志》和《新纂雲南通志·地理考》、《仁志》等書所載:後晉天福三年(938),研和屬“大理國”迤東諸蠻三十七部之步雄部(今江川)。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立境內為研和百戶所,么些徒蠻步雄部龍插氏族據域;元至元十三年(1276)撤百戶所立研和縣,龍插氏據域。步雄、龍插均為研和
彝族早期部族的稱謂,這些稱謂的出現至今也有八百年的歷史。研和鎮彝族人口,2007年4435人,占全鎮總人口的9.85%。研和彝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又都會講漢話。如今,小密羅村的彝族,在本村或與同族交往,主要講彝話,外出則以漢話相對答。每年陰曆6月24日是彝族傳統火把節,彝族人民身穿民族服裝,點篝火,跳樂(彝族舞蹈)。彝族原來多住壩區,明代沐英“平滇”,兵臨玉溪屯墾,大部分彝族陸續移居山區,過著“依山結茅而居”的生活。
傳統節日
研和鎮主要傳統節日有春節、中秋節、米線節、清明節、元霄節、端午節、過冬節等節日。特色傳統節日簡介:“春節”,研和人稱“過年”。即每年舊曆年末最後一天,貼鬥神、
對聯,燃放爆竹,全家團圓吃年夜飯。舊曆正月初一日,一般不串門。初一後,親戚朋友互相串門,交流感情。“米線節”,研和的米線節始於清代。節期於每年二月初一起,從宋官村村委會開始,1個村委會1天,過節時,各家準備菜、酒、米線,宴請自己的親朋好友,一般不煮飯,吃米線。
風俗
“送祝米”,新生娃娃滿月時,外婆家邀請親朋好友準備雞、鴨、雞蛋、紅塘、衣帽等物品到女兒婆家祝賀。女兒婆家備酒宴招待外婆家來客及遠親近鄰,也叫“請湯客”。“婚俗”,舊時的婚禮程式是:查家→訂婚→過禮→婚禮→回門。現今
婚禮程式比較靈活,多數隻過禮、迎親、回門,少數則只舉行迎親儀式,別的過程全免。“葬俗”,一般分為三步處理:裝棺→抬人(也稱傳送)→扶山。
廟會活動
研和各自然村幾乎都建有廟寺,每個廟寺都有廟會日,因寺廟內所供奉的佛像不同,廟會日也不相同。凡屬廟會活動日,大多為吃素。
民間文化藝術
研和歷史文化淵源流長,各村均建有民間文藝隊,花燈、煙盒舞是中老年人茶餘飯後的主要娛樂活動,每逢節慶日,民間文藝隊還組織舞龍活動,多數愛好文藝的老年人,均備有
二胡、
京胡等樂器,閒暇之餘常自拉自唱。研和有著較豐富的民間傳說,有歌頌研和人民勤勞善良的,有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的,有表現研和人民渴望美好生活的。如“石箱子”、“十八羅漢”、“千里眼、順風耳”等傳說。研和人民多才多藝,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獨特的石雕、根雕藝術,研和石雕遠銷海內外。
基礎建設
水利建設:2007年,全鎮有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23座,總蓄水量877萬方,可灌溉面積12600畝;小壩塘33件,可蓄水154.7萬方,能灌面積2605畝;共建成小水窖2200口, 增加灌溉面積7000畝;全鎮有主要溝道7條,配套三面光支溝渠道35條,全長28.7公里。建有自來水廠一座,設計日出水量5000立方,現日用水量500立方,僅為設計能力的1/10。水利化程度87.7%。
通路
研和鎮距玉溪市中心城區約8公里,距離省會
昆明101公里。1、公路:轄區內公路幹線通車裡程 156.77千米 ,其中:國道21.47千米(玉通公路10公里,玉元公路11.47公里);省道23千米(大金線8公里;老213線15公里);縣道20.9千米;鄉道91.4千米。通車率達100 %。鎮內公路運輸幹線形成T型網路,高速公路和一般地方公路交錯,公路運輸能力非常強大。2、鐵路:昆玉鐵路終點站(大梨園火車站)位於研和集鎮中心偏北,現已具備500萬噸吞吐能力,是滇中、滇南片區的重要鐵路站口。泛亞鐵路東線(已動工)和中線均在研和站接口,兩線形成後,研和站將上升為國際型站點。火車站附近地區將形成以倉儲、物資集散、轉運及流通市場為重點的滇中物流中心區。
通電
境內有110KV變電站一座,設有兩台主變,11條專用及一般輸電線路,輸送電網路已履蓋全鎮56個自然村。
通迅
研和鎮通訊發達,功能完備。轄區內有研和電信大樓,裝機容量7736部,已用5052戶,固定電話普及率42部/百戶,擁有行動電話119.86部/百戶,無線通信網路覆蓋全境。計算機
網際網路用戶1000餘戶。有線電視覆蓋率達100%,每百戶擁有彩電98.97台。
能源建設
全鎮建沼氣池 644口,完成“一池三改”412口 ;安裝太陽能戶數3240戶,安裝太陽能戶數占全鎮總戶數的27.55%。
集貿市場:投資300多萬元,建成占地33畝的欣裕小區綜合市場;投資250 萬元,建成占地15.9 畝的研和五組綜合市場;投資124 萬元,建成占地16畝的中村1組(大梨園)綜合市場;占地2畝的研和鎮生豬定點屠宰場1個。全鎮有百貨超市6家,食品類商店264家,
日用品批發、零售商店70家。鎮區街道情況:集鎮區主幹道有研興街、福星路、秀溪路、虎山路,主幹道已全部實現水泥路面硬化。通過對城鎮的市場、環境衛生、交通秩序進行綜合整治,城鎮環境進一步改善。投資495萬元在全省率先建成鄉鎮客運站點——玉溪市億金
客運服務有限公司。
環衛設施
全鎮有公廁41個,購置有城鎮環衛灑水用車,在集鎮範圍內安裝垃圾桶 60 只,建成紅塔區首家垃圾填埋廠。全鎮82個生產小組均建有1-2個垃圾池或垃圾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