啶氧菌酯

啶氧菌酯

啶氧菌酯是內吸性殺菌劑,防治對象廣譜,主要用於防治麥類的葉面病害如葉枯病、葉鏽病、穎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與其他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相比,啶氧菌酯對小麥葉祜病、網斑病和雲紋病有更強的治療效果。 啶氧菌酯由先正達公司於2001年在歐洲推出,2006年,杜邦公司收購該產品,同時將其殺蟲劑氯蟲苯甲醯胺(康寬)使用權授權給先正達。其後杜邦公司將此產品在拉美,北美等市場登記。啶氧菌酯已經在阿根廷,奧地利,比利時,巴西,哥倫比亞,捷克共和國, 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匈牙利,愛爾蘭,肯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荷蘭,紐西蘭,挪威,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 ,南非,瑞典,英國等地註冊,在美國,義大利和葡萄牙的登記正在進行中。杜邦公司預計啶氧菌酯有1.5億美元的市場潛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啶氧菌酯
  • 英文名:Picoxystrobin
  • 化學式:C18H16F3NO4
  • 分子量:367.32
  • CAS登錄號:117428–22–5
  • 熔點:68~69 °C
  • 沸點:453.1±45.0 °C
  • 水溶性:3.1 mg/l (20 °C).
  • 密度:1.4 (20 °C)
  • 外觀:白色粉末
  • 閃點:227.9±28.7 °C
  • 套用:殺菌劑
  • 安全性描述:低毒
製劑與分析,作用機理與特點,毒性信息,套用,專利,

製劑與分析

25%SC,GC/HPLC。

作用機理與特點

線粒體呼吸抑制劑,即通過在細胞色素b和C1間電子轉移抑制線粒體的呼吸。防治對14-脫甲基化酶抑制劑、苯甲醯胺類、三羧醯胺類和苯並咪唑類產生抗性的菌株有效。啶氧菌酯一旦被葉片吸收,就會在木質部中移動,隨水流在運輸系統中流動;它也在葉片表面的氣相中流動並隨著從氣相中吸收進入葉片後又在木質部中流動。無雨條件下用啶氧菌酯[250g(a.i.)/hm2]噴霧處理的作物和將同樣噴霧處理後2h的作物暴露於降雨量為lOmm、長達lh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兩者對大麥葉枯病的防治效果是一致的。正是由於啶氧菌酯的內吸活性和熏蒸活性,因而施藥後,有效成分能有效再分配及充分傳遞,因此啶氧菌酯比商品化的嘧菌酯肟菌酯有更好的治療活性。

毒性信息

急性毒性:
大鼠急性經口LD50>5000mg/kg;
大鼠急性經皮LD50>2000mg/kg ;
大鼠吸入LC50(4h)2.12mg/L;
亞慢性毒性:
本品對兔皮膚和兔眼睛無刺激性NOEL 數據( 狗亞慢性)4.3mg/kg b.w /d
ADI 值0.04mg/kgb.w
生態毒性:
山齒鶉急性經口LD50>5200mg/kg;
野鴨飼餵LD50(NOEC, 21w)1350mg/kg 飼料
魚毒LC50(96h) 65–75 μg/L ;
蜜蜂LD50(48h)>200 μg/只(經口和接觸)
蚯蚓LC50(14d) >6.7mg/kg土。

套用

適宜作物與安全性麥類如小麥、大麥、燕麥及黑麥;摧薦劑量下對作物安全、無藥害。
防治對象廣譜、內吸性殺菌劑。主要用於防治麥類的葉面病害如葉枯病、葉鏽病、穎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與現有strobilurin類殺菌劑相比,對小麥葉祜病、網斑病和雲紋病有更強的治療效果。
使用方法莖葉噴霧,使用劑量為250g(a.i.)/hm2。
穀物產量和質量的提高
穀物用啶氧菌酯處理後,產量高、質量好、顆粒大而飽滿。這歸功於啶氧菌酯具有廣譜殺菌活性和對作物的安全性,在穀物生長期無病害發生,綠葉始終保持完好,如此沒有好收成是不可能的。在大田試驗中防治冬小麥中大多數病害,用啶氧菌酯處理的小麥比用肟菌酯處理的小麥平均多收0.2t/hm2。通過3年多時間對21個歐洲小麥試驗田進行試驗,用啶氧菌酯處理過的小麥收成與對照(沒有用殺菌劑處理)相比增產22%,同用醚菌酯和三唑類如氟環唑(epoXlConazole)混劑處理得到同樣的效果。3年對21個歐洲試驗田冬小麥試驗數據迸行分析,結果表明用啶氧菌酯處理比醚菌酯//氟環唑產量每公頃增加0.4t。還有用啶氧菌酯處理的21個試驗田中有17個為高產,這表明啶氧菌酯的防治病害效果好、且產量穩定。用啶氧菌酯處理的穀物產量的提高主要是因為提高了穀物顆粒尺寸,在冬小麥試驗日中,直徑大於2.2mm的穀物重量與直徑小於2.2mm的穀物重量明顯不同。
通過2年4地的田間小區試驗,啶氧菌酯250克/升懸浮劑分別在辣椒炭疽病和葡萄黑痘病的發病初期,兌水均勻噴霧,施藥2~3次,均達到優異的防治效果。同時對同期的病害如葡萄霜霉病、白腐病、褐斑病有很好的兼治效果。試驗結果表明:啶氧菌酯250克/升懸浮劑明顯提高作物產量,有效提升作物品質,是安全、高效、低毒、內吸治療型的廣譜性殺菌劑。建議可廣泛套用於蔬菜、水果等高經濟價值作物的病害防控,是目前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的首選農藥之一。

專利

啶氧菌酯1988年2月9日申請了專利,專利已經到期。CN1020391B.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