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創傷癖

嗜創傷癖

嗜創傷癖出現於精神分析學派亞伯拉罕和弗洛伊德等人的理論當中。在早期發表的關於兒童性侵犯的文章中,亞伯拉罕提出,性侵犯在神經和精神病患者中特別普遍,這是一種“創傷性的體質(或素因)”的結果,即一種與創傷有關的強迫性重複的概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嗜創傷癖
  • 外文名:traumatophilia
  • 套用:醫學、心理學
定義,性質,

定義

嗜創傷癖出現於在弗洛伊德等人的理論當中,指一種受到創傷後的強迫性行為。在早期發表的關於兒童性侵犯的文章中,亞伯拉罕提出,性侵犯在神經和精神病患者中特別普遍,這是一種“創傷性的體質(或素因)”的結果,即一種與創傷有關的強迫性重複的概念。

性質

弗洛伊德把注意力從神經起源的誘惑理論中轉移開之後,弗洛伊德親密的學生及同事卡爾亞伯拉罕,也開始尋求並進一步研究關於兒童性創傷的問題。
在早期的幾篇關於的關於兒童性侵犯的文章中,亞伯拉罕提出,性侵犯在神經和精神病患者中特別普遍,這是一種“創傷性的體質(或素因)”的結果,即一種與創傷有關的強迫性重複的概念。然而,在性創傷這一點上,弗洛伊卻並不贊同亞伯拉罕的很多觀點。後來,亞伯拉罕就停止了這個研究問題的繼續深入探討,弗洛伊德也不承認亞伯蘭罕對於提出這個強迫行為觀點的貢獻。隨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人繼續研究兒童性創傷的問題,直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早期及之後的十幾年裡,Ferenczi繼續研究這個問題。但是亞伯拉罕先前未被承認的嗜創傷癖的觀念與當前臨床上對兒童性創傷的爭論有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