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喇叭鎮歷史上隸屬於
遵義縣。明朝改土歸流後屬“通平里”,清宣統年間屬“東二區”鄉議會。
1951年設喇叭區屬十九區。1956年撤銷喇叭區(原十九區),將喇叭區的青山、槽木劃歸蝦子區,將喇叭、大土、樂聲、沿河等鄉劃歸龍坪區。1992年,全縣行政區劃調整,將原龍坪區管轄的喇叭鄉、大土鄉和原蝦子區管轄的青山鄉,合併建立喇叭鎮,共轄一個居委會和18個村,地域面積132.4平方公里。1994年,遵義縣將原青山鄉劃給蝦子鎮管轄。為此,喇叭鎮轄大土、喇叭兩個片區共13個村,143個村民組,地域面積為97.13平方公里。喇叭鎮於2002年撤消了辦事處,又於2003年將原13個自然村合併為7個村(喇叭村、樂聲村、瓦龍村、紅岩村、高山村、合力村、龍堰村),現有89個村民組。
2016年3月,《國務院關於同意貴州省調整遵義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6〕56號):一、同意撤銷遵義縣,設立遵義市
播州區,以原遵義縣(不含山盆鎮、芝麻鎮、沙灣鎮、毛石鎮、松林鎮、新舟鎮、蝦子鎮、三渡鎮、永樂鎮、喇叭鎮)的行政區域為播州區的行政區域,播州區人民政府駐南白鎮西大街53號。二、同意將原遵義縣的山盆鎮、芝麻鎮、沙灣鎮、毛石鎮、松林鎮劃歸遵義市
匯川區管轄。三、同意將原遵義縣的新舟鎮、蝦子鎮、三渡鎮、永樂鎮、喇叭鎮和遵義市匯川區的北京路街道劃歸遵義市紅花崗區管轄。
發展建設
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通過遠程教育的學習,著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抓好“五個一”工程:(一)做大做強辣椒產業化建設工程。重點抓好800畝紅色產業帶、各村100畝示辣椒范點建設,力爭將全鎮辣椒種植面積穩定在12000畝以上;
(二)切實加強畜牧產業化建設工程。按照“全面動員、重點培育、市場引導、規模發展、科學養殖、節本增效”的總體思路,確保全鎮建立的7個養殖小區達標,力爭全年出欄生豬32000頭,牛1380頭,羊3000隻,家禽13萬羽;
(三)發展蔬菜種植工程。2004年,發展大頭菜種植5000多畝,新建大頭菜加工企業一個。以瓦龍生薑種植基地為示範點,大力推進生薑、脫毒馬鈴薯、反季節蔬菜種植,力爭種植生薑500畝,脫毒馬鈴薯100畝,使蔬菜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四)大力發展優質水稻、玉米工程。在龍堰、樂聲、瓦龍、高山4個村發展優質水稻、優質玉米種植,力爭建設2000畝示範基地。藉助楓香壩高粱示範點的帶動作用,引導廣大農民積極發展高粱種植,依託糧油公司實行訂單種植,在全鎮建成高粱示範基地2000畝;
(五)加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工程。實施綠色證書,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實施“科技入戶工程”,進一步提高農民民眾科技服務水平,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做到科技人員到戶,技術要領到人,科技成果到田,努力提高技術到位率和良種良法覆蓋率。
交通條件
喇叭鎮現有兩條主要交通幹道:一條是龍坪—喇叭—蝦子公路,南北向橫穿喇叭鎮北部地區,全長27公里,是本鎮連通外界的一條主要經濟通道。另一條為龍坪—龍堰—大土(高山村)—合力公路,東西向橫穿喇叭鎮南部地區,東可聯繫西坪鎮和團溪鎮,是南部的主要經濟通道。
通村公路有三條:喇叭—大土、喇叭—紅岩、喇叭—上林—合力—大土。
旅遊景點
風雨橋
風雨橋位於遵義市紅花崗區喇叭鎮,名為樂莊大橋,大約建於
清代末期,歷經百年風雨。橋系石砌橋磴,長16.6米、寬3.3米、高5米。橋面全用木頭建造,共有7列28根柱頭,上加瓦蓋,兩邊是木頭護欄,橋上可以避風雨。這座橋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建築形式。在鄉土建築中,橋一般有
石拱橋、
木橋、跳墩。
迷人洞景區
“迷人洞”位於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喇叭鎮紅岩村境內,美麗的
湘江河川流而過。“迷人洞”距市區約40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約4公里,水泥硬化路面貫通,其交通十分便利。
“迷人洞”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碳酸岩成份高達90%以上。洞內
溶溝、溶槽、
河谷、深洞處處皆是;洞外青山綠水,可稱洞奇、水美、山青。“迷人洞”現已勘察長約2公里,洞腔最寬跨度長120米,相對高差100米,一般高寬均在40-90米之間,洞內總面積約40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