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丘哲故居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大黃村,以丘哲的“號”而被稱為“喆廬”,建成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坐北向南,占地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主題建築總面闊40米,總進深28米。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含附屬建築)。
建築格局
丘哲故居—喆廬,為四面坡式中西合璧的二層民居建築。平面布局採用客家傳統民居合槓屋布局,中軸對稱。主題建鋼筋混凝土結構,正立面為連券式外廊,開設前檐露台。內部樓層以木樑架棚板加鋪水泥面或瓷塊,減少行走產生的噪音,美觀實用。中西合璧式的裝飾,使該廬外觀雄偉厚重 , 內部富有客家傳統民居的綠色琉璃竹節漏窗、綠色琉璃金錢花窗和鏤雕金木屏風等。屋頂為四面坡式,抬梁式構架、木桁桷、灰瓦面、寶藍色琉璃瓦當滴水。中軸線上首進為西洋券式通廊門樓,二進為中式大門,軒廊式甬道連線下堂門廳和上堂,其中上堂後壁設迄今為止梅縣發現的西式壁爐。主體建築右側設外門樓,左後側附築廚房雜間等。
故居簡介
喆廬建成於1925年,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喆廬雖有西洋樓的裝飾,但從遠處看,喆廬灰牆土瓦,屋前池塘,屋後叢林,屋中天井,就如一座經典的圍龍屋。喆廬採用客家傳統的合槓屋布局,中軸對稱。中軸線上,首進為西洋券式通廊門樓,二進為中式大門,採用傳統的花鳥雕花大屏風。整座建築中西合璧,渾然天成,錯落中有和諧大美。一樓與二樓的橫樑截然不同,分別是清一色的圓形與方形。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折射出的是丘哲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及其嚴謹執著的作風。站在天井處,抬頭望去,檐上的雨水接槽和去水管槽,形狀美觀,這是用德國鍍鋅鐵皮材料包裝而成,歷近百年依然完好無損。踏著石階上二樓,可以看到各式風格的門窗:連線下堂門廳和上堂的軒廊式通道寬敞通風,裝置藍色的歐美風格百葉扉窗;兩邊偏廳採用鏤雕金木屏風,上雕琢有花瓶、蝙蝠等吉祥物;天井兩側則採用客家傳統民居綠色琉璃竹節露窗。而上堂的幾扇大門紅綠油漆相間,上方玻璃印有西方雪花暗紋,西體中用,相得益彰,富有韻味。走進上堂大廳,後壁上鑲嵌著一座英式壁爐。昔日的嚴冬夜晚,一家老小圍坐壁爐前,暢敘歡談的溫馨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在二樓行走,可以感覺腳下地板非常厚實、幾無聲響。經了解,才得知原來內有玄機:底下以木樑架棚板,加鋪水泥面後再鋪上花階磚,行走時產生的噪音就能大大減少。喆廬與眾不同之處還在於,二樓建有前瞻式露台。在露台,屋子兩邊還築有寬兩米的走馬廊,與露台共形成“凹”字。
抗日戰爭期間,受周恩來總理委託,丘哲在廣東發展民盟組織,而喆廬就作為閩南的民盟根據點。那時,丘哲常和盟友們在此聚會議事。
人物檔案
丘哲(1885-1959),梅縣區松口鎮大黃村人。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參加黃崗起義、黃花崗之役和辛亥革命。建國後,歷任廣東省農林廳廳長、民盟中央常委兼南方總支部副主任委員、農工黨中央委員、廣東省主任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委員、廣州市副市長、廣東省副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