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細胞性食管炎

嗜酸細胞性食管炎是一種以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為主要特徵的慢性食管炎症。主要臨床表現為吞咽梗阻、食物嵌頓及反流樣症狀等。診斷主要依據其典型臨床表現及食管病理,並且排除可能導致該類臨床表現的其他食管及食管外疾病。其治療方法亦多種多樣,包括抑酸、飲食調節、糖皮質激素、食管擴張等,以激素治療為主。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食管
  • 常見病因:病因不明,部分研究表明其發病有一定家族聚集性
  • 常見症狀:嬰幼兒為拒食或食物不耐受;兒童為燒心、嘔吐、腹痛、吞咽困難,伴生長停滯等;成人為間歇性吞咽困難
  • 作者: 
  • 職稱: 
  • 單位: 
  • 貢獻: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病因尚不明確。部分研究表明嗜酸細胞性食管炎發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但很難確定是由於共同的基因或環境因素所致。

臨床表現

嗜酸細胞性食管炎的臨床表現在不同年齡段有一定的差別。較小嬰幼兒常見表現為拒食或食物不耐受;兒童期則常有類似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症狀,包括燒心、嘔吐、腹痛吞咽困難和食物堵塞感等,且隨著年齡增長上述症狀發生率上升。在兒童中尚可有其他伴隨症狀,如生長停滯、胸痛、腹瀉等。成人中最常見的為間歇性吞咽困難、食物堵塞感及反流樣症狀等。許多成人患者在診斷明確前,已有症狀多年。

檢查

1.內鏡檢查
內鏡下所見黏膜異常表現為縱行溝槽樣改變,組織脆,水腫,縱行剪下樣損傷,高出黏膜的白斑、白色滲出物,“縐紙樣黏膜”,食管狹窄/小直徑食管,Schatzki環(食管賁門交界處的黏膜環)等。
2.組織病理學檢查
可見嗜酸細胞微膿腫、表面嗜酸細胞層、基底層增生、乳頭延長、嗜酸細胞脫顆粒、固有層纖維化及炎症。嗜酸細胞計數應在400倍光鏡下檢查,選擇標本中嗜酸細胞最多處計算嗜酸細胞峰值。

診斷

其診斷必須包括以下幾點:①有食管功能異常的臨床症狀;②食管黏膜嗜酸細胞浸潤≥15個嗜酸細胞/高倍視野;③食管遠端pH監測正常;④大劑量質子泵抑制劑抑酸治療無效。

治療

迄今為止,治療是否會影響該病的長期預後以及症狀好轉和(或)內鏡下或組織學上正常黏膜仍無定論。部分患者發生食管狹窄,一旦產生這一併發症,單用藥物治療往往無效,必須考慮機械擴張。一些過敏性疾病中(如哮喘、濕疹)全身使用激素可緩解嗜酸細胞性炎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