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棘伊蚊

單棘伊蚊

單棘伊蚊(Finlaya shortti Barraud,1923)是蚊科伊蚊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單棘伊蚊
  • 拉丁學名:Finlaya shortti Barraud,1923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雙翅目
  • :蚊科
  • 亞科:庫蚊亞科
  • :伊蚊屬
  • 亞屬:紛蚊亞屬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雌蚊喙僅中段腹面淡白色。中胸腹側板上位鱗簇分為2短縱條。後跗節末端僅有白鱗,不形成白環。雄蚊喙近中部有窄白環。幼蟲胸毛1-M和1-T分別為單 156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八卷 枝長骨刺和棘刺。 形態描述 雌蚊中型蚊蟲。頭:頭頂前部有淡色窄鱗中央縱條,縱條兩側為平伏深褐鱗,後部覆蓋淡色窄鱗,邊緣可雜有少數白和暗黑寬鱗;頭頂和後頭都有深褐到黑色豎鱗;頭側平覆乳白寬鱗,各有一褐斑;有接近完整的眶白鱗線。觸角梗節內面有明顯的白鱗和深褐鱗;鞭分節1具黑鱗。喙約為前股的1.2倍長,深褐到黑色,中段腹面淡白色,約占全長的1/4-1/3,並擴展到兩側,部分在背面可見,但不包含背縱線。觸鬚約為喙的1/5長,黑色,末端白色。胸:前胸前背片具寬白鱗;後背片下部平覆寬白鱗,上部具窄鱗,中後部有平覆褐鱗。中胸盾片具淡黃色縱線,與棘刺伊蚊的近似;側背片具白鱗;小盾片具窄淡色鱗,前面的略寬。中胸側板有翅前結節下,腹側板上位和後位以及後側片鱗簇;腹側板上位鱗簇分為2短縱條,後位鱗簇沿後緣形成一橫列。有氣門後區和亞氣門白鱗簇,後者之上有一簇小白寬鱗。翅:翅鱗深褐色,前緣脈基段1/7腹面白色。平衡棒結節具深褐和淡色鱗。足:一般色澤深褐到黑色;前股前面腹緣有白鱗點線,後面有白縱條;中股和後股前面都有白縱條,中股後面白色區寬,基部1/2幾乎全白;後股後面基段1/2白色,末段除端白環外暗色。各足脛節基端白色,末端淡色;前脛前面有白點線,後面有白縱條;中脛和後脛基段約1/6腹面白色;中脛前面也可有白點線,但不伸到末端。前跗節1-2基部有背白斑,節1末端有少數白鱗;中跗節1-3有基白環或白斑,節4基部可有白鱗;節1-2末端有少數白鱗;後跗節1-4都有基白環,節1-3末端有白鱗。腹:背板深褐色;節Ⅰ側背板覆蓋白鱗;節Ⅱ-Ⅷ有基白帶,兩端擴大。節Ⅱ-Ⅶ腹板深褐色,有基白帶;節Ⅱ腹板雜有淡色鱗或大部淡色。 雄蚊觸角梗節內面有少數不明顯的小白鱗和褐鱗。喙中部有白環,有的末端腹面有白鱗。觸鬚約為喙的3/4-5/6長;節3末端以及節4和5有長剛毛;節5背面基段1/3-1/2白色。尾器:腹節Ⅸ背板側葉分開,各具8-13根剛毛;節Ⅸ腹板末緣微凸,有一對長剛毛和5-7對較短剛毛。抱肢基節狹長,背基內葉略為隆突,有長剛毛。抱肢端節接近基節的1/2長,末段約1/2腹緣具下垂剛毛,通常末幾根較粗,指爪位於末端,約端節的1/5長。小抱器刀葉狹彎刀狀,乾柄末端具3根剛毛。 幼蟲體色深;頭壁有微刺;胸腹體壁有微刺毛。頭:觸角約為頭的1/2長,全長都有小刺;1-A位於基部2/5-4/9處,分2-3枝,有細側芒。頭毛1-C細彎;4-C分3-6枝,細小;5-C分3-5枝;6-C分3-4枝;7-C分3-5枝,有細側枝。胸:胸毛1-M和1-T分別是單枝骨刺和棘刺。腹:腹毛1-I為單棘枝,偶有分2枝,1-Ⅷ單枝。櫛齒50-70個,排列成一齒區,各齒末端圓鈍而具繸。呼吸管有微刺,管基突發達;指數2.9-3.7,長為基寬的3.0-3.7倍,為尾鞍長的2.3-2.6倍;梳齒一般17-20 (15-23)個,細長,都有側牙;1-S靠近或遠在末一梳齒之後,多數分4 (3-6)枝,細棘毛狀。尾鞍後緣有細刺;腹毛1-X單枝,有細側枝;2-X分3枝,個別2枝,3-X單枝;4-X12株,都分枝,位於柵區,肛鰓細長,約為尾鞍的3.5-5.5倍長,末端尖削。

生活習性

幼蟲孳生在石穴積水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四川, 西藏
國外分布:
印度, 印度尼西亞, 巴基斯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