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結合膽紅素的形成及其與膽石發生的關係是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完成的科技成果,登記於2002年2月23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單結合膽紅素的形成及其與膽石發生的關係
- 類別:科技成果
- 完成單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 登記時間:2002年2月23日
成果信息
成果名稱 | 單結合膽紅素的形成及其與膽石發生的關係 |
成果完成單位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
批准登記單位 |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
登記日期 | 2002-02-23 |
登記號 | 京科成登字2002093 |
成果登記年份 | 2002 |
單結合膽紅素的形成及其與膽石發生的關係是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完成的科技成果,登記於2002年2月23日。
成果名稱 | 單結合膽紅素的形成及其與膽石發生的關係 |
成果完成單位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
批准登記單位 |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
登記日期 | 2002-02-23 |
登記號 | 京科成登字2002093 |
成果登記年份 | 2002 |
單結合膽紅素的形成及其與膽石發生的關係是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完成的科技成果,登記於2002年2月23日。成果信息成果名稱單結合膽紅素的形成及其與膽石發生的關係成果完成單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批准登記單位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登記...
醫學研究發現,食物中的黏蛋白與人體膽汁中鈣離子和非結合型膽紅素結合成膽石支架的晶核,從而形成膽結石。在核桃仁中含有一種丙酮酸物質,它能阻止黏蛋白和鈣離子、非結合型膽紅素的結合,並能使其溶解、消退和排泄。因此,多吃核桃有利於防治膽石症。平均每天吃四個大核桃或十幾個小核桃,不要間斷,膽石症病人...
形成 肝、脾、骨髓等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將衰老的和異常的紅細胞吞噬,分解血紅蛋白,生成和釋放游離膽紅素,這種膽紅素是非結合性的(未與葡萄糖醛酸等結合)、脂溶性的,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在血液中與血漿白蛋白結合。由於其結合很穩定,並且難溶於水,因此不能由腎臟排出。膽紅素定性試驗呈間接陽性反應。故稱這種...
單結合膽紅素的形成及其與膽石發生的關係 單結合膽紅素的形成及其與膽石發生的關係是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完成的科技成果,登記於2002年2月23日。成果信息 成果完成人 祝學光;李榮;韓建德;塗向群;王人顥;程西奎;楊文奇;張紅軍;王新慧;趙華
膽紅素進入肝細胞後,與胞漿中兩種載體蛋白——Y蛋白和Z蛋白相結合形成複合物。Y蛋白是肝細胞內主要的膽紅素載體蛋白。膽紅素-Y蛋白複合物被轉運到滑面內質網。在葡糖醛酸基轉移酶的催化下,膽紅素接受來自UDP-葡糖醛酸的葡糖醛酸基,生成葡糖醛酸膽紅素。每分子膽紅素可結合2分子葡萄糖醛酸。雙葡糖醛酸膽紅素是...
2.膽石排泄過程中,使Oddi括約肌發生麻痹性鬆弛,腸內容物反流入胰管導致胰腺炎。3.毒性物質對胰腺組織的損傷。包括游離膽汁酸、細菌非結合膽紅素及溶血卵磷脂。游離膽汁酸具有毒性可損害胰管黏膜屏障;細菌能分泌葡萄糖醛酸酶,後者能分解結合膽紅素為非結合膽紅素,而非結合膽紅素對胰腺有毒性;急性膽囊炎病人膽汁內有...
(1)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及其產生機制 (2)興奮性與興奮的引起,閾值、閾電位和動作電位的關係 (3)興奮在同一細胞上傳導的機制和特點 3.骨骼肌的收縮功能 (1)神經-骨骼肌接頭處的興奮傳遞 (2)骨骼肌的興奮-收縮耦聯 二、血液 1.血液的組成與特性 (1)內環境與穩態 (2)血量、血液的組成、血細胞比容 (3)血液...
第二期反應主要是縮膽囊肽的作用,它是食物刺激十二指腸時由小腸產生的。縮膽囊肽有收縮膽囊和舒張膽總管括約肌的作用。膽囊最大排出量約27毫升,最小8毫升,很少完全排空。膽囊每天分泌約20毫升粘液,主要成分為粘蛋白,為乳白色的鹼性液體,起保護和潤滑膽囊黏膜作用。膽囊管阻塞時,膽汁中的膽紅素被吸收,同時粘液...
肝臟在膽紅素代謝中起有重要作用。肝細胞對非結合膽紅素及其它有機陰離子如磺溴酞鈉等有攝取、結合、排泄和載體作用。膽紅素葡萄糖醛酸轉移酶能將非結合的膽紅素變成水溶性結合膽紅素排泄至毛細膽管。發現苯巴比妥類等藥物有誘導膽紅素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作用,使結合膽紅素排泄增加,血清膽紅素濃度下降,起到利膽作用。
③膽囊疾患;可發生膽石症,與快速溶血形成膽紅素鈣鹽結石可能有關。2.中樞神經系統損害 表現多樣,有易激惹、嗜睡、焦慮,也可有幻覺、妄想,木僵甚至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檢查可見震顫、驚厥、反射亢進、共濟失調、巴氏征(+)及腦神經損害等。腦脊液蛋白定量增高。CT與MRI檢查能確定損害的性質和位置。3.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