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異症概述,嗜異症中醫辨病,可能引起嗜異症的因素,嗜異症的治療,
嗜異症概述
嗜異症又稱異食癖,是指患兒出現食慾倒錯現象,在攝食過程中出現特殊的嗜好,對通常不應該吃的異物,進行難以控制的咀嚼和吞食。多見於1~5歲的小兒,學齡兒童也可見到,一般隨年齡增長而消失。1歲內嬰兒偶爾一次不屬異常。
嗜異症也稱異食癖,是指嬰幼兒嗜好進食非食物性異物,進行難以控制的咀嚼和吞食的一種病症。以幼兒多發,可能與心理失常、智力不足、貧血、微量元素鋅缺乏、腸道寄生蟲病等多種因素有關。
嗜異症中醫辨病
本病以小兒嗜食異物成癖為主要臨床表現,可歸屬於中醫學“疳積”等範圍。病因多為飲食不潔或素體脾胃虛弱所致。病機關鍵為脾虛蟲積,胃熱內蓄;病位在脾胃,與心關係密切。
可能引起嗜異症的因素
1.精神因素 一般認為是一種心理失常的強迫行為,與家庭環境不協調有關。如小兒無人照料,偶爾吃異物,日久成為習慣;如果小兒得不到家長的關心和教育,便產生欲求不滿的心理。作為這種心理的補償,即吞食異物,並成為條件反射。精神障礙者可以出現吃異物現象。
3.腸寄生蟲病 部分小兒伴有腸寄生蟲病,但驅蟲後異食行為改變不明顯。患兒檢出寄生蟲卵的陽性率也很低,因此與此有關的證據也不充分。
主要特點喜食非食物性的物品是該症的最典型的臨床表現,某些物品有土塊、煤渣、牆皮、沙石、紙張、破布、火柴等,甚至有吞食污物及糞便者。患兒常不聽從勸告,偷偷吞食。
由於吞食的異物不同,造成的危害也不盡相同。吞食污物及糞便者可引起腸道傳染病及腸寄生病;吞食石頭、破布、頭髮等可造成腸梗阻;大量吞服粘土、牆皮可造成缺鐵、缺鋅和鉛中毒,多數異食症患兒伴有食慾減退、疲乏、腹痛、嘔吐、便秘、貧血和營養不良等。
嗜異症的治療
1.心理治療 當發現孩子吃異物時應轉移其注意力,並拿開異物,同時應多關心患兒,不應過分責罰,否則反而加重病情。
2.病因治療 對嗜異症患兒必須尋找病因,消除可能的誘發因素。缺鋅是異食癖的病因,異食癖是缺鋅的表現。缺鋅可引起味覺素分泌減少。味覺素是一種含鋅的唾液蛋白質,是維持口腔黏膜上皮細胞的結構功能和代謝的重要營養素,故缺鋅可引起口腔黏膜上皮細胞增生修復和角化不全,易於脫落,脫落的上皮細胞易阻塞味蕾孔,使食物難以接觸或接觸味蕾孔不全,不易引起味覺,或造成味覺減退、味覺敏感消失,或致味覺紊亂,發生食欲不振、厭食或異食癖等臨床表現。國外曾有報導,異食癖患兒血清鋅含量低,補鋅後症狀改善或消失。國內也有類似發現和臨床診治的經驗。
對於異食癖的治療,有缺鋅、缺鐵者及時口服鋅製劑。嬰幼兒在添加輔食時和年長兒食譜的安排一定要注意含鋅食物的選擇。平時要多關心孩子,加強對孩子的管教,生活上多一點關懷和照料。給孩子多講授一些科學知識,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不偏食、挑食。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必須洗手,不咬指甲,不吃髒東西和不能吃的非食物性物品。定期給孩子做健康檢查。
3.併發症的治療 對繼發性的營養不良、貧血等併發症,應給予適當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