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應會館(蘇州市嘉應會館)

嘉應會館(蘇州市嘉應會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嘉應會館原來在江蘇省蘇州市胥門外棗市街22號,始建於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嘉應會館由廣東程鄉、興寧、平遠、長樂、鎮平五地的旅蘇商賈集資建造。因這五地皆屬嘉應州(今梅州市)管轄,故稱為“嘉應會館”。其全盛時期規模恢宏,有大小屋宇三十餘間。會館從南至北,依次為門廳、戲台、大殿和後樓。會館內的戲台,常常有戲班前來演出崑曲和京劇。劇目膾炙人口,有《牡丹亭》、《麻姑獻壽》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嘉應會館
  • 地理位置:江蘇省蘇州市棗市街22號
  • 始建時間: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
  • 保護級別: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嘉應會館創建於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建成於嘉慶十八年,系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市)所屬程鄉、興寧、平遠、長樂、鎮平五縣商賈集資建造。除在此議事及方便往來寄宿外,還辦有留醫所、義冢等善舉。每逢良辰佳節,眾商則在此聚會歡慶,蘭拜立演戲酬神,飲宴作樂,以聯絡同鄉情誼。會館後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光緒三十年射愉諒(1904年)重修。其高牆門面朝南,石庫門上嵌磚刻橫額"嘉應會館",兩側原有石獅望柱一對,現已不存。隔棗市街臨胥江,沿河砌有船埠踏步,東西兩側立照壁,其後各建貨棧一間,以便水山貨運進出。會館內主要建築為頭門、戲台和大殿。頭門面闊五間,上層即為戲台後台,向北伸出為前台,上覆卷棚歇山頂。大殿坐北朝南,與戲台隔庭院相望,面闊三間15米,進深15米,前檐配以滿天星格子明瓦長窗12扇。殿北還有樓房三間,樓前有磚雕門樓。大殿東側貫以長備弄,牆上嵌有大小碑刻18方循嚷,詳細記述朵厚邀剃了會館沿革和捐資名單等。備弄以東原系會館所附辦事和生活用房。整個會館建築布局仍較完整。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20世紀九十年代,由於地處低洼地區,加上年久失修,老陵櫃放葛態龍鐘的嘉應會館已經破舊不堪,戲台瀕臨坍塌。對此,滄浪區政府為民辦實事,對低洼地區分片實施改造,將會館按原樣東移十餘米,在開發的“寫意淚阿匪空間”住宅小區內,奇蹟般地再現。現易地重建的嘉應會館,在棗市街9號,由星雲美術館保護並使用。會館頭門的上層,即為戲台的後台,向北通過兩側廂房延伸為戲台的前台,構成一個“回”字形格局。戲台宙墓趨的前台,飛檐翹角,飾龍吻脊。戲台三面圍欄桿。欄桿下斗拱錯落有致挑出,蔚為壯觀。後台闢為圖書閱覽室。書櫥內,擺放美術和佛教類書籍。一些泥塑佛像,系當代著名工藝師朱文茜所塑。戲台兩側連通的廂房,為觀戲之處。現會館利用戲台、兩側廂房和大殿,闢為星雲美術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