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西茄

喀西茄

喀西茄(學名:Solanum khasianum C. B. Clarke )是茄科 ,茄屬直立草本至亞灌木植物,高可達3米,葉闊卵形,裂片邊緣又作不規則的齒裂及淺裂;上面深綠,下面淡綠,蠍懇狀花序腋外生,短而少花,萼鐘狀,綠色,裂片長圓狀披針形,花冠筒淡黃色,冠檐白色,花葯在頂端延長,子房球形,成熟時淡黃色,花期春夏,果熟期冬季。

中國雲南除東北及西北部外均產,廣西偶有發現。印度喀西山區也有分布。喜生於海拔1300-2300米的溝邊,路邊灌叢,荒地,草坡或疏林中。

喀西茄於2016年12月12日 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列為:第四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喀西茄果實含有索拉索丁,是合成激素的原料,燒成煙可以熏牙止痛。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主要價值,植物危害,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直立草本至亞灌木,高1-2米,最高達3米,莖、枝、葉及花柄多混生黃白色具節的長硬毛,短硬毛,腺毛及淡黃色基部寬扁的直刺,刺長2-15毫米,寬1-5毫米,基部暗黃色。葉闊卵形,長6-12厘米,寬約與長相等,先端漸尖,基部戟形,5-7深裂,裂片邊緣又作不規則的齒裂及淺裂;上面深綠,毛被在葉脈處更密;下面淡綠,除被有與上面相同的毛被外,還被有稀疏分散的星狀毛;側脈與裂片數相等,在上面平,在下面略凸出,其上分散著生基部寬扁的直刺,刺長約5-15毫米;葉柄粗壯,長約為,葉片之半。
蠍懇狀花序腋外生,短而少花,單生或2-4朵,花梗長約1厘米;萼鐘狀,綠色,直徑約1厘米,長約7毫米,5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約5毫米,寬約1.5毫米,外面具細小的直刺及纖毛,邊緣的纖毛更長而密;花冠筒淡黃色,隱於萼內,長約1.5毫米;冠檐白色,5裂,裂片披針形,長約14毫米,寬約4毫米,具脈紋,開放時先端反折;花絲長約1.5毫米,花葯在頂端延長,長約7毫米,頂孔向上;子房球形,被微絨毛,花柱纖細,長約8毫米,光滑,柱頭截形。漿果球狀,直徑約2-2.5厘米,初時綠白色,具綠色花紋,成熟時淡黃色,宿萼上具纖毛及細直刺,後逐漸脫落;種子淡黃色,近倒卵形,扁平,直徑約2.5毫米。花期春夏,果熟期冬季。

產地生境

中國雲南除東北及西北部外均產,廣西偶有發現。印度喀西山區也有分布。喜生於海拔1300-2300米的溝邊,路邊灌叢,荒地,草坡或疏林中。
喀西茄喀西茄

主要價值

【藥用部位】以果實入藥。
【主要成分】含茄解定、邊茄鹼和茄解鹼。
【性味功能】味微苦;性寒;小毒。祛風止痛;清熱解毒。
【主治】風濕痹痛;頭痛;牙痛;乳癰;痄腮;跌打疼痛。

植物危害

喀西茄為一種大型具刺雜草或亞灌木,全株含有毒生物鹼,未成熟果實毒性較大,人和家畜誤食可導致中毒。

防治方法

控制方法:苗期人工剷除,結種前人工拔除。化學防除,如利用草甘膦、百草枯等。該種具有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需嚴控人為擴散。
防治措施:有效地防治外來有害生物入侵,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建立早期預警、監測機制,在引進外來物種時,更應加強防範意識,必須高度關注外來物種在引進和推廣中所可能引發的生態安全問題;從法制高度重視生物入侵問題;成立包括各行業在內的相關的統一管理協調組織,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防止外來雜草物種的入侵和危害;注意保護環境,減少水域富營養化,維護農業生態系統的平衡,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 加大宣傳培訓力度: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通過電視、報刊、廣播、網路等形式廣泛宣傳。張貼“外來有害入侵生物識別與防治技術掛圖”,舉辦防控技術培訓班,發動民眾參與到防控工作中,形成全社會都來參與防控的良好氛圍,讓防控工作趨於常態化,確保生態環境安全。
  2. 加強外來生物入侵調查、監測預警:要充分認識外來入侵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多部門協作的工作機制,定期開展轄區範圍內外來入侵生物調查與監測預警工作,全面了解外來入侵有害生物的種類,建立資料庫,完善管理和技術支撐體系,組織實施好外來生物入侵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做到對外來入侵生物早發現、早撲滅;提前預警、及早決策,防止外來入侵生物進一步擴散和蔓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