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penter(1938)將中國蠍蛉屬(Panorpa)中雄蟲第ⅥI腹節具單個臀角的種類歸入單角蠍蛉種團Panorpa centralis group。 Ma et al.(2012)根據雌性生殖板結構並結合其他形態特徵進行支序學分析,發現單角蠍蛉種團為單系群,且與蠍蛉屬其他種團區別明顯。Hu et al.(2014)基於2個線粒體基因和1個核基因序列,在蠍蛉科系統發育分析中,也證實了單角蠍蛉種團的單系性。因此,以華山蠍蛉(Panorpa emarginata)為模式種將單角蠍蛉種團提升為單角蠍蛉屬。該屬腹部第6節末端有一個臀角,可以與蠍蛉科其他屬進行區別。
中國的單角蠍蛉昆蟲最初以單角種團Panorpa centralis group包含於蠍蛉屬。對單角蠍蛉的研究始於1887年Maclachlan首次描記采於南烏蘇里的具角蠍蛉(Panorpa cornigera),雄蟲第Ⅶ腹節具單一指狀臀角,該種後來又在韓國和日本被發現,是單角蠍蛉中分布範圍最廣的物種。初始研究階段主要集中在物種描記,主要是由Carpenter、Issiki等國外分類學者進行。 Issiki(1929)記述分布於台灣的單角蠍蛉1新種——埔里蠍蛉(Panorpa horiensis),該種是已知的台灣唯一的單角蠍蛉種類。Tjeder(1936)記述分布於四川和甘肅的中部蠍蛉(Panorpa centralis)。Cheng(1949)發表分布於四川、陝西和甘肅等地的單角蠍蛉4新種(波利斯蠍蛉Panorpa bonis、華山蠍蛉Panorpa emarginata、太白蠍蛉Panorpa obtusa和李氏蠍蛉Panorpa leei),其中波利斯蠍蛉和李氏蠍蛉發表時僅以雌蟲為模式標本。周堯等(1981)在太白山昆蟲資源調查中新描記陝西4種單角蠍蛉昆蟲,補充了李氏蠍蛉的雄蟲特徵。花保禎、黃蓬英、李雪等新記述吉林、遼寧、河南等地5種單角蠍蛉,豐富了單角蠍蛉在中國的分布記錄(Hua and Chou,1997; Huang et al.,2004; Li et al.,2007)。周文豹、琚金水等人也陸續發表了浙江、寧夏3種背部具類似臀角結構或雌性生殖板與單角相似的蠍蛉屬昆蟲(Zhou et al,1993;zhou,2000; Ju and Zhou,2003)。李雪(2007)對華山蠍蛉複合體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發表2新種:短角蠍蛉(Panorpa brevicornis)和拜耳斯蠍蛉(Panorpa byers),發現華山複合體昆蟲的存在廣泛的種內變異尤其是翅面斑紋,其次為體色和雌雄外生殖器的形狀;研究了華山蠍蛉(Panorpa emarginata)、擬華山蠍蛉(Panorpa dubia)、太白蠍蛉(Panorpa obtusa)的生物學,認為它們有可能為同一物種的不同季節型或地理亞種。 Hou and hua(2008)研究了太白蠍蛉和南五台蠍蛉的雌性生殖系統,發現它們卵巢管數目不同,可用於鑑別外形上難以區分的蠍蛉。 Ma et al.(2009)利用掃描電鏡觀察部分蠍蛉科昆蟲卵殼結構,詳細描述了太白蠍蛉、南五台蠍蛉和華山蠍蛉卵的外部構造,發現單角種團的卵明顯大於無角蠍蛉種團,但兩者的形態無明顯的區別。Ma et al.(2011)發現太白蠍蛉、南五台蠍蛉和華山蠍蛉的雄蟲唾液腺均具有6根分泌管,與蠍蛉科其他屬和種團差異明顯。Ma et al.(2012)發現單角蠍蛉種團雌性生殖板結構複雜,與蠍蛉屬其他種團區別明顯。張俊霞(2013)擬將單角蠍蛉種團提升為屬(未發表),並對太白蠍蛉翅斑、雌雄外生殖器的變異進行了系統研究,上述形態差異並不穩定,應為種內變異。 Ma et al.(2014)統計分析太白蠍蛉的翅斑、雌雄外生殖器結構的變異類型,認為李氏蠍蛉實為太白蠍蛉的一種變異類型,將其訂正為後者的次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