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頓貨幣供給理論在現代貨幣供給理論的經典模型——喬頓模型中,活期存款法定準備金比率、定期存款法定準備金比率、超額準備金比率、定期存款比率、通貨比率均對貨幣乘數有著重要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喬頓貨幣供給理論
理論介紹,理論分析,
理論介紹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經濟學家喬頓發展了弗里德曼—施瓦茲和卡甘的貨幣供給理論,導出了較為複雜的貨幣乘數模型。在喬頓模型中,貨幣只包括公眾手持通貨和私人活期存款,即狹義的貨幣定義M1。同時,喬頓模型還區分了聯儲成員銀行和非聯儲成員銀行,區分了受制於不同法定準備金率的不同類型的存款。
理論分析
從現代貨幣供給理論的經典模型——喬頓模型來分析,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顯然,隨著存款準備金比率(活期存款法定準備金和定期存款法定準備金)的提高,貨幣乘數m1,m2將下降,同時貨幣供給M1,M2也將隨之下降。
根據傳統經濟學的理性人假定,當央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對巨觀經濟進行調控時,社會公眾必然會對所持有的資產做出反應並進行相應的調整。最為直接的就是在存款準備金比率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調整時,社會公眾在定期存款、活期存款、通貨之和其他金融資產間的選擇,從而對貨幣乘數產生影響。所以,筆者將對定期存款比率和通貨比率與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之間的關係進行時間序列分析。
選取2000-01到2009-06每個月的定期存款(T)、活期存款(D)、通貨(C)的月末數為樣本(其中2001-11月數據刪失(Censor),採用2001-10和2001-12的算術平均數來處理)同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若當期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未調整,則相對應的數據不做刪失(Censor)處理,而是採用其算術平均數來處理)作時間序列分析。
根據喬頓模型可由定期存款(T)、活期存款(D)和通貨(C)的月末數得出每個月的定期存款比率和通貨比率,同時,若當月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調整,則將其修正為按最鄰近的10天作為權重,進行加權平均處理。假設修正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為i,定期存款比率為t,通貨比率為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