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業堂藏書樓

嘉業堂藏書樓

嘉業堂藏書樓,隔溪與小蓮莊毗鄰,系劉鏞孫劉承乾於1920年所建,因清帝溥儀所贈“欽若嘉業”九龍金匾而得名。

嘉業堂藏書樓,規模宏大,藏書豐富,原書樓與園林合為一體,以收藏古籍聞名,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私家藏書樓之一,系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解放後,原書樓主人捐贈給浙江圖書館,現為公共圖書館和旅遊景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嘉業堂藏書樓
  • 外文名稱:JiaYeTang library
  • 地理位置:浙江省湖州市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性氣候
  • 開放時間:五月至十一黃金周7:20-18:00十一黃金周后至四月份7:20-17:30
  • 門票價格:100元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浙江省湖州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歷史沿革,古籍賞鑒,文革時期,文革語錄,完好保護,現狀,坐北朝南,藏書規模,旅遊價值,

歷史沿革

嘉業堂位於湖州市南潯鎮西南郊,是我國近代著名的私家藏書樓之一,其創建者是號稱“江浙巨富”的劉承乾。
劉承乾(1881—1963),字貞一,號翰怡,南潯人,清末秀才。他的祖父劉鏞(1825—1889)經營蠶絲致富。然輕富重文,竭力鼓勵子孫念書做官。父親劉錦藻(1862——1934)精文史之學,光緒二十年(1894)中進士,撰有《續皇朝文獻通考》、《南潯備志》、《堅匏庵詩文抄》等著作。

古籍賞鑒

劉承乾秀才出身,長期與著名考古學者王國維、羅振玉、版本目錄學家葉德輝、繆荃孫等相交往,愛好古籍賞鑒,並有承襲其父史學及繼父劉安瀾(劉錦藻的長兄)藏書遺志。
1920年,他在南潯故居小蓮莊的西側,建造了這座藏書樓,歷時 四年,於1924年竣工,占地面積20餘畝。在他所撰寫的《嘉業堂藏書樓記》中講到:“余少席先芬,習向庭潔,緬懷鄉先,竊抱斯志……乃歸鷓鴣溪畔。築室為藏書計。糜金十二萬,拓地二十畝。庚申之冬,斷於甲子之歲”。

文革時期

六十多年來嘉業堂藏書樓經歷兩場大災難——日寇侵華和十年“文革”。
日寇侵華
南潯淪陷,日軍縱火燒房,全鎮一片廢墟,然而嘉業堂藏書樓竟安然無恙。原因有以下三種解釋:據說劉承乾刻印古籍,樂于贈送別人,時有日本漢學家松崎鶴雄,抗戰前曾多次來信向藏書樓討書,劉承乾是有求必應,滿足他的要求。松崎之妻舅為“牧少將”,在侵華前,松崎一再叮囑,如到浙江南潯,務必保護嘉業堂藏書樓。事情果然,“牧少將”侵華時成了駐南潯日軍的司令官,他下令保護藏書樓,此是第一說。
劉承乾深知日本人喜愛中國古籍但鄙薄殘本,故在日寇侵華時,已將藏書每部抽去一至二冊,成為殘缺不全的書,故日軍對殘本不屑一顧,而未掠奪,此是第二說。第三說是劉承乾在日寇未到南潯時,已將大部份珍貴書籍運往上海租界住宅中,得以保存。此是三種說法,似都有道理,也許三者兼備,待考。

文革語錄

第二場災難是“文革”十年。紅衛兵曾把藏書樓目為“封、資、修”的老窩,是破“四舊”的主要目標。但此時幸虧藏書樓有一位管理員湯福璋(已故世),他在所有大理石屏風和書櫥上都用紅色顏料塗上《語錄》,這些紅衛兵一進藏書樓大廳,滿目都是紅色《語錄》,竟然瞠目結舌,無人敢砸掉語錄牌,嘉業堂藏書樓絕處逢生,經過十年動亂,完好如初。
當時嘉興縣解放不久。六月下旬的一天,嘉興縣委接到省、地委轉來的周恩來同志的電報,命令立即派出部隊保衛嘉業堂,防止破壞。省、地委把這個重要任務交給了嘉興縣委,要嘉興縣委調遣武裝去保護南潯藏書樓。這時嘉興縣委已經建立,嘉興獨立營剛於六月一日由原獨立團整編建制。
楊銘同志任縣委書記,沈如淙任縣委副書記兼嘉興獨立營政委。
縣委接電報後,楊銘同志把電報交給了沈如淙,要他執行周總理交來的電令任務,沈如淙表示堅決執行。當即決定指派嘉興獨立營第一連,由指導員胡國鈞、連長沈英傑帶領,連夜趕往南潯執行任務。藏書樓東面是劉家的中西合璧式的住宅、家祠和花園小蓮莊,部隊即駐紮其間。第二天,沈如淙和楊銘同志到南潯檢查一連保護藏書樓的保衛工作,去嘉業堂了解部隊駐防保衛情況。

完好保護

一連幹部戰士在南潯很好地執行了保衛藏書樓的任務。但是為了保衛祖國的文化瑰寶,他們也付出了血的代價。當時南潯附近的匪特不甘心失敗,在部隊進駐後,仍然企圖伺機瘋狂破壞。
就在第一連進駐小蓮莊第三天下午,一連文書沈向榮同志(中共黨員,崇明人),在藏書樓通往市街的弄口,突遭兩個土匪襲擊。兩匪撲向沈向榮同志奪槍,沈文書奮勇反抗,力拒兩匪,他們見奪槍不成,即向沈文書連開數槍,沈向榮同志當場犧牲。連隊聞訊,立即出動追捕兩匪。在當地農會幹部(其中有一女同志)、民眾協助下,兩匪當天即被捕獲,關在一間靠河民房內。夜間一匪跳窗逃跑,落入河中淹死。
另一匪被押送至嘉興獨立營營部,由營長劉先正同志審訊後,報經上級批准處決。在審訊中得知兩匪系國民黨潛伏下來的馬文龍匪部殘匪,嘉業堂完好地保護了下來。

現狀

南潯鎮於1949年5月2日和平解放。大軍南下時,周恩來同志十分關心浙江兩大藏書樓(南潯的嘉業堂和 寧波的天一閣),曾要陳毅司令員派兵保護,不使損失。
故解放軍專門派一連戰士駐守藏書樓,保護了這批珍貴書籍。1951年11月,劉承乾寫信浙江圖書館,“願將書樓與四周空地並藏書,書版連同各項設備等,悉以捐獻與貴館永久保存”。
當時由浙江圖書館和嘉興地區圖書館派幹部接收。接收時藏書有十一萬冊左右,雜誌三千餘冊,紅梨木書版三萬餘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給藏書樓帶來了新生。
浙江省人民政府1984年撥款二十二萬元作了修葺。嘉業堂藏書樓房屋修繕一新,園林整治有序,大樹參天,綠荷細柳,亭子出新,曲徑通幽,人歷其境,似處身世外,榮辱皆忘,心曠神怡。一些海內外名人學者大都慕名前來參觀訪問,這座藏書樓重又名噪於世。

坐北朝南

嘉業堂藏書樓是一座中式建築,坐北朝南,大門楣上“嘉業堂藏書樓”五個大字出於劉廷琛和筆。劉承乾建藏書樓而要以“嘉業”命名,是因清末劉承乾曾捐巨資助修光緒陵墓,宣統曾賜以“欽若嘉業”的匾額,他以此為榮,故以“嘉業”命名。樓呈“□”字形迴廊式兩進兩層走馬樓,整幢樓總計52間。樓上為“希古樓”,存放經部古籍。外面一間為“黎光閣”,存珍本《四庫全書》1954冊。裡面正房名“求恕齋”,原存放史部古籍。嘉業堂藏書樓是一座 迴廊式的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東西闊十丈六尺,南北深十五丈九尺,分前後兩進,每進面寬七間,左右廂房各六間,共五十二間。建造考究的52間房 屋均為藏書之庫房。每間書庫,地板堅固,書架整齊,兩面均裝有鐵皮、玻璃雙層窗戶。樓四周牆基約五、六尺高,皆用花崗岩砌築。平面呈“口”字形,為了便於 曬書,兩進房屋中間有一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大天井,平鋪方磚,不生雜草。
站在大天井中東南西北四望,只見凡朝天井的庫房均安裝的是落地長窗,窗多,便於 通風采光,建樓主人思慮縝密。所有樓堂齋室都陳列著大理石屏風、書桌、茶几和香杞榻等紅木家具,一派清代廳堂的風格。底層正廳為“嘉業堂”,懸掛清宣統皇 帝御賜“欽若嘉業”九龍金匾一塊,樓上為“希古樓”,樓下窗格都用“嘉業堂藏書樓”篆字樣作為裝飾,廊外鐵欄用“希古”兩字作花飾,巧思匠心,殊饒別致。

藏書規模

嘉業堂藏書樓
藏書樓鼎盛時期的藏書全部為五十幾萬卷,號稱六十萬卷,共十六、七萬冊,至1949年藏書僅存十萬冊左右。其中:
宋、元兩代精槧一百四十九部,其中完整的一百另六部;《永樂大典》珍貴孤本四十二巨冊;《四庫全書》(翁覃溪手纂)原稿一百五十冊。劉承乾還特別注重明清兩朝的詩文集,有明代槧本二千種,清代槧本五千種,還有抄本近二千種。此外,尚有全國地方志,從州志、郡志、府志、縣誌、鎮志共收有一千二百餘種,三萬三千三百八十卷,其中海內秘本有六十二種。藏書數量之巨大,使不少藏書家亦瞠乎其後。最著名的是《清實錄》和《清史列傳》兩部書的底稿,均在北京國史館內,社會上已經絕跡,為劉氏出資二、三萬元派專人花數年時間,把這兩部書全部抄回來。藏書樓不僅藏書,還聘請專家刻印書,用的是紅梨木書版,共有三、四萬塊。刻印書有《嘉業堂叢書》、《求恕齋叢書》、《吳興叢書》、《留餘草堂叢書》、《希古樓金 石叢書》以及《景宋四史》、《舊五代史注》、《晉書?注》、《章氏遺書》、《北瓊室金石補正》等,共二百幾十種,約三千卷。
劉承乾還刻印了不少清朝禁書,有屈大均的《安龍逸史》、《翁山文外》,蔡顯的《閒漁閒閒錄》,李清的《三恆筆記》等。

旅遊價值

嘉業堂藏書樓坐落於南潯的鷓鴣溪,與小蓮莊隔溪相望,有小橋通連。
藏書樓掩映在園中,樓外有園,園中有池。園內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夏日,池中綠荷亭亭,紅蓮怒放。有亭三座,曰“明瑟”、“漳紅”、“沅碧”。更樹有三座巨大的太湖石假山,玲瓏剔透,十分珍貴。最奇者,園內豎有一石,腹有小孔,人嘴對準吹氣,會發出一種巨響,極似虎嘯,幾可亂真,石上鐫有清代大學者阮元題“嘯石”兩個朱字,遊人到此頗多一試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