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塔爾羊

喜馬拉雅塔爾羊

喜馬拉雅塔爾羊(Hemitragus jemlahicus),別名長毛羊、塔爾羊,屬於牛科,主要分布於中國的喜馬拉雅山。以草本植物為主食。其體型健壯,皮毛粗厚光滑,行動有力,善於攀爬,常結群活動。

中國於1974年上半年,青海省生物研究所蔡桂全、王祖祥和北京自然博物館曹俊和在西藏自治區波曲河谷的曲象地區首次發現了喜馬拉雅塔爾羊。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概述圖選自:)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喜馬拉雅塔爾羊
  • 拉丁學名:Hemitragus jemlahicus
  • 別稱:長毛羊、塔爾羊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偶蹄目
  • 牛科
  • 亞科羊亞科
  • 塔爾羊屬
  • :喜馬拉雅塔爾羊
  • 分布區域:喜馬拉雅山區、克什米爾、尼泊爾
  • 命名人及時間:H. Smith,1826
  • 模式產地:Jemla (Jumla) Hills, Nepal
  • 英文名稱:Himalayan Tahr
  • 保護級別:近危(NT),來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法,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現狀,

外形特徵

喜馬拉雅塔爾羊體型粗壯,體長120—140cm,肩高84—101cm,雄性體重80—100kg。整個頭形狹長,雄獸的頦下沒有長須,面部和吻部光禿無毛;雌性具灰褐色的角,但雄羊角比雌羊角粗大,正面觀二角呈倒“人”字形。角短而側扁,不旋曲,基部的距離比較近,角夾端有皺紋,長度大約為30cm,最高紀錄為4cm;頜下無鬍鬚,尾短而腹面裸露。雌羊比雄羊體小。全身被毛粗硬呈暗灰褐色或褐色。雄羊頸部、肩部和臀部被毛可長達12—18cm。
喜馬拉雅塔爾羊的肩部和頸部有毛又長又密,下垂到膝部,形成鬣毛,為紅棕色或深褐色,其中四肢和頭部的毛色較深,雄獸的體色又比雌獸深,但偶爾也有灰白的色型。它們身上的長毛頭還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改變,有時呈褐色,有時呈黑色,有時還會呈金色。

棲息環境

喜馬拉雅塔爾羊主要棲息于海拔3000—4000m的喜馬拉雅山南坡。棲息在有樹木的山坡上,常活動於崎嶇的裸岩山地及林緣,適應嚴寒多雨的氣候。白天找有遮蔽的地方休息。晚上在高山灌叢帶或多岩石地區隱蔽。

生活習性

喜馬拉雅塔爾羊多為幾十隻集群,活動範圍較固定。雄性喜馬拉雅塔爾羊平時都是獨居或小團體活動,它們棲息在有樹木的山坡上。清晨和傍晚覓食,既吃草也吃樹葉,幾乎什麼植物都吃。白天找有遮蔽的地方休息。它們結成群一起活動,有時可達30—40隻。性機警,難以接近。尤其是從坡下向上走更難接近它們,因為群中總有擔任警衛的羊,密切注意著周圍有無危險徵兆。老年雄性在夏季另組成小群,居住在最崎嶇 險峻之處,到冬季回到大群中,一起過冬。塔爾羊需要每天喝水。這種動物是身手敏捷的登山好手,棲息於懸崖峭壁之上,以岩石堆中的草和灌木為食。喜馬拉雅塔爾羊通常會下山到溪谷中尋找飲水池。

分布範圍

喜馬拉雅塔爾羊在中國僅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南坡的個別谷地(樟木至吉隆縣一帶),除中國外原生種分布在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的旁遮普地區直到喀什米爾區。

繁殖方法

喜馬拉雅塔爾羊一般冬末春初交配,孕期6—7個月,6月份產仔,每胎1仔,有時產2仔,壽命16—18年。能適應人為飼養的條件。 飼養壽命為21.9年。多為幾十隻集群,活動範圍較固定。雄性塔爾羊平時都是獨居或小團體活動,只有在發情期才加入雌性的行列。

亞種分化

該物種共有三個亞種:
中文名拉丁學名
模式種塔爾羊
Hemitragus jemlahicus
阿拉伯塔爾羊
Hemitragus jayakari
尼爾吉里塔爾羊
Hemitragus hylocrius

種群現狀

喜馬拉雅塔爾羊僅見於西藏樟木、吉隆聶拉木的波曲河谷等地。肉的膻味較大,經濟價值不大,所以偷獵現象要少於其他的羊類。但由於活動範圍小,數量少,僅剩有500隻。

保護現狀

喜馬拉雅塔爾羊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近危(N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