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遷鶯·端午泛湖

《喜遷鶯·端午泛湖》是北宋詞人黃裳(一作吳禮之,一作王詵)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先寫節序風物,然後敘述人們歡度節日的盛況,末尾落到湖上景物;下片著重刻畫賽龍舟、奪錦標的熱烈場面,最後寫日暮駕船載月夜歸。全詞通過一幅幅生動畫面,活靈活現地展示了端午節的民情風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喜遷鶯·端午泛湖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黃裳,一作吳禮之,一作王詵
  • 作品出處:《演山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喜遷鶯1·端午泛湖
梅霖2初歇3。乍4絳蕊5海榴6,爭開時節。角黍7包金8,香蒲9切玉10,是處11玳筵12羅列。鬥巧13盡輸年少,玉腕14彩絲雙結15。艤彩舫16,看龍舟兩兩17,波心齊發。
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畫鼓喧雷18,紅旗閃電,奪罷錦標19方徹20。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21。歸棹22晚,載荷花十里,一鉤23新月。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喜遷鶯:詞牌名,又名“鶴沖天”、“喜遷鶯令”、“早梅芳”、“春光好”、“燕歸來”、“萬年枝”、“烘春桃李”等,有小令和長調兩體。小令起於唐代 ,長調起於宋代。
  2. 梅霖:即梅雨。又稱黃梅雨。初夏時節出今江淮一帶較長的陰雨天氣,因時值梅子黃熟,故稱。霖,久雨。
  3. 初歇:剛剛停下來。
  4. 乍:恰。
  5. 絳蕊(jiàng ruǐ):紅色的花蕊,此指石榴花蕊。絳,赤色,火紅。
  6. 海榴:即石榴,又名海石榴,因來自海外,故名。詩文中多指石榴花,石榴於農曆五月開花。
  7. 角黍:即粽子,以箬葉或蘆葦葉等裹米黍蒸煮使熟,狀如三角,故稱。《本草綱目·谷部四》:“俗作粽,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櫚葉心之形,故曰棕,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為節物,相饋送。或言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飼蛟龍也。”
  8. 包金:黍米色黃,故曰“包金”。
  9. 香蒲:指菖蒲,水草名。葉狹長似劍形,有香氣。古代習俗於端午節飲用菖蒲葉浸制的酒,謂可去疾疫。或用菖蒲與艾葉扎束,懸於門前,以為可禳毒氣。
  10. 切玉:割玉,形容刀劍極其鋒利。此處指蒲根切段,醃製而成的菜。玉,香蒲色綠,故以“玉”喻之。
  11. 是處:到處。
  12. 玳筵(dài yán):玳瑁筵,指豪華的宴席。
  13. 鬥巧:鬥百草的遊戲。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
  14. 玉腕(wàn):雪白的手腕,指代女子。
  15. 彩絲雙結:把彩絲連結在手腕上。《荊楚歲時記》:“以五彩絲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彩絲,古代習俗,端午節以五色彩絲系臂,謂可辟邪祟,又名“長命縷”。
  16. 艤(yǐ)彩舫(fǎng):把彩船停靠在岸邊,艤船攏岸。艤,將船停靠岸邊。
  17. 兩兩:一雙雙,一對對。
  18. 喧雷:喧響聲如雷。
  19. 錦標:錦制的標旗,現泛指授給競賽優勝者的獎品。
  20. 方徹:才結束。徹,結束。
  21. 高揭:高高掀起,指日暮仍有人觀竟渡。
  22. 歸棹(zhào):指歸舟。
  23. 鉤:形容新月如鉤。

白話譯文

持久的梅雨剛剛停下來,恰是紅色的石榴花爭相開放的時節。三角狀的粽子外表呈黃色,似鑲裹一層薄金一般;肉內為蒲根切段,潔白如玉,到處羅列著豪華的宴席。玩鬥百草全然輸在年少上,把彩絲連結在雪白的手腕上。把彩船停靠在岸邊,艤船攏岸,來觀看一對對的龍舟在水中央一起出發。
景象非常奇妙。其中難以描畫的地方是激起的浪花飛濺得如湖間的雪花。彩色鼓的喧響聲如雷,紅色的旗子前進的速度快如閃電,直到錦制的標旗被奪完才結束。觀望中,水天交接處到了日暮時分,還能看到有紅色的帘子被高高掀起。划船回來時天色已晚,船上載著一路的荷香和天上那一輪如鉤明月。

創作背景

此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就內容看,是作者紀端午泛舟湖上見聞之作。關於此詞作者,一作黃裳,一作吳禮之,一作王詵,據學者唐圭璋和凌天松考證,當是黃裳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詞上片敘寫端午節的風物民情和人們歡度節日的景況。開篇三句,寫梅雨初歇、榴花爭開、絳蕊似火等節候景物,突出節令特點,應端午景。“角黍包金”以下五句,敘寫人們歡度節日的盛況:人們包粽子,釀製菖蒲酒,玳筵羅列,歡聚暢飲,以酬佳節;年輕人鬥巧爭勝,姑娘們“玉腕彩絲雙結”,到處充滿節日的氣氛。“艤彩舫”三句,寫作者將船停靠岸邊,看龍舟競發的情景。“齊發”二字,過渡下文。
下片承上片而來,著重描寫賽龍舟、奪錦標的熱烈場面。換頭的“奇絕”二字概寫龍舟競渡的神奇,撮起下文。接著具體描寫群舟競渡的實況:龍舟兩兩齊發,如離弦之箭,劈波斬浪,向前射去,激起的浪花,“飛作湖間雪”;湖面上鑼鼓聲如同春雷轟鳴,響徹雲天;紅旗飛揚,龍舟閃電般沖向終點,直至奪擺錦標,競賽才告結束。將龍舟競渡的過程有條不紊地寫了出來,寫得有聲有色,生動地再現了群舟競渡的緊張、熱烈、激動的場面和參加競渡者誓奪錦標,奮力拚搏,勇往直前的隋形。“望中”兩句,寫參觀龍舟競渡的人們,直到太陽下山,尚興猶未盡,“朱簾高揭”,遲遲不願離去,流連忘返的情景。煞拍三句,寫作者日暮駕船載月夜歸。“荷花十里”呼應篇首“絳蕊海榴”,應時令景物。“一鉤新月”暗點歸來時間,綰合全篇。著末以景結束,境幽景美歷歷如畫,別開一境,餘味不盡。
全詞鋪敘展衍,有點有面,有敘有議,文筆疏雋,聲與色齊作,景與情交融,音節瀏亮,造語清圓,色澤艷麗,感情歡快,仿佛一幅太平治世的端午風俗畫。

名家點評

明·潘游龍:此詞只“激起浪花,翻作湖間雪”九字差強人意。(《精選古今詩餘醉》)

作者簡介

黃裳(1044年—1130年),字勉仲,自號紫元翁,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豐五年(1082年)進士第一。政和年間任福州知府,累官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卒後贈少傅。有《演山先生文集》六十卷。其詞集為《演山詞》,有詞五十四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