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利鄉

喬利鄉

喬利鄉位於馬山縣中部,鄉人民政府駐喬利街,距縣城12千米,面積172.75平方千米,總人口4.29萬人(2019年),耕地約3.69萬畝,人均耕地面積約0.87畝/人。

喬利社區、紅旗湖社區、那料村、東良村、東雞村、北良村、古樓村、樂圩村、興科村、三樂村、蘇博村11個村委會(社區),111個自然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喬利鄉
  • 別名:思恩府、喬利堡、衛良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廣西自治區馬山縣
  • 下轄地區:東良、樂圩、蘇博等村
  • 政府駐地喬利社區
  • 電話區號:0771
  • 面積:172.75平方千米 
  • 人口:36259人(2017年),4.29萬(2019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獨秀山、馬鞍山、思恩府城、思恩園
  • 車牌代碼:桂A
  • 美食:油饃、炒馬肉
歷史沿革,鄉鎮概況,鄉鎮特色,生態花園,從“連茅圈”到生態家園,小沼氣帶來大效益,生產生活的良性循環,黨政建設,杜絕走讀,。,

歷史沿革

正統七年(1442年),岑瑛將思恩府署從寨城山(今平果縣舊城)遷至喬利堡(今馬山縣喬利街),現思恩府址位於喬利街西側拉舊屯
明代設喬利堡,為思恩州府治,後設喬利城頭,為興隆土司治所。民國四年(1915)為衛良團,民國二十三年(1933)衛良團改為衛良鄉,民國三十六年(1947)與興隆鄉合稱衛隆鄉,管轄7個村162個甲,鄉公所設在原衛良鄉舊址。
思恩府思恩府
1949年復設衛良鄉,管轄喬利街、東良、西良、中良、民良、南良、北良、教場等8個村街。1950年改民治區(喬利),管轄民良、南良、東良、中良、喬利、壇奢、北良、西良、樂圩、合隆、 興華、興科、三樂、龍文、古感等15個村。
1952年為第二區,1958年1月設喬利鄉,同年8月改為公社。1962年7月,根據上級關於恢復區、劃小公社的指示,喬利區設喬利、東良、北良、樂圩、興科、三樂等6個小公社。1969年改區為人民公社,喬利公社轄喬利、東良、北良、樂圩、興科、三樂等6個大隊。1980年,喬利公社: 轄10個大隊,279個生產隊。喬利大隊有56個生產隊,東雞大隊有12個隊, 東良大隊有27個隊,那料大隊有23個隊,樂圩大隊有32個隊,古樓大隊有24個隊,興科大隊 有15個隊,北良大隊有44個隊,三樂大隊有27個隊,蘇博大隊有19個隊。1984年,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於1983年10月發出的《關於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 通知》精神,將公社(鎮)劃分為鄉(鎮),喬利鄉轄10村及居民點。

鄉鎮概況

2003年,轄10個村民委員會。年末總人口35096人,有壯、漢、瑤3個民族。有耕地面積2149公頃。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964公頃,糧食總產量1041.8噸;經濟作物種植面積838公頃。
完成農業總產值6580萬元(現行價),鄉鎮企業總產值1711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44元。主要特產有黑山羊、本地土雞、竹筍、旱藕粉等。
主要礦產有錳礦鐵礦。全鄉有國中2所,國小15所,衛生院1所,農貿市場2個。河池水任至南寧高速公路橫貫全鄉6個行政村共23公里。

鄉鎮特色

定簡屯位於喬利鄉最南端,距喬利鄉政府5公里,全屯1000人,南面和西面與林圩鎮交界。喬利河,蘭海高速和在建的來賓至平果的高速從村中穿過。
定簡人民吃苦耐勞,自力更生。在經濟方面始終走在喬利鄉其他村屯的最前面,至2014年全屯擁有汽車65輛,人均汽車保有量在全國平均水平之上。
拉舊屯位於喬利鄉喬利村的南部,距鄉府所在地0.7公里,有80戶共386人,耕地面積239.34畝,集體林場107.3畝,其中79戶已建有鋼混結構房,占總戶數的98.75%。
該屯設有一個黨小組,共3名黨員。幾年來,該屯黨小組積極組織民眾走科教興屯、經濟強屯、民主理屯之路,定期邀請科技人員到屯舉辦科技培訓班,充分發揮屯黨員電教中心戶的帶領作用,播放科技電教片,使全屯90%以上的農戶掌握1至2門致富技術。
拉舊屯拉舊屯
拉舊屯在發展傳統種植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種桑養蠶業和旱藕粉加工業,種桑養蠶和旱藕粉加工已成為全屯農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門路。
全屯共有52戶種桑養蠶,種有桑樹360畝,年出蠶3.5萬公斤,2004年種桑養蠶收入60萬元。全屯共有20戶加工旱藕粉,2004年,旱藕粉加工收入約15萬元。
拉舊屯在抓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加大對文明屯的創建工作,全屯共建沼氣池64座,沼氣入戶率達80%,完成衛生廁所改造,自來水入戶100%,人畜分居76戶,建排污溝蓋板1550米,屯道路硬化6305平方米,綠化美化1000平方米,生態家園64戶,
文化活動室2間共100平方米,科普宣傳櫥窗20平方米,燈光籃球場1個,桌球桌1個,棋桌1套,長久性宣傳標語20條,初步實現了家居環境清潔化、農業生產無害化、家庭經濟高效化、環境綠化美化化。
拉舊屯經濟穩步發展,社會治安良好,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生態花園

豬不墊圈,照明不用電,做飯不需柴和炭,種菜不花化肥錢,綠色產品無污染。”我們過上城裡人的日子了,你看,電視、摩托、電話都有了。
現在燒火做飯、上廁所的問題也解決了。”在喬利村拉舊屯,一位農民黨員黃茂湯一邊介紹,一邊旋動沼氣灶上的打火器,“噗”地一聲,沼氣灶立即騰起了藍色火苗。
火龍果基地火龍果基地

從“連茅圈”到生態家園

拉舊屯歷來能源短缺,農民增收緩慢。同時,傳統的“連茅圈”(茅坑連著豬圈)養殖方式,使人畜糞便露天堆積,春、夏、秋三個季節臭氣熏天,糞水橫流,蒼蠅蚊子亂飛,衛生狀況極差。農民做飯取暖大量燒柴,周圍山林植被遭到嚴重破壞。
為了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鄉黨委、政府在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加大對文明屯創建工作同時,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按照推廣沼氣池建設的要求,全屯僅用半年的時間,就建成沼氣池64座,傳統的“連茅圈”農戶逐步向“生產、生活型”生態家園戶轉變。

小沼氣帶來大效益

村民介紹,“你看,沼氣池與豬欄、雞舍、廁所糞坑連著,用水泥蓋子密封在地下,人畜糞便產生出沼氣後,供給做飯洗澡和沼氣燈。據介紹,沼氣可提供高效有機肥料,沼渣可作基肥,沼液可作葉面肥,特別有利於促進水果、蔬菜、糧食向高產、高效、優質發展,從而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以前一個四口之家每年光燒煤就要用去70多元,現在只要養3頭豬,豬發酵糞產生的沼氣就可以滿足全年燒飯取暖的需要。據估算,一個小小的沼氣池可使農民每年人均增收節支250元。”
如今,拉舊屯已有80%的農戶,共330人用上了沼氣。隨著沼氣事業的發展,拉舊屯改變了“砍柴做飯煙燻眼,糞水蚊蠅滿庭院”的落後狀況,降低了人畜發病率,改善了本屯的衛生環境和生活質量,因此受到農民的普遍歡迎。
生態文明建設目前已給拉舊屯帶來了巨大的能源、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據測定,一個8至10立方米的沼氣池每年產生的沼氣相當於20瓶石油液化氣,足可長年解決一個5口人家的生活用能。每年可省柴2000公斤以上,按每畝林地每年生長500公斤木柴計算,相當於封育了4畝山林。

生產生活的良性循環

在沼氣池建設中,拉舊屯以農戶為基本單元,狠抓技術培訓,系統地整合再生能源技術和高效生態農業,與改廁、改廚結合,引導農民改變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使土地、太陽能和生物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形成農戶生產、生活的良性循環,實現家居溫暖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和農業生產無害化,帶來了明顯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促進了貧困農民的脫貧致富。
沼氣池建設與庭院美化、綠化、淨化相結合,地下標準化沼氣池與地上的廁所、雞舍、豬圈等相配套,沼液、沼渣的綜合利用與種養業的高效開發同步進行,把改廚、改廁等融入沼氣池建設中,大大改善了拉舊屯的居住環境和衛生條件。
油菜花油菜花

黨政建設

杜絕走讀

喬利鄉交通十分便利,距離馬山縣城僅有20分鐘的車程。過去,鄉幹部都是白天到鄉里上班,晚上回縣城住宿,“走讀”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鄉幹部“走讀”現象,鄉黨委、政府重點解決好四個問題,使鄉幹部不能、不想、不願、不敢“走讀”。
一是建章立制,解決好不能“走讀”的問題。先後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檔案,明確要求,鄉鎮幹部除因公、因事請假等情況外,每月在鄉住宿時間不少於10個晚上,進村入戶指導工作不少於15天。同時建立健全了帶班值班、考勤、請銷假、督查、公示、車輛管理等制度,用制度堵住鄉幹部職工“走讀”的路,使鄉幹部不能“走讀”。
二是改善條件,解決好不想“走讀”的問題。圍繞“吃住娛學”安居工程,積極創新思路,建立廉政小灶,改善住宿條件,豐富文化生活,購置桌球桌等文體設施,創造拴人留心的良好環境,使鄉幹部不想“走讀”。
三是重點實行首問負責制,加強監督檢查,解決好不敢“走讀”的問題。鄉三大班子主要領導以身作則,帶頭值班,鄉紀委和鄉效能辦通過定期不定期檢查抽查、電話督查以及其他形式的明察暗訪,
喬利思恩歌圩文化節喬利思恩歌圩文化節
對鄉幹部雙休日、節假日和工作日在位在崗情況進行檢查,對違反規定的“走讀”幹部,一經發現,嚴肅批評,公開曝光,使鄉幹部不敢“走讀”。
四是嚴格責任追究制,解決好不願“走讀”的問題。對常年堅持吃住在鄉,勤奮敬業、政績突出的幹部,給予表彰獎勵和一定的經濟補貼;對那些作風飄浮、經常“走讀”的鄉幹部,在給予批評的同時實行一定的經濟處罰。
同時堅持“三個結合”,即把考勤與幹部的考察、考核和使用相結合,與公務員的年度考核相結合,與評先、評優相結合。幹部值班留宿考勤情況列入廉政檔案,作為幹部年終考核、評先評優、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以事業留人,從而使鄉幹部不願“走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