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結節(olfactory tubercle)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出自《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嗅結節
- 外文名:olfactory tubercle
- 所屬學科:人體解剖學
- 公布時間:2014年
嗅結節(olfactory tubercle)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出自《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
嗅結節(olfactory tubercle)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出自《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定義位於嗅三角後方的結節。前穿質內,不易分辨,一般認為屬梨狀葉的一部分。1出處《人體...
OT OT,olfactory tubercle的簡稱,醫學名詞解釋為嗅結節。anterior olfactory tubercle,前嗅結節。posterior olfactory tubercle,後嗅結節。
嚴格來說嗅腦包括嗅球、嗅束、嗅前核、嗅結節、嗅紋、部分杏仁核和部分前梨狀皮質,其較多的部分位於腦底面上。1、嗅球:嗅球系一扁卵圓形的灰質塊,為嗅覺的初級中樞。嗅球位於大腦半球額葉和篩骨的篩板之間,向後移行於嗅束。嗅黏膜...
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位於基底核與邊緣系統交界處,隔區的外下方,尾殼核的內下方,前方與嗅前核相連,後續終於紋狀核,腹側為腹側蒼白球和嗅結節,亦稱伏核,是基底前腦的一個較大的核團,是一組波紋體中的神經元。伏隔核被...
原腦皮(paleocortex)是大腦皮層中最古老的組成部分。原腦皮主要包括嗅球,嗅結節和梨狀皮層等結構,功能主要與嗅覺相關,是大腦的嗅覺系統。簡介 大腦皮層可分為新皮層與較為原始的舊皮層,舊皮層按進化地位又可繼續分為原腦皮(paleo...
本課題將利用A2A受體-Cre小鼠,建立光遺傳工學控制特定神經元活性法,在富含A2A受體的神經元如伏隔核和嗅結節等區,經不同頻率光照射,瞬時、定點、高度選擇性地調控神經元活性,運用自動化睡眠解析平台、神經元Spike記錄、神經化學及組織...
2.嗅結節與腦幹某些核團間的投射(省醫學科技獎三等獎1997);3.MPTP對腦MAO-B 的作用(省醫學科技獎三等獎1999);4.經皮髓核切吸術(APLD)國人套用解剖及臨床套用(省高校科技獎二等獎,2004);5.剝奪異相睡眠導致大鼠學習記憶...
乙膽鹼能神經元膽鹼能纖維斜角帶核紋狀體中樞神經系膽鹼能系統嗅結節大腦皮質受體密度基底核。中樞乙醯膽鹼能神經元系統 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ACh)是第一個鑑定出的神經遞質。以前認為主要存在於周圍神經系中(軀體運動神經、交感與副交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