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赤城志·卷五

《嘉定赤城志·卷五》作者是陳耆卿,宋朝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嘉定赤城志·卷五
  • 作者:陳耆卿
  • 朝代:宋
  • 出處:嘉定赤城志
嘉定赤城志·卷五
作者:宋·陳耆卿
赤城志卷之五
公廨門二
郡初治臨海,後徙章安,後又徙始豐,其復治臨海,又幾年於茲矣。度地既正,面勢亦均,脈絡聚而基礎高,於以宅邦君為稱,惜頗蹙陋,如衙、鼓二樓,不正矗於前,而旁峙於左,是其一端也。豈負山為郡,其規制止若是歟?然屋宅多架巉岩,危軒傑閣,旁涌側出,摘星辰而舞雲氣,視闤闠百倍。公退暇,杖藜輿竹,清賞幽討,豈不足以呼吸光潤,而增為政之清明哉。自倅貳以下,鹹有舍,惟兵官、監當官多僦民屋,不書。
州 治
州治,在州城西北大固山下。舊在山上,今永慶院蓋其處。按《州廳壁記序》:州置大固山,屈晃公居宅,以其地勝,立屈氏次子惠坦為太守,改家為州。按惠坦吳人,而臨海郡置於太平二年(1),此建立之始也。後以峻不可躋,遂徙今地。而不知其徙之歲。續按《白雲延壽庵記》庵即今永慶院云:昔為鈴閣,當庵之中,後人遷於山之下,將二百載,刺史錢昱登山而望,遂置庵焉。錢以乾德三年來守,以太平興國二年再守,逆而數之,至唐大曆中適二百載焉,此固其徙之歲歟?自儀門設廳,修與建各有本末,今列於左:
儀門,在設廳前,列戟十二,淳熙七年沈守揆重建。
設廳,在儀門後,淳熙七年沈守揆重建。有御筆詔旨藏焉。
小廳,在設廳後,淳熙十五年章守沖重建。
簽廳,在平橋西廡,嘉定十六年齊守碩重修。
鼓樓,在子城南門上,榜曰:“台州,乾道八年趙守思重建刻漏。”則皇祐四年浮屠可榮所作歲久浸差,紹興三十一年黃守章重造,按可榮所建,用減水鐵壺二十一箭,下有瓷桶,以受水焉。皆穴其底,窒以綿,其最異者,大寒壺不凍。後欲改造添水壺,則凍矣。方改造時,掘其瓷桶,牢不可動,遂止不掘,因得復用之。又其出水銅管或為滓塞。則以竹通之,而歷百餘年管不銷缺,莫知其法也。或曰:乾道八年陳曠易之。嘉定四年黃守又更箭籌治屏壺,新作鼓角如舊制。州扁乃蔡待制修所書,後改為徐待制競篆書,會水災棄去,復用舊額雲。
衙樓,在州治東南四十步,嘉定四年黃守重修。
手詔亭,在儀門外東廡,與衙樓對,紹興十八年宗守穎建。
宣詔亭,在州治前,與儀門對,宣和元年趙守資道建。
拜詔亭,在州西永福院。嘉定六年俞守建建。
班春亭,在儀門西廡,嘉定四年黃守建,嘉定十六年齊守碩重修。
清平閣,在節愛堂右山上。舊在堂前,賀參政允中以守蕭洽清平而名。淳熙三年尤守袤重建,慶元二年劉守坦之徙今地。
見山堂,在宅堂後。
靜鎮堂,在小廳左。唐李嘉祐為守,竇常《南薰集》贊之,有“雅登郎位,靜鎮方州”之句,故名。嘉定六年俞守建重建。
君子堂,在靜鎮堂前。太平興國三年畢文簡士安來守,真宗有“君子人”之稱,故名。慶元元年周守曄重建。詳見《牧守門》。尤守袤詩云:“堂堂文簡公,一世夔與皋。君子哉若人,此言聖所褒。遺愛在斯民,誰能薦牲牢。獨有坐嘯地,清風仰彌高。”
節愛堂,在君子堂右,舊名燕豫,淳熙四年尤守袤重建,取“節用愛人”之義,更今名。尤詩云:“誰憐窮山民,糠籺不自贍。紛紛死溝壑,往往困征斂。夫惟節與愛,是謂仁且儉。揭茲聖人言,聊用自針砭。”又記云:過靜鎮堂之左少南為方池,並池而南,牆壁障礙,敗屋傾欹,公廚以積醪醴。問諸故老,曰:“此昔之燕豫堂也。”池舊有橋,橫縱齊度,其東為草堂,今皆毀撤,後人因基築台以望月,其下枕池為小閣,名曰清平。台庳且隘,不快登覽,人跡罕至,亦漸頹圮。余既徙台於參雲亭之後,榜曰“匿峰”,以望北山。平夷舊基,更作堂曰“樂山”,以望西山之秀。而池光山色,且蔽於閣而不得見也。乃徙閣於池之南,因燕豫堂之基,別為堂曰“節愛”,取“節用愛人”之義。旁為挾廊,而上與樂山堂通。池之北石崖盤踞,土壤所壅,疏剔理脈,發露呈顯,如枕股膊,如覆囷廩,如黿鼉之背負土而出。西望連岡疊嶂,間廁隱顯,如擁鬟髻,如屏旌斾(2),如風牆陣馬,排闥而入。其南則帢幘二峰,角立明秀,若偉丈夫冠劍而坐。雙塔亭亭,影插天半,於是仰山俯池,遠樹近石,環列先後,若相拱揖,煙銷日出,層樓飛閣,浮虛跨空,如展圖畫而望蓬萊之雲氣也。夫昔人經始,莫不相山川之宜,廢面勢之便,其所建立,如紀綱法度,井井然悉有條理,一定而不可易。後人見其敝而不能復也,始出己意變更之,易其東則西廢,撤其左而右病,遂使昔之勝概日就湮沒。今余非能有所增創也,大抵無改前規,無廢后觀,便覺天宇開朗(3),岩壑增秀,林木水鳥,皆有喜色,而後知昔人之規模可因而不可變也。爰列諸石以識顛末,尚告來者,嗣有葺焉。始欲跨池為橋,仍其舊池,上有老梅,惜不忍伐,遂不復作。
霞起堂,在靜鎮堂後。淳熙三年尤守袤建,取孫綽賦“赤城霞起”之句。嘉定十二年喻守珪重建。尤自為記云:雙岩堂,前踞兩崖之間(4),獨得地勝。其下面牆,廣不盈丈,擁蔽心目,不快人意,予首辟之。牆之外糞壤所瀦,乃墾乃夷,得舊址焉。撤廢亭於射圃,移植其上,榜曰“凝思”,取孫興公賦所謂“凝思幽岩”者也。亭之前有敗屋數椽,東面西上,榱棟撓折,隅隩庳仄,乃改創為堂,三楹南向,與靜鎮堂相直,因名曰霞起。由雙岩而望靜鎮,直若引繩,其外繞以迴廊,上連參雲,以為風雨游觀之備,爰植美竹,以經緯之,於是堂成而勝益奇,前所未睹。披豁呈露,天若開而明,地若廣而幽(5),景物若增益而富,晨煙夕霏,萬化千變,近峰遠嶺,間見層出。皆可不出檐廡而盡得之。噫,是亦足以廣心志,盪塵垢,而非苟以為娛也。惟此邦靈仙所宅(6),昔號勝處,自經大旱,遂成陋邦,而山川之秀,不異今昔。或謂予當單乏之際,顧為此不急之務,然取材於舊,課工於卒,不市一木,不役一民,而使隘者敞,窒者通,敝者新,則亦何害於政哉?第廢材不足以支久,尚能十稔,若其革而鼎之,以俟後之君之。始役於淳熙三年正月己未,成於二月壬午。
凝思堂,在霞起堂後,淳熙四年尤守袤建。尤詩云:“失腳隨塵網,牒訴裝吾懷。公庭了官事,時來坐幽齋。天風肅泠泠,山鳥鳴喈喈。我思在何許,獨對蒼然厓。”
雙岩堂,在凝思堂後。慶曆八年元守絳建,紹興十七年曾守惇增修之(7)。謝伋詩云:“埋沒雙岩已百年,班班勝事謾流傳。幸陪佳客揮犀麈,實欠傾城舞繡筵。故老風流寒似鐵,月卿英妙筆如椽。拂衣便欲故山去,復恐眼中無此賢。”
樂山堂,在清平閣下,淳熙三年尤守袤建,取“仁者樂山”之義。慶元二年劉守坦之徙閣於今地,前為堂,後為挹爽。尤詩云:“草堂有遺基,榛莽歲月久。我來始經葺,挹翠開戶牖。群山供嘯傲,萬象皆奔走。所以名樂山,欲企仁者壽。”
和青堂,在小廳右。慶元四年葉守籈重建,取杜甫“雲水長和島嶼青”之句。
集寶齋,在清平閣右。舊在雙岩堂左,治平四年葛守閎建,蓋集葛玄、司馬承禎、柳公權及近世名人翰墨刻其間,故名。嘉定元年李守兼徙今處,羅致金石,刻以實之。陳通判貽範為之記。
參雲亭,在雙岩堂左山上。慶曆七年元守絳建,嘉定十六年齊守碩重新之。前有羅漢樹頗奇怪。元自為記云:州治據大固山,介天台、括蒼之間,北直大海,潮汐溯江薄城,而群山阸束,水不得肆。慶曆五年夏,山泐海溢,逾城殺人萬餘,漂室廬幾半,州既殘毀。明年,予來守茲土,拊視凋瘵,戚然出涕,乃循周官聚養萬民之法,恤孤終,收介特,招徠安輯之。問軍政,昔之關戍過更,疲佚不壹,乃取尺籍伍符而均齊之。問吏蠹,昔之強宗囊槖為奸積歲,勞豪忽,厭飫豢腴,貧者擠轉溝瀆,沒齒不享升斗之澤。乃為定規釐,一隱括,料奸摘譎,牢不容罅,參是數物,信以諗之,法以束之,故民罷者興,兵勤者休,吏窮者給,繕戎械,治囷廩,全官廬,秩祠宇,表廛閈,齊簿領,平岸獄,一二悉力。問水害之由,昔之負城之民,刳去客土,日以薄圮,是有水敗。乃因新城出帑金以購材募工,礱石累甋,環周表里,外內九門,飾之樓觀,縋木於門,牝牡相函,外水方悍以御其怒;作十竇窗,栽以密石,內水方淹以疏其惡。又鑿渠貫城,廝為三支,達壅渟,清餘波。距川斲十二石杠,蜿蜒跨渠。舟車朅來,行者不病,旬歲而工既。於是秋水復攻城,不沒者三版,乃循闉闍垂木闔窗,或持編菅,或捧簣土,輔堅窒隙,扞有餘壯,已而水無以縱,遂復故道。昔之刺史廨舍,在山谷間,滔襄之餘,雖不甚壞,而潮波洄汨,鞠為淖洿,大凡署所以朝夕處君命之地,不可以不葺,乃培偃瀦,支敝阤,即舊而新之。廨之四隅,有樓及亭,列峙而五,至是摧圮,悉欲全之,則重煩里旅,然士大夫必有退公息偃之地,乃取城闉剩材,於二山之交作雙岩堂廡,緣山椒作參雲亭,天空地迥,萬象在下,射有長圃,飲有曲水,賓友衎衎,哨壺雅歌(8),日為文酒之樂。越今年春,州人縱鼓舞於庭除之下,有賓擊節而歌曰:“昔民墊昏,今民庶蕃。昔民齎咨,今民熙熙。惟君憂樂兮與民同之(9),天惠其寧兮無以君歸。”予聞而甚愧,因酬之曰(10):“予斷斷然一介臣,素性狷直,重以蹇連之分,孤鳴自哀,而朝廷不加誅斥,名為二千石,幸為僚諸君皆文學政事之選,交修補察,以裨不逮,由是不為司敗之謫耳(11)。”大抵刺史能休戚千里,若政之媺惡,則有輿論,蓋《春秋》之法,興作始事必書,予是以雜為之記,以俟後之知者。 曾守幾詩云:“大暑不可避,微涼安可尋。雲亭非濁世,竹樹有清陰。海近風先集,山高日易沉。無因見明月,螢火亂更深。”
玉霄亭,在參雲亭左。紹興十七年曾守惇建(12),取玉霄峰而名。嘉定十六年齊守碩修後軒。尤守袤記云:台州南西北三面逼山,獨東望諸峰差遠,雲煙空濛,外際溟海,蓬萊方丈,想見其處。舊有小亭在子城之上,紹興丁卯,南豐曾史君谹父改創,更名玉霄,距今三十年,摧敗傾欹,岌嶪欲壓。其下昔有茂林修竹,今皆翦伐,借為民居,溷圊羅列,污穢喧囂,游者嘆息。余乃披剃蠲疏,載芟載除,四為繚牆,以限外途,下建石柱,上跨飛閣,出亭之外又有六尺。凡楹棟榱桷之朽撓,疊瓴級甓之缺折,丹黃粉漆之陊剝,皆易而新之。方連周阹,可倚可眺,晨挹顥氣,夕延素月,山川城郭,盡在幾席之間(13)。憑欄四望,疊嶂環繞,手揮絲桐,目送飛鴻,飄飄乎如乘雲御風,身在物表,州之宴遊,於是為勝。乃刻亭柱以紀歲月雲。 曾和李舉之詩云:“新亭崛起最高峰,無數遙岑翠掃空。恐有謝公留屐齒。為開摩詰畫屏風。倚江楊柳自高下,照水杏花能白紅。正欠渭川千畝竹(14),清陰分借賴鄰翁。”王廉清云:“憶昔新亭敞玉霄,使君髯舅意飄飄。春風瀲灩黃金盞,明月參差紫玉蕭。歌吹舊蹤空草木,風流閒話屬魚樵。憑欄無限悽愴意(15),寂寞寒江落暮潮。”
舒嘯亭,在參雲亭後。舊名匿峰,淳熙四年尤守袤建,取孫綽賦“匿峰千嶺”之句。紹熙元年江守乙祖更今名。尤有詩云:“山亭在山背(16),不見山巍巍。但見四面風,輻輳朝宗之。深藏固甚智,自牧甘處卑。一謙受四益,是以能不危。”
駐目亭,在參雲亭右。慶曆七年元守絳建,取杜甫“曠望延駐目”之句。嘉定十六年齊守碩重建。尤詩云:“攀梯上甓級,小憩得危亭。一覽盡寥廓(17),四山聳寒青。浩若凌太虛,翩如逐遐征。昏花拭病目,望處增雙明。”
解纓亭,在參雲亭東,嘉定四年黃守重建。
澄碧亭,在靜鎮堂左廡,跨池,舊名興移。淳熙十年史守彌正增水閣,更今名。
瑞蓮亭,在節愛堂前池心,舊名玉虹,嘉定四年黃守以平橋獲蓮,更今名。
凝香閣,在靜鎮堂左,嘉定六年俞守建建,且名。
赤城奇觀,在郡圃後山上。舊名覽輝,慶元三年劉守坦之建,開禧元年葉守箋更今名。
雙瑞軒,在赤城奇觀後,嘉定四年黃守以粟九穗、麥兩歧,故名。
梅台,在赤城奇觀前。開禧元年錢守文子建,下臨巨壑,有梅數十本焉。
桃源,在郡圃,嘉定二年黃守建,自參雲亭後循雙岩堂而上,植桃百餘,蓋仿劉阮故事雲。黃有詩云:“本自深村老圃來,偶分符竹到天台。漫山幸可容桃李,莫待劉郎去後栽。”
熙春館,在手詔亭西,淳熙十年史守彌正建。
和豐樓,在天台館南,慶元四年葉守籈建。
多旨樓,在三酒務北,慶元四年葉守籈建。
推勘院,在州東南二里。舊在資聖寺西,後廢,嘉定六年俞守建徙今地。
濟糶倉,一在報恩寺,一在吉祥寺,嘉定四年黃守建。用緡錢二萬為之本,秋則糴,春夏則糶。糶價平歲不踴,歉歲特損,嘗請於朝,乞以此錢循環,毋隸他用,從之。詳見規畫及序文。
養濟院,在中津橋南。舊在資聖寺下,嘉定四年黃守徙今地。內有坊二:曰安老、慈幼,屋總二十楹。嘗以錢置官民田一十二頃有奇,地山園一頃一十六畝有奇,歲可得谷一千七百石有奇,錢七十九貫有奇。又歲以千緡給他費,度可贍百口,廢疾者縱不入亦量給之,日用什物各有差。提督官吏典直卒及醫職皆具。嘗自為之記,且請於朝,如濟糶倉法雲。
安濟坊,在司理院後,嘉定四年黃守建。先是,病囚無所棲止,散之城樓祠宇,若僧廬三門,數有死者,黃乃為此以處之。坐臥百用皆具(18)。監臨典直以下,一如養濟法。米鹽藥餌,取之贓罰錢,冬給衾與薪炭。
漏澤園,在城東法安院側。初奉旨建,嘉定四年黃守重新之。先是,地止三十餘畝,守以僧行力不任,近舍有民王姓者自為之守,四繚以牆,其後屢壞,民死皆道攢路瘞,過者惻焉。黃遣於東西南三隅,比城五里,循古城根、山宮梅花園、後嶺麻車衕等處括遺骸一千五百餘,乃先葺舊園,且求園外地及威神院側後嶺庵三所,置新園,永為邦人聚葬之地焉。舊園內立牆,牆內分為若干層,層分為若干穴,自東取西,或自南取北,每穴地廣七尺,修一丈,比葬,掘深五尺,每三層橫穿一溝,溝廣二尺(19),深六尺,仍相一低處筧溝水出溪,約可瘞一千五百四十八人。餘三所可瘞二千五百人。有地而無力者,官量給其費。宗室命士,大五千,小二千,餘則大三千,小一千五百。俗尚火化,有諭而不格者,亦助之錢,錢稍下於瘞。已化而願以灰骨葬者,聽。其暴露無主者,一百七十餘人。棺損者易之,瘞於舊園如前式。
右自推勘院以下非廨舍,然皆系民政,故附見之。
通判廳
廳在州西五十步,淳熙五年通判管銳重建。
芝秀堂,在廳左,以有紫芝產於棟,故名。
登瀛堂,在廳右,慶元三年通判趙彥衛以欽廟所賜唐十八學士像刻於壁,故名。
景沂堂,在登瀛堂右。
歲寒堂,在景沂堂後。
蓮風閣,在宅堂後。側有流花渚、漾花池,後有翠麓。
雲水亭,在後山上,舊名觀蒼台,慶元三年通判趙彥衛更今名。
雲海亭,在萬壑風煙右。
月台,在宅堂右。舊為雙蓮堂,後廢,嘉定十四年通判何洙築台,更今名。
嵐關,在雲海亭右。
梅榭,在雲水亭右。其側有梅峽及銀谷、石於菟、峩眉嶺四處。
萬壑風煙,在後山上。舊即雲水亭,萬山拱揖,一江演迤,井邑粲然在目,最為奇勝。慶元三年通判趙彥衛徙亭而建,且更今名。
添差通判廳
廳在州東四十步,舊為判官廳,紹興十六年通判洪适改建。今廢。洪自記云:天台之為郡,環山枕海。壤僻民願,牒訴簡少,輸調有常,平時從容,見謂無事,故分曹授政絕贅冗者。中興以來,彯纓之士日進一官,相承率三四輩,員外置者,無郡邑不有。紹興二年,是邦始增治中,凡五易而適至。被命遲期者,後復三人,則茲員之設,將踐武不廢。乃裒稡名氏、官秩、去來,龕石壁間,而系之言曰:昔昌黎韓公,嘗謂邑丞貳令,位逼而嫌文書視成,一不敢省,有公負復歸尤焉。曾主簿、尉之不若丞,於郡者亦然,厥有不蹈其中,萎腇不事事,玩民戚休,貪殘放手,漫不孰何,曰:“此太守職也,吾何乾?”夫是之謂負官。否則錚錚表襮,召權市威,上下相高,矛盾崖異,吏不確其承,民情不得直,夫是之謂越位。負其官不可,越其位又不可。然則奈何?能使官不負,位不越,清其心以求其平,視著令唯謹,外是而議,夫何知之有?
分繡閣,在廳左。洪自記云:浙河以東,層岡峭岑,盤深繚復,陸自會稽道天姥,又百有餘里,才得夷曠之地十有五傾(20),以為天台郡。郡踐山作郛,而餘麓及屹立之峰,廢不可廬者亦十一二,故官寺民區,鮮巨麗之所,十數年中,監州始有以員外置者,僑於城之巽隅,距黃堂七百步而贏,其職業之商讞,僚寀之謁請,吏抱簿牘,袂屬囂闤,隘蹊間舉,不以為便,乃徙幕僚之舍為今所(21),居與正員相東西焉。然規恢下窄,榮奧埃墨,無復明軒虛牖常羊敞豁之勝。獨東偏有地斗大,叢榛委甓,蚓虺所潛,前沿後仍,指為棄壤,則薅刜奮治,培基建閣,以夏四月課材,閱月而斤斧論功,其高四尋,衡袤二十有七尺,南北不及者九之一,群山縈環,垂光獻狀,可以分繡名。風蘀雲梢,映燭左右,目其堂曰清閟。閣之後舊有蔬畦,更以嘉葩,中穿小池,可容蒲荷,方行鶩狎。至占位雲休(22),登臨互望,則岩姿之四時,煙霏雲采之隱現,茂木敷陰,幽禽諧聲,過耳娛目,景與意會間,日觴朋命寀,奕棋援琴,放歌賦詩,洒然不自意其塵坌中也。客有過之者曰:“人生在天壤間,以百年為須臾,況宦遊弗常,席甫暖而趣代,今子來旬歲矣,又如是而去,何以茲閣為?”揖之曰:“人皆無以一生為寄,則端節澡行,崇勛著言,期與前英聯橫,能無以一官為不久,則尊憲柅奸,必有以美其政。予年少質下,若乘雁雙鳧,雖去來無繫於邦人,然吾身朝夕於斯,抑欲自適其適爾。”客憮然曰:“有是哉!”因泚筆而書之。 曾谹父戲洪詩云:“新營小閣面孱顏,領客開尊紫翠間。千里畫圖供徙倚,一時名勝喜躋攀。好風已破曉來暑(23),小雨不遮湖上山。老子箇中殊不淺,尚堪同醉看弓彎。”又題詩云:“治中妙言語,洪濤瀉詞源。向來群玉府,垂上紫薇垣(24)。佐郡滄海旁,憑軒望朝暾。便欲乘輕車,長嘯登崑崙。茲樓何縹緲,千岩靄雲屯。庭空百吏散,博山炷微薰。重尋羨門輩,仙事渺無垠。何如對妙高,舉手招德雲。”洪弟翰林邁寄詩云:“新閣何隆隆,經營自茲歲。其前山送青,其下竹交翠。景物日夕佳,登臨春秋異。治中公事暇,領客共留憩。四坐歡相酬,壽主珍重意。向來蓬瀛上,視此無乃愧。主稱客意好,是事幸且置。拄頰飽看山,朝來殊爽致。”
清閟堂,在分繡閣下。翰林邁寄題云:“昔聞王子猷,借宅亦種竹。此君固可喜,人亦清不俗。伯氏貧而癯,一飯不飽肉。堂前自經始,護此無盡綠。一官歲強半,餘日如轉燭。待其長稚子,而已牽歸轂。何由享嘉蔭,償我志願足。應煩彼邦人,日報平安福。” 曾谹父詩云:“洪郎雅吳語,不減賀季真。開軒風煙上,爽氣朝朝新。手栽渭川竹,坐對北海尊。平生耐久朋,歲晚獨此君。此君不可疏,亦復未易親。紛紛桃李行,豈容托清塵。退食靜隱几,微風冷衣巾。乃知王子猷,真是我輩人。”
翠漪亭,在清閟閣後。
教授廳
廳在州學東二十五步,嘉定八年教授姚自重修,且建宅堂。
三益堂,在廳右。淳熙四年教授應椿年建,前有松竹梅,故名。
隅山堂,在三益堂前。慶元五年教授方建,以東南闖巾峰而名。
東軒,在廳左,嘉定三年教授高松建。
野思堂,在隅山東南,嘉定九年教授姚自建。
立德亭,在宅堂後射圃,慶元五年教授方因立武學而建。
判官廳
廳在州東七十步。舊在今添差通判廳,紹興十六年徙杜家巷,淳熙三年以舊比較務改建。
推官廳
廳在州東五十步,嘉定三年推官趙師回重建。
遺直堂,在廳後。熙寧中孔文仲為從事,手植檜於堂後,越八十年,其甥曾幾來守,揭今名。曾有詩六章,用“叔向古之遺直”為韻。詩云:“三孔吾渭陽,猶及見仲叔。堂堂舍人公,再拜但喬木。”
“長身一庭中,勁氣九霄上。思公立朝時,凜凜不可向。” “策登董相科,賦作長卿語。劉牢出外甥,愧我不如古。” “老柏蜀人愛,甘棠召南思。領客清樾下,作詩永歌之。” “元祐幾閱歲,諸公一無遺。吾舅典型在,神明力扶持。” “柏葉松其身,在時公手植。雜木誰所栽,一錢初不直。”
錄事廳
廳在州南六十步,州院在焉,宣和三年工曹陳槖建。
青青堂,在廳右,以其前植竹,取《淇澳》之語而名。石公孺記云:昔之言好竹者,莫先王子猷。子猷所至必種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耶?”又聞人有佳竹,直造其庭,不見主人而去,是真好竹者。予謂子猷風流雅尚,固足以超絕一時,然知竹之為美,而不知其所以為美者,果真好竹也哉?夫人之所好(25),非特為耳目之玩而已,猶將有所考焉,故《淇澳》之詠,自“猗猗”至於“青青”,自“青青”至於“如簀”,則積德為愈成,任事為愈重,衛武公之德如是也。使子猷知所以美而考德焉,則功業所建亦大矣。會稽陳德應,司台之工曹,事廳之西為小堂,無他嗜好,唯植竹數百竿,青青然向成矣,因命之曰青青堂。蓋德應虛緣以應物,薰然而致和,直節凜凜,有昂霄拂雲之勢(26),真知愛竹者,高標凌厲,久而不渝,其亦有意乎武公之功業哉!故予朝夕從之游,相與彷徨不能去也。然德應嘗假黃岩、臨海令,遺愛戶有之。曹事禮微,小大之獄必以情,台人德之甚,飲食起居必為之禱,惟恐其去也。後之人息於斯者,猶將封植此竹,遂賦《甘棠》焉,其亦何遠之有?
司理廳
廳在州南九十步,司理院在焉。嘉定七年司理吳焯重建。
司戶廳
廳在州南五十步,宣和元年戶曹滕膺建。今堂內脊記有姓名,門額亦其所書雲。
司法廳
廳在州南一十步,淳熙九年司法朱孝倫重建。
支鹽廳
廳在州東南報恩寺後,開禧元年監支王栻以都監倉改建(27)。
巡轄遞鋪廳
廳在崇和門外,淳熙十年巡轄趙舜舉建。
校勘記:
(1)“太平二年”,底本誤作“太元二年”,今從四庫本。參見第一卷校(5)。
(2)“如屏旌斾”,“屏”四庫本作“展”。
(3)“天宇開朗”,四庫本作“天宇開明”。
(4)“前踞兩崖之間”,四庫本無“前”字。
(5)“地若廣而幽”,“幽”四庫本作“敞”。
(6)“惟此邦靈仙所宅”,四庫本作“惟此邑神仙所宅”。
(7) (12)“曾守惇”,“惇”底本作“光宗御諱”,今據四庫本改。
(8)“哨壺雅歌”,四庫本作“雅歌哨壺”。
(9)“與民同之”,四庫本作“與民共之”。
(10)“予聞而甚愧,因酬之曰”,“愧”四庫本作“喜”,恐未妥;“酬”底本作“訓”,誤。按四庫本作“詶”,“詶”為“酬”之異體,訓則謬矣。
(11)“耳”,四庫本作“爾”,義同。
(13)“盡在幾席之間”,“間”四庫本作“下”。
(14)“正欠渭川千畝竹”,“欠”四庫本作“羨”。
(15)“憑欄無限悽愴意”,“愴”四庫本作“涼”。
(16)“山亭在山背”,四庫本作“小亭在山背”。
(17)“一覽盡寥廓”,“廓”底本作“今上嫌名”,今據四庫本改。按宋寧宗名“擴”,與“廓”音同,故避之。
(18)“坐臥百用皆具”,“坐臥”四庫本作“臥坐”。
(19)“溝廣二尺”,四庫本作“三尺”。
(20) “才得夷曠之地”,“才”底本作“財”,今從四庫本。
(21)“幕僚”,四庫本作“幕曹”。
(22)“雲”,底本作缺字之符號□,今據四庫本補。
(23)“曉”,四庫本作“晚”。
(24)“垂上”,四庫本作“才下”。按“垂”、“才”皆可通,而“上”則不若“下”之為安。
(25)“夫人之所好”,“好”底本作“如”,誤。今從四庫本。
(26)“勢”,四庫本作“氣”。
(27)“監支”,四庫本作“鹽支”。按似以“監支”為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