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博物館

嘉興博物館

嘉興博物館,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現館建築面積22000平方米,始於1958年。原館位於市區勤儉路禾興路口,後遷建南湖區海鹽塘路,並於2003年10月對外開放。2004年10月1日起,常年免費開放。

嘉興博物館館內藏品豐富,結構較完整,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嘉興各個時期的文化風貌。館內 “禾興之源——史前時期的嘉興”和“沃土嘉禾——歷史時期的嘉興” 兩個基本陳列,梳理了整個嘉興的發展過程。

嘉興博物館先後獲得嘉興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單位、省級治安安全示範單位、省文物系統先進集體、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榮譽。2009年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嘉興博物館
  • 外文名稱:Jiaxing Museum
  • 類別:綜合性博物館
  • 地點:嘉興市南湖區海鹽塘路485號
  • 開放時間:9:00~16:30
  • 館藏精品:崧澤文化三足鳥型盉,良渚文化袋足鬹,明紫柏大師銅像等
  • 建築面積:22000平方米
  • 門票:免費
歷史沿革,展出內容,綜述,基本陳列,館藏文物,活動建設,所獲榮譽,科研成果,參觀信息,

歷史沿革

1958年6月,嘉興地委與嘉興縣籌建嘉興博物館。
嘉興博物館
1958年12月1日,位於南大營縣衛生院舊址(現南門菜場)的嘉興中心博物館成立對外開放。
1959年,嘉興中心博物館劃歸嘉興縣管轄。
1960年,搬遷至嘉興縣展覽館(嘉興秀城區人民政府舊址)。
1961年7月,與嘉興縣展覽館合署辦公,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1962年,搬遷至勤儉路、禾興路交叉口的老法院舊址。
1972年5月,更名為嘉興縣博物展覽館。
1973年,建立內部的文物資料陳列室
1978年10月,更名為嘉興博物館。
1978年11月,嘉興文物商店成立。
1980年,立新路20、21、22號劃給嘉興博物館作為文物陳列和文物商店使用。
1990年12月,嘉興博物館工會成立。
1993年6月28日,嘉興博物館所屬嘉興市展覽公司正式掛牌成立。
1993年10月13日,嘉興博物館與市文管處合署辦公。
1996年10月18日,嘉興博物館與市文管處機構分開。
1998年2月16日,嘉興博物館和庫房基礎工程動工。
1999年2月,嘉興博物館門面改建裝飾工程竣工。
2001年9月18日,位於海鹽塘路的嘉興博物館新館打樁開工。
2002年9月28日,嘉興博物館新館建築框架結頂。
2003年10月28日,嘉興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
2004年4月28日,嘉興博物館對未成年人等相關社會群體實行免費開放。
2004年10月1日,嘉興博物館免費向社會開放
2009年5月,嘉興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二級博物館。

展出內容

綜述

嘉興博物館建築造型為船形,建築內部分陳列區、庫房區、服務區。陳列區設禾興之源——史前時期的嘉興和沃土嘉禾——歷史時期的嘉興,館藏文物精品陳列--《禾珍》、名家書畫陳列館、扇面藝術陳列館、臨時展覽館等。
嘉興博物館

基本陳列

禾興之源——史前時期的嘉興
展覽展示面積共860平方米,以馬家浜、崧澤、良渚三大文化為主線,通過生活場景、房屋遺蹟和墓葬復原等方式,採用投影、動漫視頻等技術手段,安排布局,組合了文物、圖片、造型藝術和信息裝置。
第一部分序廳,以投影的方式在中國地圖上展示中國考古學六大體系分塊,包括重大遺址的分布等;
第二部分展示“江南文化之源”——馬家浜文化時期的嘉興,內容包括馬家浜文化命名地、馬家浜人的居住環境、馬家浜人的生活方式、馬家浜人的裝飾之美以及馬家浜人的葬式習俗等;
第三部分內容為“初興的祭台——崧澤文化時期的嘉興”,著重介紹了嘉興地區崧澤文化遺址的主要分布區、崧澤人的房屋、生活方式以及等級分化等;
第四部分“邁向文明——良渚文化時期的嘉興”介紹了嘉興良渚文化時期的輝煌,並且成為良渚文化的次中心區域。
沃土嘉禾——歷史時期的嘉興
沃土嘉禾——歷史時期的嘉興陳列展覽共分秀水如歌、濱海澤國、嘉禾飄香、繁庶市鎮、文風鼎盛、風雨南湖等六個部分,展覽以文物、圖版和場景相結合的形式,文物近600件,圖版近100塊和場景10多個,詳細地記錄了嘉興從吳越時期開始歷經唐宋元明清等各時代的發展變化過程。

館藏文物

崧澤文化三足鳥型盉
器口似鳥首,長頸扁核形器腹,頸及腹上壓劃編織紋飾,折腹處堆疊一周凸棱,圜底下附三獸形足。整器形象怪異,生動古樸,應是用在特殊場合的祭祀用品。
嘉興博物館
良渚文化袋足鬹
嘉興雀墓橋遺址出土的溫酒器皿。敞口圓唇,口沿兩側內捏使前端成流,喇叭形頸,腹部與袋足以對稱的一道堆繩紋為界,分襠較高,腹部兩側各有以若干平行交叉的線條刻劃而成的編織紋,後側袋足隨腹部弧度自然傾斜而上接寬頻狀鋬。
嘉興博物館
明紫柏大師銅像
紫柏大師(1543——1603),俗姓沈,字達觀,名真可。晚號紫柏。江蘇吳江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最大功績,是創刻方冊大藏——《嘉興藏》,佛界為紀念他的卓越功績,鑄造了兩尊銅造像,大的早已毀失。這尊銅像原藏嘉興楞嚴寺,1963年由精嚴寺主持修正捐藏,才得以保存。
嘉興博物館
崧澤文化陶倉
嘉興鳳橋劉家墩出土。器身近似紡錘形,折肩折腹平底。上腹部刻劃編織紋,再上部開一團角等腰梯形倉口,倉上下沿各飾隱起繩紋,與上下分隔繩紋連線。這種陶倉應不是一種簡單的生活實用器,而是一種經過用心設計的特殊器物。
嘉興博物館
崧澤文化陶人首瓶
嘉興大墳遺址出土的陶人首瓶,集容器與人形為一體。瓶首塑小頭人面,雙耳聳立,腦後束短辮,長頸粗脖,三節葫蘆形腹體,胸前開一橢圓形大口,口內中空,與瓶體貫通。此陶瓶很可能與當時祭豐收,求甘雨,降生靈等原始宗教祭祀活動有關。
嘉興博物館
良渚文化玉錐形器
嘉興大墳遺址出土,長38厘米。頂端飾一穿孔圓錐小柱,尾部尖銳,錐體刻有簡化的獸面紋,製作精細,紋飾精美而且它的長度大大超出了一般玉錐形器的長度。此物出土時位於墓主的腰側,類似於權杖,是權力、地位的象徵。
嘉興博物館
清錢載蘭石圖軸
作 者:錢載
年 代: 清乾隆
尺 寸:縱:84.2、橫:45厘米
紙本綾裱、墨色。作於清乾隆(1788)
款署:戊申(1788)上已後四日,百福巷八十一老人錢載寫。
鈐印:落款章 白文方印“錢載”、朱、白文方印“萬松居士”。壓角章:白文方印“蘀石書畫”。
嘉興博物館
清錢楷設色山水軸
作 者:錢楷
年 代:清嘉慶乙丑(1805)
尺 寸:縱:92 、橫:54 厘米
作於嘉慶十年(1805),作者時年46歲。
這幅錢楷的《設色山水圖畫軸》是嘉興錢氏家族第二十九世孫所留下的墨跡。
嘉興博物館
明代素三彩瓷船
素三彩瓷船出土於明天順七年(1463)夫妻合葬墓。開斗狀船艙,艙上有活動艙板,板上塑一立俑。船倉和船尾各有一方亭,船倉方亭前台基下塑倚柱立俑一對,台基上有供桌,桌上置雙耳甑和觚形供器等,桌兩側塑俑一對。全器以銀白為地,以黃、綠填繪刻劃紋樣。
嘉興博物館
良渚文化玉璧
玉璧是良渚文化的玉質重器之一,外圓中心有孔。其功能既是良渚先民用以溝通神明的祭器,又是視兒斂屍防腐的法器,同時還是部族方國間交易的貨寶及饋贈禮聘的貴重禮器,也是死者生前地位和財富的指示器。
嘉興博物館
以上資料均來自

活動建設

嘉興博物館近年來不斷深化免費開放工作,相繼推出了《運河,我們的母親河》、《天地精華——嘉興地區館藏玉器展》、《明色傳馨——嘉興地區館藏明代書畫特展》等一系列文物聯展和主題展;深入“文化有約”活動,推出“零距離賞寶”、“精彩我體驗”、“最炫民族風”、“考古零距離”、“流動博物館”等五大品牌項目。

所獲榮譽

2012年12月,嘉興博物館成為嘉興市第二批社科普及示範基地之一。截至2012年,嘉興博物館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美術教育基地”、“旅遊教育基地”。
2013年12月13日,由嘉興博物館編輯,中華書局出版的館藏文物叢書《舒捲清風——嘉興博物館館藏文物·扇面》和《函綿尺素——嘉興博物館館藏文物·沈曾植往來信札》在第八屆“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覽”評獎中分獲藝術類和社科類優秀作品。
2014年嘉興博物館理事會成立,標誌著文化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工作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並獲浙江省“博物館免費開放最佳做法——最佳管理創新”獎。
2014年嘉興博物館 “禾興之源——史前時期的嘉興”和“沃土嘉禾——歷史時期的嘉興” 兩個基本陳列,分獲第十二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優勝獎和浙江省陳列展覽精品獎。

科研成果

嘉興博物館積極做好野外文物搶救性保護和文物徵集工作;編輯出版《嘉興文博》刊物,出版館藏系列叢書《舒捲清風》、《函綿尺素》、《蒲竹英華》、《海日流光》、《明器載道》以及參與具體編撰《馬家浜文化》、《嘉興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集》等書籍和圖錄。
嘉興博物館

參觀信息

地 址:浙江省嘉興市海鹽塘路
地址
交通線路:8路、28路、81路公車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10月1日——4月30日:9:00--16:30;5月1日——9月30日:9:00--17:00(閉館前半小時停止入場);
星期一(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閉館。
門票價格:免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