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聲效應

噪聲效應

噪聲給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動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凡是能影響人的工作、學習和休息,甚至危害人體健康的聲音統稱為噪聲。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交通的發展,噪聲污染越來越嚴重,它已成為世界公害之一,因而受到人們極大的關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噪聲效應   
  • 外文名:noise effect
  • 主體:噪聲
  • 後果:效應   
介紹,引起煩惱,干擾言語通訊,影響工作效率,降低聽力,引起疾病,

介紹

噪聲的心理生理效應主要為引起煩惱、干擾言語通訊、影響工作效率、降低聽力甚至引起疾病。

引起煩惱

噪聲引起煩惱的程度與其物理特性有關。例如,強度大的比強度小的噪聲,高頻噪聲比響度相等的低頻噪聲,間歇噪聲、脈衝噪聲比連續穩態噪聲,重複頻率較慢比重複頻率較快的脈衝純音,機器產生的噪聲比同樣響度的自然界噪聲,晚上發生的比白天發生的噪聲,聲源方向經常變換的噪聲比固定來自某一方向的噪聲都更令人煩惱。此外,噪聲引起煩惱還與人的情緒、需要、態度、健康狀況、生活習慣、年齡、工作性質等因素有關。
噪聲效應

干擾言語通訊

噪聲對人們的言語通訊產生廣泛而重要的影響,其主要規律是:
①500~3000赫的聲音言語干擾效應最大;
②為保證在2米距離內能進行有效的口語通訊,150赫以下的噪聲不得超過95~100分貝,1000赫以下的噪聲不得超過85分貝;
③要使雙方能滿意地交談,言語強度必須高於言語干擾級12分貝。

影響工作效率

噪聲對工作效率影響的研究結果表明:
①噪聲對聽覺工作效率具有明顯的影響;
②一般的穩態噪聲對工作似無影響,除非它高於90分貝(A);
③無規律的爆破聲比穩態噪聲,噪聲的高頻部分(約高於1000赫以上)比低頻部分對工作可能產生更大的干擾;
④噪聲對工作精度的影響比對工作量的影響更大;
⑤噪聲對沒有經驗的工作比對熟練的工作有更大的影響;
⑥噪聲對學校、圖書館和醫院的影響更加嚴重。

降低聽力

人們在強噪聲環境中暴露一定時間後,聽閾上升,離開噪聲環境到安靜場所休息一段時間,聽閾又會恢復,這叫暫時性閾移,又稱聽覺疲勞。如長期暴露在強噪聲下,聽覺疲勞就不能恢復,久之,內耳聽覺感受器便發生器質性病變,暫時性閾移會變成永久性閾移,即噪聲性耳聾。噪聲性耳聾的聽力曲線表現為,在4000赫處聽力陡然下降,並常在6000赫處向上回升。在持續的強噪聲作用下,聽力損失逐漸向較低和較高頻率延伸,聽力曲線由4000赫處向兩側擴展,累及語言頻段。當達到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規定的500、1000、2000赫的聽力損失的平均值超過25分貝時,將出現語言聽力異常,主觀上感覺到會話有困難,稱為噪聲性耳聾。噪聲暴露與聽力損失的關係是:噪聲強度越高,聽力損失越大、越快,噪聲性耳聾的發病率也成指數地增長;噪聲暴露時間越長,聽力損失越大;高頻噪聲比強度相同的低頻噪聲、窄帶噪聲和純音比寬頻噪聲、脈衝噪聲比等量的穩態噪聲、持續暴露較間歇暴露對聽力的影響都更大。此外,噪聲性聽力損失還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
如果人們突然暴露在高強度噪聲(140~160分貝)下,會使聽覺器官發生急性外傷,引起鼓膜破裂出血,中耳聽小骨錯位,迷路出血,韌帶撕裂,螺旋從基底膜急性剝離,一次刺激就有可能使人雙耳完全失去聽力。這種損傷稱為聲外傷。

引起疾病

強噪聲的持續作用不僅可使人耳聾,還可引起人體一系列生理和病理性變化。如出現頭痛、頭暈、倦怠、失眼、情緒不安、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症候群;出現脈搏和心律改變、血壓升高、心律異常、心電圖缺血型改變、傳導阻滯、外周血流阻力變化等心血管系統疾病;出現消化功能減退、胃功能紊亂、胃酸降低、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統疾病,以及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增強、基礎代謝率升高、性功能紊亂、月經失調等內分泌系統疾病。一般認為,噪聲在90分貝以下,對人的生理和病理性作用不明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