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閹雞

喜德閹雞

喜德閹雞,四川省喜德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喜德縣養殖閹雞歷史悠久,生活在山區的彝族人民,依據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生產用途,生產與之相適應的產品,因而存在母雞、公雞、閹雞等活雞產品。在消費市場上人們習慣性地將60—70日齡,體重在0.75—1.25千克,已有踩踏母雞行為的喜德本地公雞,經外科手術摘除睪丸去勢後,經育肥供屠宰和食用的雞稱為喜德閹雞。喜德閹雞肉質細嫩、香味濃郁、口感良好、營養價值較高、膽固醇含量低的特點。

2011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喜德閹雞”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喜德閹雞
  • 產地名稱:四川省喜德縣
  • 品質特點:肉質細嫩、香味濃郁、口感良好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645號
  • 批准時間:2011年09月13日
產品特點,外貌特徵,肉質特點,生產性能,等級分類,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貌特徵

喜德閹雞雞冠、肉垂、臉和耳葉的色澤鮮紅,喙、腳趾均為黑色;閹雞的頭部清秀、眼大而明、雞冠、耳葉、肉垂細小,不鳴叫,性情溫順,膽怯。頸羽為紅黃色,較細長,色澤光亮;腹部及兩側的羽色為紅黑色,背羽以紅褐色居多。主尾羽較長,並向後下方自然彎曲,羽色為紫藍色。頸較粗長,腰背寬平,體格高大,脛骨粗長,體質結實,結構勻稱,肉用體型較明顯。
喜德閹雞喜德閹雞

肉質特點

喜德閹雞肉質細嫩、香味濃郁、口感良好、營養價值較高、膽固醇含量低的特點。經農業部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成都)檢測,雞肉膽固醇含量73.2mg/100g,較一般雞肉低11%,脂肪含量4.12%,較一般雞肉低52%,蛋白質總量22.2%,較一般肉雞高15%,胺基酸總量16.6%,其中谷氨酸含量2.46%。

生產性能

喜德閹雞180—210日齡的活重不低於3.2—3.5千克。成年閹雞的屠宰率不低於77.8%。無繁殖性能。

等級分類

按四川省涼山州農業地方標準——《喜德山地烏骨雞(活雞)》(DB5134/T183—2009)執行(涼山州質量技術監督局2009.11.6發布)。喜德閹雞的外觀指標根據體型外貌、羽色和膚色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外觀指標分級標準應符合外貌特徵標準分類規定。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四川省喜德縣閹雞中心產區是安寧河支流孫水河源頭所在地,水質好,無任何工業污染,土壤具有典型的黃棕壤特徵,土層深厚,保墒性好。境內多山,整個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海拔1580—4500米,相對高度差較大。

水文情況

喜德縣境內,金沙江的上游安寧河支流——孫水河流經產區全境;產區地下水資源豐富,總貯量13.8億立方米/年,水質清澈、純淨,是理想的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

氣候情況

喜德縣屬低緯度高海拔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秋多雨濕潤,冬春少雨乾燥,年平均氣溫14.1℃,年降雨量1006.1毫米,年日照2053小時,全年無霜期255天。具有四季不分明、氣溫日差較大、年差較小、風多、夜雨多,具有高原氣候特徵。優越的生態地理條件,適宜的土壤和氣候,孕育了境內豐富的植被和農作物,為喜德閹雞的生長繁衍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環境。
喜德閹雞喜德閹雞

歷史淵源

彝族人民養雞的歷史悠久,在《涼山州喜德縣彝族民間文學作品選》中有一段關於養雞的生動而古老的記述:“母雞下蛋30個,孵蛋20個,孵雞21天,孵出小雞共10個,雌雄各5個。公雞紅彤彤,母雞圓溜溜,婚事要用雞,祭祀要用雞。雄雞為抗敵之用,母雞為還魂之用,閹雞為待客之用”。
據《喜德縣畜牧志1949—1985》記載:喜德土雞的適應性和抗病力較強,個大體重較豐滿,腿粗脛長眼有神,耐粗飼和寒冷。其羽色有紅、黃、黑、白多種,尾羽和翅羽較發達,活潑好動,善於覓食,肉蛋兼用,偏於肉用,肉質鮮美。其中有一種烏骨雞(彝語稱四雞瓦),紫冠,皮、骨、肉、眼、喙均為烏黑色,民眾常作為藥用,易銷售。
據《喜德縣畜牧志1986—2006》記載:喜德閹雞中心產區為喜德米市、洛哈等相鄰鄉鎮,分布於巴久、洛莫、賀波洛、博洛拉達、兩河口、東河、西河等縣境內24個鄉鎮的中、高山村社。生活在山區的彝族人民,各自依據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生產用途,生產與之相適應的產品,因而存在母雞、公雞、閹雞等活雞產品。在消費市場上人們習慣性地將60—70日齡,體重在0.75—1.25千克,已有踩踏母雞行為的喜德本地公雞,經外科手術摘除睪丸去勢後,經育肥供屠宰和食用的雞稱為喜德閹雞。故將此產品定名為喜德閹雞。
20世紀90年代開始,“黑色”食品成為人們的時尚消費,喜德閹雞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依靠獨特的資源優勢形成產業。
1997年開始,喜德縣在境內開展了喜德本地烏骨雞區域布局的調查、劃定保種區域、實施保種選育和良種繁育推廣等工作。
2004年開始,喜德縣大力推廣喜德閹雞生產技術,培育養殖大戶、實施“一村一品”和養殖小區建設;進行了喜德閹雞(烏骨閹雞)生長、產肉、繁殖性能及產品成分測定。並制定了《喜德山地烏骨閹雞生產技術規程》和《喜德山地烏骨雞(活雞)》品種(類群)和產品標準;用彝漢雙語註冊的“山地牌”畜禽商標已經公示;取得了省級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和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建立了喜德土雞良繁場和二級選育戶;開展了大規模技術培訓,加強了產業宣傳力度。喜德縣委、縣政府提出“一薯一雞一花椒”的農業發展戰略,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閹雞產業發展到全縣24個鄉鎮166個村559個組,覆蓋面達90%以上,湧現出一大批規模養殖戶,成為縣域經濟的特色優勢產業。

生產情況

2007年,喜德生態烏骨(閹)雞總出欄率達到20萬隻,產值達到2000萬元。
2011年,喜德閹雞主產區年存欄22萬隻,年出欄50餘萬隻。
喜德閹雞喜德閹雞

產品榮譽

2011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喜德閹雞”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喜德閹雞產區位於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境內24個鄉鎮的中、高山村社,其中米市、洛哈等相鄰鄉鎮為中心產區,保護面積2206平方公里,總人口17.9萬人,位於東徑102°12′—102°43′,北緯27°53′—28°31′之間。保護區北與越西接壤,西與冕寧縣接壤,西南與西昌市接壤,東與昭覺縣接壤。

質量技術要求

3.1場地環境選擇
要求生產場地要建在地勢高燥、光線充足、排水良好和隔離條件好、易於組織防疫的區域;周圍無化工廠、礦山、皮革廠、肉品加工廠、屠宰場等污染源;遠離幹線公路、鐵路、城鎮和公共場所。放養場地要有相應的天然草地、人工草地、林地或果園等。
3.2選種與制種
提倡在本縣境內各鄉鎮之間選擇飼養具有體形豐滿、結構勻稱等特徵的喜德土雞進行自繁自養,其中以烏骨、烏肉的為最好。異地引進具有優良血統種雞時,要嚴格執行引種制度,辦理引種手續,先到輸出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辦理檢疫審批手續並須檢疫合格。必須從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認可的養殖戶(小區)引進,並按GB16567進行檢疫。購入的種雞要至少隔離觀察21天,經確定為健康合格後,方可轉入生產群。
3.3雛雞的飼養管理
3.3.1脫溫雞舍的改建:利用水、電、路較方便,地勢高、背風的閒置房屋,經改造達到地面乾淨,牆面光滑,能保溫,宜通風即可作為脫溫雞舍。根據脫溫室的大小用廢舊木料或圓鋼做成框架,底部和四周用鋼絲網圍成層高45厘米,層與層之間相距15厘米的2—3層長方體框架即建造成脫溫床,應在邊網的中部做一個活動門。用蜂窩煤或煙道加溫,有毒氣體必須經鐵管排出室外。
3.3.2脫溫技術:進雛前1周對脫溫室進行清洗、消毒、進雛前1—2天進行預熱,檢查供電、供熱情況,使室內溫度達到32—35℃。準備好料桶、飲水器、噴霧器等用具。準備好常用的飼料、藥品、疫苗、消毒劑等物資。
3.3.3雛雞的飼養管理:雛雞一般應在出殼後24小時內提供飲水,經長途運輸的雛雞運到後先放入脫溫床休息0.5—1小時再飲水。採用自由飲水,水質符合NY5027的規定。不會飲水的雛雞要進行人工滴口飲水,1周以內的雛雞應飲用接近體溫的清潔水。先讓雛雞自由飲水1—2小時後,再用玉米面拌濕,撒在報紙、木板或清潔衛生的地面上,訓練雛雞啄食,不會啄食的要引導啄食。開食用的玉米面的濕度以能捏成團,撒在地上能散開為宜,開食1天以後,用3日左右的時間逐步將玉米面過渡到小雞全價料,每日飼餵次數達3—4次。雛雞在第一周的溫度控制在33—35度,以後每周下降2—3度;一天之內的溫差不能超過3度以上,通過開、關門窗來增溫或降溫;用塑膠薄膜將牆面蓋住使室內濕度保持在50—60%。在一周內採用每天24小時光照,以後採用每天20—23小時光照,亮度以能使雞看到採食為宜。每平方米內的飼養密度按第1周30—50隻,第2周30—40隻,第3—5周20—25隻為宜。每天必須對脫溫雞舍進行通風換氣,並用不同種類的消毒液按比例實行帶雞消毒。免疫前後二天禁止使用消毒劑。
3.3.4免疫程式:第1日齡,由種禽場開展馬立克苗(液氮苗)計畫免疫。第4—5日齡採用滴眼的方法開展新+傳支H120或新支二聯苗計畫免疫。第9—10日齡採用飲水或滴口的方法開展法氏囊二價苗或法B87計畫免疫。第13—14日齡採用刺翅的方法開展雞痘疫苗計畫免疫。第18—20日齡採用飲水或滴口的方法做法氏囊三價苗或法B87計畫免疫。第38—40日齡採用滴眼或滴口的方法進行新+傳H52計畫免疫。根據雞的健康狀況和群體大小,必要時可在60天追加一次新+傳H52的計畫免疫。
3.4閹割技術
3.4.1閹割日齡:一般為60—70日齡的公雞,體重在0.75—1.25千克之間,雞群中有30%左右雞隻冠紅、鳴叫、有踩踏母雞的行為即可閹割。閹割用具為固定器、擴張器、摘睪器、手術刀等。小雞的腎臟緊貼於脊椎兩側的下方,扁而長,分前、中、後三葉,睪丸即位於腎的下面,由睪丸系膜懸掛著,呈游離狀態,顏色淡黃,其前邊靠近肺臟,下方是腸管。正確的閹割部位在公雞的最後兩肋骨之間的上三分一處。
3.4.2閹割前的飼養管理:為了防止閹割手術時雞出血過多,可提前3—4天在其飼料中按每千克體重加入維生素K35毫克,以加強雞的凝血功能。手術前1天晚上把要閹割的雞隻提上籠具,放置在光線較暗、環境安靜的舍內;閹割前做好圈舍、院壩等活動場地的清潔、消毒工作,消毒藥物選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獸醫藥典》規定的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消毒劑。
3.4.3閹割方法:將小公雞的兩翅交疊在一起,兩腿綁在固定器上,右側向上使其側臥;將閹割部位周圍的羽毛拔掉,用碘酒消毒皮膚後,左手拇指與食指將皮膚和腰肌一併向後稍拉,並固定開刀部位;右手握筆式持刀,用手術刀在開刀部位沿肋骨方向切2厘米左右的切口。用擴張器撐開切口,再用手術刀的另一頭輕輕將腹膜劃破鉤開;用托睪勺輕壓腸管,即看見淡黃色的睪丸,然後在托睪勺的配合下用摘睪器摘除睪丸,睪丸脫落後用托睪勺取出。對側睪丸用同樣方法摘除。一般切口不縫,用碘酒消毒後,撒上消炎粉即可,如果切口較長,用線縫1—3針。
3.4.4閹割時注意事項:切口部位必須準確,若切口過前,會剖破肺臟,造成死亡,而切口偏後,可能傷及大腿肌肉,影響雞的行走。摘除睪丸的動作要穩準、輕巧,謹防引起大出血致死。
3.4.5閹割後的飼餵與管理:做完閹割手術後可飼餵維生素K3、維生素C、雲南白藥的混合液,保證傷口早日癒合;使用任何藥物應符合NY5035的規定。公雞閹割後的10天內要多餵青飼料,防止“半生雞”的生成。手術後傷口仍在流血的閹雞一定要單獨飼養,以避免被其它雞叼啄;做好閹割手術的雞,最好放置在鋪好墊料、清潔、乾燥而且安靜的雞舍中,一周后再把雞群放出,清理舍內的墊草。在傷口癒合前要勤加檢查,如發現皮下鼓氣現象,用針刺破放氣,如果傷口化膿,可用鹽水洗去膿物,撒上消炎粉。
3.5閹雞的飼養管理
3.5.1雞舍搭建:在果園、林地、草地選擇地勢高、易排水,水、電、路較方便的地方利用空心磚、火磚、土磚和水泥瓦或其他簡易材料搭建成地面乾淨、宜於通風、能遮風、擋雨、保溫的棚舍都可做放養雞舍。雞舍內可用舊木條或竹桿等材料做成離地45厘米以上高的漏縫式雞舍,也可選擇吸水性好的麥稈、穀殼、松針葉等作物稿稈或樹葉作墊料。墊料的添加量要足夠,在利用之前,將墊料放在陽光下曝曬或用消毒液噴霧消毒,以減少疫病發生的可能;在潮濕季節應儘量添加乾的墊料,而在過於乾燥時,可以適當用水噴霧,以減少灰塵。提倡按雞的不同生長階段設計2—3個雞舍,實行分階段飼養。雞舍內環境衛生應符合NYT388的標準,通風良好,保證適宜的溫度和濕度。
3.5.2放養技術:提倡按雞的不同生長階段實行分區輪放,前期每隻雞的放養場地在5—8平方米為宜,中後期每隻雞的放養場地在10—15平方米為宜。避免在剛施用過農藥的地方放養並採取有效的防野貓、犬、鷹措施。必須提供充足、清潔的飲水。每周用不同的消毒劑對雞、雞舍及環境進行定期消毒。應經常觀察雞群健康狀態,定期投藥,發現異常及時處理,重點預防球蟲病。每天出牧後要及時打掃雞舍衛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乾淨,地面清潔。從事飼養管理的工作人員要求身體健康,無人畜共患病。實行全進全出制,每批雞銷售後對地面要定期翻土,把雞糞埋在地下。
3.5.3飼料配製技術:飼料的配製應按照各種用料的比例,準確稱取,各種原料配合後一起粉碎加工或分別加工後再混合。在配製閹雞各生長階段的精料時,建議儘可能地多用自產的玉米、蕎麥、黃豆(必須炒熟後才能粉碎飼餵)、小麥等約占60%,肉雞預混料占35%,並補充足量的青綠飼料。前期可以用蛋白質含量稍高些的混合精料,在各階段都添加少量的食鹽。種植用作青綠飼料的人工牧草和飼料作物時,選擇品種應根據不同生態條件確定。建議牧草品種選用光葉紫花苕、白三葉、苜蓿等,飼料作物以玉米、蕎麥、豆類為主。農藥的使用按GB4285規定執行。
3.5.4飼餵方式:利用人工牧草及野外草、蟲為主,適當飼餵精料作補充料。放養雞可實行早上出牧和下午收牧時兩次餵料,並讓其自由採食,青綠飼料要洗淨、切碎後放入食槽內讓雞自由採食,與混合精料混用時,必須現拌現喂,要將飼料均勻散開,防止有些閹雞吃得過多,有些閹雞採食不足。經常注意把較小、較弱的閹雞挑出單獨護理,適當多餵一些精料,以使它們趕上強壯的閹雞。無論在哪個階段,更換不同的飼料時都需要3—7天逐步進行,逐步減少原用的飼料量,依次增加新更換的飼料量,不能突然更換。
3.5.5疫病防治: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規,雞群的防疫應符合NY5149的要求;定期對新城疫、禽流感等疫病進行強制免疫;根據情況用傳染性支氣管炎、法氏囊病、雞痘等疫苗進行計畫免疫並建立免疫檔案;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疫病監測。防疫器械在使用前後應徹底消毒。雞舍門口設消毒池,消毒池選用2—5%漂白粉澄清溶液或2—4%氫氧化鈉溶液,消毒液應定期更換。所有進舍人員要腳踏消毒液。平時舍內要求每周至少消毒1次。消毒藥物選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規定的高效、低毒和低殘留的消毒劑,滅蟲、滅鼠應選擇符合農藥管理條例規定的菊脂類殺蟲劑和抗凝血類殺鼠劑。
3.5.6廢棄物處理:遵循原則,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剩餘或廢棄的疫苗以及使用過的疫苗瓶要做無害化處理,不得亂扔。清洗雞舍或院壩後的污水應合理處理。閹雞出欄後一次性清理墊料,飼養過程中墊料過濕要及時清出,樓式雞舍內應及時清理糞便。清出的墊料和糞便在固定地點進行堆積發酵處理後作農業用肥。對可疑病雞應隔離觀察、確診。對病死雞,死因不明的雞,孵化中死亡的雞胚不能亂丟,要進行深埋、燒毀或蒸煮等無害化處理。傳染病和其他需要撲殺的病雞,應在指定地點進行撲殺,採用不使血液及浸出物散播的方法進行,屍體應按GB16548的規定進行處理。嚴禁出售病雞、死雞。閹雞在正常情況下禁止使用任何藥物。對於病雞必須用藥治療時,應符合NY5035的規定。發生疾病的閹雞在使用藥物治療時,必須憑臨床獸醫處方用藥。使用的獸藥有休藥期規定的,應準確計算停藥時間,並嚴格執行休藥期,在用藥期及休藥期內的閹雞不得出售食用。應建立並保存患病閹雞的治療記錄,包括患病閹雞的舍號、發病時間及症狀、治療用藥的經過、治療時間、療程、所用藥物的商品名稱及有效成分。所用獸藥應符合《獸藥管理條例》規定,禁止使用未經國家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作為獸藥使用的藥物。不得使用《食品動物禁用的藥獸及其化合物清單》中所列的藥物。
3.5.7出欄、運輸:閹雞要飼餵180日齡左右,尾羽、背羽較長,體型滿足銷售要求,出欄體重達2.5—3千克。閹雞出欄前6—8小時停餵飼料,但可以自由飲水,閹雞出售、運輸前按GB16549標準及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產地檢疫,並出具檢疫合格證明。檢疫合格的閹雞可以上市,不合格閹雞按GB16548處理。運輸設備應清淨,無化學品遺棄物。運輸車輛在運輸前和使用後套用消毒液徹底消毒,並出具運載工具消毒證明。運輸途中,不應隨意拋棄病死雞、墊料和在疫區、城鎮、集市停留、飲水和飼餵。
3.5.8生產檔案,規模養殖戶或小區農戶應建立一系列相關的生產檔案,確保山地烏骨閹雞雞肉品質的可追溯性。建立並保存閹雞的免疫程式記錄。建立並保存閹雞全部獸醫處方及用藥時間、休藥期記錄。建立並保存閹雞飼料飼養記錄。養殖戶要建立並保存閹雞的生產記錄,包括進雛日期、數量、來源、日齡、存欄數、死亡數、出欄時間、出場記錄、銷售地記錄。

專用標誌使用

在喜德縣境內生產經營喜德閹雞的個體和企業,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喜德閹雞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喜德縣畜牧站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使用喜德閹雞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