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東市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啟東市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是一項由啟東市政府相關部門頒布的檔案。

——2014年1月8日在啟東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黃衛鋒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3年政府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13年,是啟東凝心聚力、負重奮進、銳意進取的一年。一年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巨觀形勢,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依靠全市百萬人民,圍繞“領跑沿海、融入上海、包容四海”的戰略定位,搶抓機遇,主動作為,沿海開發縱深推進,優勢產業支撐有力,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為民實事有效落實,全市經濟社會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啟東在全國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中排名第38位,連續第八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稱號。
一、全力以赴穩增長,綜合實力實現新攀升
2013年,全年預計(下同)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5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2%。完成財政總收入139.5億元,增長13.1%;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8.5億元,增長12.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7億元,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6億元,增長1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5700元,分別增長10.5%、11%。
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完善激勵政策,強化要素保障,全年實現規模工業產值1370億元,增長11.8%;實現全部工業應稅銷售542.4億元,入庫稅收31.5億元。開展工業企業科學發展能力星級評價,培育扶持企業做大做強,新增規模企業30家、億元企業30家、10億元企業4家。50強工業企業實現產值540億元,占規模工業產值的39.4%。品牌戰略深入實施,新申報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6件、省名牌產品6隻。企業上市工作有序推進,碧松照明等3家企業在天津股權交易所掛牌。建築業實現施工產值650億元,增長14.8%,榮獲“中國建築之鄉”稱號;南通二建2項工程榮獲“魯班獎”。
現代農業穩步發展。著力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13.5億元,新增擴建農業項目318個、高效設施農(漁)業面積5.5萬畝、南通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2家,總投資20億元的中國供銷?啟東農產品國際物流港項目成功簽約。農業結構轉型加快,露地蔬菜種植面積增至34.2萬畝。農產品出口總額超1億美元,增長35%,出口總量居南通第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全面加強,信息化管理和檢驗檢測體系實現鎮鄉全覆蓋。“三品”認證工作深入開展,新培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68個。海洋漁業穩步發展,實現漁業總產值58億元。
第三產業提質增效。加快實施現代服務業“二四六八十”工程,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53億元,增長13.4%,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8.6%;實施億豐商城、國動產業園等千萬元以上服務業項目76個,完成投資135億元,增長31.5%,總量列南通各縣市第一。江海旅遊業加快發展,恆大威尼斯九大中心、新湖項目、新村沙項目快速推進,圓陀角旅遊度假區成功創建南通市級旅遊度假區。金融生態優秀市品牌效應不斷放大,新引進銀行機構3家,新增小額貸款公司2家,啟東國投擔保公司正式運營;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832.1億元、507.2億元,比年初增加139.6億元、89.6億元;18億元城投債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
二、持之以恆強引擎,沿海開發展現新形象
大港開發成效初顯。呂四漁港擴建工程列入國家重大漁港建設項目,兩閘外遷工程竣工,新漁港正式啟用。環抱式港池圍堤岸線基本形成,一期吹沙造陸工程完工,防沙導流堤工程基本完工。新材料產業園液化品碼頭岸線獲得交通運輸部批覆,園區水電、通信、綠化等逐步到位。協興港一級民眾漁港航道疏浚工程完工,外閘投入使用。一類口岸開放申報已送呈國務院審批,口岸聯檢單位基礎設施土建基本完工,綜合保稅區申報工作全面啟動。
重大項目加快推進。開展重點工作“首月聽、次月看、季度考”等活動,全年完成工業投資272億元,增長13.9%。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25個,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71個。東凌集團、京滬重工等重大項目成功落戶,大唐電廠二期、中遠海工二期、太平洋海工二期、廣匯能源、神通能源裝備等項目加快推進,勝獅貨櫃、豐順船舶、富順櫃業、蓋天力藥業擴建等項目全面投產。組建重大項目代辦服務中心,實施星級企業掛鈎服務機制,為項目建設提供全程服務。突出要素保障,220千伏紅陽港變電站投入運行,爭取土地點供、獨立選址、未利用地指標3761畝。
載體建設勢頭良好。啟東經濟開發區綜合實力躍居全省省級開發區第四位,國家級開發區申報已上報國務院;創新型經濟園道路框架基本形成,科創大樓主體結構封頂。濱海工業園不斷完善功能配套,商務中心、外高橋海韻廣場投入使用,拓展區水電、道路等工程基本完成。濱江醫藥化工園圍繞提升生態效益目標,深入開展環保全全專項整治,園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海工船舶工業園著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海工西路、海工大道西段竣工通車,中心功能區規劃通過評審。江海產業園南片區域建設用海獲省政府批覆,啟動區主幹道路開工建設。
三、堅定不移促轉型,發展活力得到新增強
優勢產業培育壯大。五大產業集群完成產值770億元,占規模工業產值的56%。海工裝備產業完成產值123億元,增長20%,中遠海工實現應稅銷售39億元,海工船舶工業園獲評首批省級高端裝備製造業特色產業基地;新醫藥產業完成產值87億元,增長23%;節能環保產業、電動工具產業規模化、配套化水平不斷提升,東成工具應稅銷售突破20億元,國強公司與美國史丹利公司實現強強合作;新能源及光電產業積極拓展新興市場,完成產值125億元。新興產業發展迅猛,完成產值465億元,在規模工業產值中的占比達33.9%,位列南通各縣市第一。企業技術改造深入實施,完成投入123億元。
開發開放不斷深化。成功舉辦2013中國?啟東國際經貿洽談會、2013中國?啟東科技節,組織上海、深圳、北京等地投資環境推介會和新加坡、韓國、美國等境外專題招商活動;組建產業招商分局,開展招商引資“百日攻堅”主題競賽活動,全年新增工商登記註冊外資5億美元,實際到賬外資2.5億美元,引進市外民資註冊資本額85.7億元。積極調優外貿結構,實現進出口總額32億美元,其中出口27億美元,分別增長57.8%、87.1%,出口總量及增幅列南通各縣市第一。外經合作發展良好,完成對外承包勞務營業額4億美元。
融入上海步伐加快。“139”工程完成課題研究中間成果,成立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啟東研究基地。深化區域合作,外高橋(啟東)產業園、江海產業園等滬啟合作園區加快建設,新增滬資項目60個、總投資56.6億元。農產品產銷對接不斷深入,新增面向上海的直供基地10家、配送中心6家、直銷門店45家。大力開拓上海旅遊市場,全年接待上海遊客70萬人次。強化科技領域合作,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共建光電遙感技術套用中心。深化滬啟人才合作,成功舉辦人才政策環境上海推介會。滬啟城際交通客運日發177班次,覆蓋上海11個站點。
創新能力有效增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實現產值573億元,占規模工業產值的41.8%;全社會研發投入1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3%。新增國家級孵化器1家、省級孵化器5家,新增省級院士工作站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工程中心2家。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組織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162項,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品144個、省高新技術企業38家、省級兩化融合試點企業2家。智慧財產權戰略有力推進,通過省智慧財產權區域示範驗收,獲評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城市。人才引進成果豐碩,引進碩士以上高層次人才324人,其中國家“千人計畫”專家5名、創新創業團隊6個;9人入圍省“雙創計畫”,列南通各縣市第一;榮獲“省人才工作先進市”稱號。
四、統籌協調優環境,城鄉建設呈現新面貌
城市功能日趨完善。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獲省政府批覆,養老、醫療、教育等9個專項規劃完成編制,北新、南陽兩個南通市級中心鎮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市政工程建設加快推進,便民服務中心、市民廣場正式啟用,丁倉港濱河公園開工建設。城市環線道路加快建設,松花江路東延、牡丹江路東延、河南東路等9條道路竣工通車,18條城市道路開工建設。城市功能配套更趨完善,城區農貿市場開工建設2家、升級改造5家,少年宮地下停車場即將竣工。東珠新村等10個老小區完成改造,增加停車泊位600個。調優城市公交線路,全面實行城市公交一元票價制;建成公共腳踏車系統,投放腳踏車1200輛,日均使用3000多輛次。
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寧啟鐵路啟東段進入國家鐵路總公司和省政府工可會商階段,海啟高速啟東段完成工可、線型設計,臨海高等級公路啟東段全線貫通。通海大道沿線綠化工程竣工,沿江公路、省道221線完成綠化提檔升級。新建農村公路510公里,改造農村公路寬路窄橋150座。通呂運河啟東段護岸工程全面啟動,區域供水通久線開工建設。啟東客運站正式啟用,城東汽車客運站加快推進。新增天然氣客車34輛,計程車油改氣工作完成95%。加快推進小型水利重點縣和高標準農村水利建設,疏浚土方221萬方,整治宅隴980個。
生態環境持續最佳化。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生態市創建通過國家技術評估,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通過國家技術調研,12個鎮鄉獲評國家級生態鄉鎮;所有行政村完成村莊環境整治任務,建成省二星級以上“康居鄉村”74個。開展全市水環境綜合整治,加強源頭管理和工程治污,新建鎮鄉污水管網16.8公里。強勢推進第三輪區外化工、電鍍企業專項整治,24家化工企業、8家電鍍企業完成整治。大力實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957家養殖場完成整治。節能減排紮實推進,20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主要污染物減排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完成年度任務。城鄉綠化有力推進,新增城鎮綠地面積72萬平方米、農村成片造林面積2.7萬畝。
五、以人為本惠民生,社會發展增添新內涵
民生實事順利實施。10大類32項為民實事項目基本完成,全年民生投入35億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均籌資標準增至400元,住院補償最高支付限額增至15萬元,財政補助2.7億元。加快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工建設安置房122.8萬平方米,竣工63.8萬平方米,新建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賃房1000套。所有行政村均建成1個全民健身點,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全面建成。
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新增城鎮就業8700多人,農村勞動力轉移10000多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79%。社保擴面紮實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鎮職工“五險”覆蓋率分別達96.4%、96%;基礎養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享受人數20.9萬人;城鎮居民、職工醫療保險實現南通統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城鄉居民養老待遇,調整優撫對象、困難群體補助標準,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至每月480元、320元,農村五保年人均供養標準提高至6480元。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新建、擴建農村老年關愛之家15家、民辦養老機構2家;榮獲“中國長壽之鄉”稱號。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學配置教育資源,加快提升教育發展水平,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通過驗收。南通大學啟東校區一期工程首批項目竣工,南苑中學新校區啟用,新城區高中、折桂中學、濱海實驗學校加快建設,建成優質公辦幼稚園11所。落實衛生惠民舉措,加快衛生信息化和急救體系建設,中醫院門診大樓結構封頂,人民醫院綜合病房大樓開工建設,新城區醫院籌建工作全面啟動。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參與承辦環太湖國際公路腳踏車賽;所有鎮鄉均建成規範化文化站。市鎮兩級建成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務中心,生育關懷“太陽島”工作模式全國推廣。紮實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實現省“雙擁模範城”七連冠。
社會管理不斷創新。深化社區格線化管理,建成“一站式服務平台”87家。基層民主建設不斷加強,圓滿完成第十屆村委會和第五屆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12345”公共服務熱線高效運行,受理各類諮詢22.8萬件,辦結率達99.3%。完善“大調解”、“大防控”體系,著力強化源頭防範,社會矛盾得到有效化解。深化平安系列創建活動,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加強應急管理,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防範和處置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深入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安全生產形勢保持平穩。
一年來,我們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和改革創新,努力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紮實開展“三解三促”活動,為基層和民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強勢推進“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行政審批事項精簡合併率達29.3%。最佳化體制機制,“區鎮合一”工作順利推進。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全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40件、政協委員提案279件。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南通市委“十項規定”,健全廉政建設懲防體系,樹立政府務實清廉形象。
一年來,我市的物價、糧食、鹽務、菸草、檔案、人防、氣象、地方志、外事僑務、台灣事務、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績,婦女、青少年、殘疾人、慈善、紅十字和關心下一代事業健康發展。
2014年政府工作目標和總體思路
2014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二屆六次全體會議、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南通市委十一屆六次全體會議和市委“打好八大攻堅戰、實現八大新突破”的總體部署,牢固確立“領跑沿海、融入上海、包容四海”的戰略定位,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加快轉型升級,突出沿海開發,全面對接上海,強化科技引領,統籌城鎮建設,推進民生實事,致力生態建設,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奮力開啟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新征程。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左右,財政總收入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均增長12%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1%左右。節能減排完成上級下達的目標任務。
按照上述思路和目標,今年政府工作將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突出深化改革,激發發展活力。堅持用開放的思維應對挑戰,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問題,用改革的舉措化解矛盾,不斷為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一切從啟東實際出發,積極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徵、啟東特色的改革發展之路。
二是突出對接上海,加速融合互動。牢牢抓住上海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重大機遇,注重發展理念、發展規劃、功能定位與上海的全面對接,注重政策措施、市場體系、產業發展與上海的深度銜接,更好地分享上海發展的“溢出效應”,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借力發展。
三是突出轉型升級,實現創新發展。以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增長為取向,切實把穩增長與調結構、優存量與擴增量相結合,推動產業結構向高端攀升、增長動力向創新轉變,積極構建結構合理、重點突出、富有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全力打造啟東產業的“升級版”。
四是突出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堅持利民惠民不動搖,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政府奮鬥目標,高標準提速城鄉統籌、多途徑促進就業創業、廣覆蓋完善社會保障、均等化提優公共服務、全方位創新社會治理、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民眾。
2014年政府工作安排
圍繞全年目標任務,主要抓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推動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
堅持總量擴張與結構最佳化並舉,更加突出質量效益,著力推動主導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傳統產業高新化、服務產業品牌化,加快構築具有區域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提升發展先進制造業。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強工業經濟調度監測,全力提升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全年實現規模工業產值1500億元,增長10%;規模工業應稅銷售、入庫稅收均增長15%以上;五大產業集群完成產值900億元,占規模工業的比重提升4個百分點。修訂完善五大產業集群發展規劃,著力推動優勢產業轉型發展。海工裝備特色產業基地爭創省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新能源及光電、電動工具、新醫藥和節能環保等產業提升集聚化、高端化發展水平。注重先進技術運用,推動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推進企業重組,淘汰落後產能,加快“騰籠換鳳”進程。加強企業上市工作,力爭上市企業1家、報會企業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6家。大力扶持建築業發展,做大做強建築企業。
集聚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服務業集聚區和項目建設,全年完成服務業投資16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39%,爭創省級、南通市級集聚區各1家。加快發展江海旅遊業,圓陀角旅遊度假區爭創省級旅遊度假區,恆大威尼斯酒店投運,新湖項目完成新湖大道、太陽湖建設。提升商貿流通業,加快大潤發、文峰二期等商貿聯合體建設。發展樓宇經濟和總部經濟,引進一批服務外包、電子商務、軟體開發、動漫設計等產業。深入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新引進銀行機構2家,新增小額貸款公司2家;新增貸款突破100億元。
大力發展都市型農業。推進農業基本現代化建設,全年完成農業項目投入22億元。重點建設啟東現代農業示範園、臨海設施漁業養殖園等一批農業園區,新增高效設施農(漁)業面積6.8萬畝。創建全國綠色農業特產示範基地,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爭創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推進集約化經營,新增土地流轉5萬畝以上。建立家庭農場管理制度,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強化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推進啟東農產品國際物流港項目建設,新增農產品直供基地1萬畝。加強特色農產品保護和利用,申報國家地理標誌產品1個,新增“三品”認證40個。大力發展遠洋漁業,實現漁業總產值60億元。
二、突出沿海開發,打造經濟成長極
用足用好省委省政府賦予南通陸海統籌的發展政策,充分發揮啟東獨特的資源優勢,注重江海聯動,做強港口引擎,最佳化平台支撐,奮力實現沿海開發新跨越。
狠抓招商選資。精心組織2014中國?啟東國際經貿洽談會、2014中國?啟東科技節,開展新興產業、臨港產業等境內外專題招商活動。創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成效,力求重大項目招引實現新突破。深入開展產業招商,注重產業鏈的延伸、補缺,發展壯大產業集群。放大呂四港環抱式港池、漁港經濟區等資源優勢,圍繞裝備製造、港口物流等核心產業,加快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和標桿性項目。強化招商組織程度,鎮鄉、園區進一步充實壯大專業招商隊伍,不斷提升招商專業化、精細化水平。全年實現工商登記註冊外資5億美元,實際到賬3.3億美元。新簽約超億元項目50個,其中超10億元、1億美元項目10個。加快對外貿易提檔升級,實現進出口總額35億美元。推動優勢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國際競爭能力。
加快港口建設。完善環抱式港池功能區劃,疏浚港池及進港航道,年內滿足5萬噸級海輪停靠。加快漁港島式碼頭基礎設施及水產品交易市場建設,推進漁港風情區規劃建設。加快廣匯能源項目陸域部分和碼頭泊位施工,推進中化新材料、華峰新材料、勝科水處理等項目,大唐電廠二期力爭年內獲批開工;新材料產業園主幹道路、給水管網、消防站等基礎設施年內完工。加快建設協興港一級民眾漁港,分步推進港道兩側匡圍區域綜合開發。一類口岸開放年內獲批;全力推動綜合保稅區申報工作,啟動綜合保稅區規劃建設。
提升載體水平。啟東經濟開發區以爭創國家級開發區為目標,重點推進林洋光電產業園、北斗導航產業園等“區中園”建設,創新型經濟園科創大樓年內啟用。濱海工業園以創建省級高新區為目標,全力引進一批科技型、龍頭型、基地型項目;拓展區實現“九通一平”,通海大道延伸段10月底完工。濱江醫藥化工園堅持生態立園原則,加快完善三期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園區生活配套區,推進500米綠化帶內居民搬遷工作。海工船舶工業園圍繞打造國家級海工及重裝備產業基地目標,加大功能配套力度,“一橫三縱”道路框架全面形成,西功能區初具規模,中心功能區啟動建設。江海產業園南片區域建設用海力爭獲得國家海洋局批覆,首期控規區域基礎設施開工建設。啟隆生態科技產業園圍繞都市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推進園區生態、低碳、綠色發展。
三、注重開放創新,激發發展源動力
堅持以改革激發活力、以開放集聚資源、以創新驅動發展,努力在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競爭與合作,著力構築持續發展新優勢。
紮實推進改革。緊緊圍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實質性進展。探索海域使用管理制度改革,推進海域使用證換髮土地使用證工作,實現陸海資源綜合利用。最佳化調整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引導國有資本重點投向公共服務、新興產業、生態環保和科技進步等領域。健全被征地農民保障機制,穩妥推進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工作。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夯實財源基礎,激發鎮鄉、園區發展活力。突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積極扶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深化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改革,最佳化社會保障體制,使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全面對接上海。圍繞“2468”工作目標,深入推進“139”工程課題研究,出台全面對接上海工作意見,制定九大領域三年行動計畫,深化與上海重點區域、重點部門、重點領域的合作交流。積極策應上海自貿區建設,持續推進滬啟合作園區建設,主動承接優勢產業轉移,提升互動合作水平。注重與上海高校、科研院所的對接,進一步拓寬人才技術合作空間。完善農產品產供銷聯動機制,探索建立區域性或行業性產銷聯合體,構建與上海統一的產品標準管理體系,打造上海“菜籃子”基地。搭建滬啟旅遊合作平台,重點發展休閒旅遊業,加快旅遊市場一體化進程。圍繞民生共享,充分挖掘上海資源,進一步加強教育、醫療、交通、文體等領域對接。
突出項目建設。堅持以項目為中心,繼續開展重點工作“聽看考”活動,全力以赴主攻有效投入,全年完成工業投資310億元,新開工、結轉5000萬元以上項目200個。堅持培大扶小並重,鼓勵民營企業、民間資本加大投入,做大做強做優一批中小企業;加大對規模企業、億元企業和骨幹企業培育力度,鼓勵引導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步伐,新增規模企業30家,培育應稅銷售2000萬元以上新增長點企業80家。狠抓重大產業項目建設,京滬重工、東凌集團、勝獅能源裝備二期等項目開工建設,中遠海工二期、太平洋海工二期、遠馳自動化等項目竣工。完善重大項目市長集中會辦和市領導掛鈎、部門服務制度,大力推進重大項目代辦服務,促進項目快建設、快竣工、快達產。
強化創新驅動。紮實推進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市、省創新型縣市創建工作,充分釋放科技創新潛力,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4%;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5家、省級高新技術產品80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比重超過43%。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150個,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0個;申請發明專利100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6.5件以上。加快孵化器建設,全年新增孵化器面積5萬平方米、入孵企業30家。強化人才支撐,進一步集聚創新創業人才,全年引進各級各類人才6000名,“千人計畫”專家5名、科技領軍人才100名。注重職業教育發展和產業需求相結合,為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3000名。
四、統籌城鄉發展,構建一體化格局
搶抓國家大力推進城鎮化發展的戰略機遇,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提升質量為關鍵,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不斷取得新進展。
提升城市建設品質。科學編制城市規劃,推進蝶湖周邊區域規劃建設,編制濱江新城一期長江岸線整治規劃。完善城市功能,按照“拓展規模、拉開框架”的要求,規劃建設新城區教育、醫療、金融等一批功能性項目。加快建設江海路南延、世紀大道西延、紫薇東路等道路,南苑東路、華石北路、中央路西延等道路竣工通車。建成城南、城東鄰里中心,規劃建設一批便民淨菜超市;二手車專業市場竣工投運,建成城區公共停車系統;加強排水管網建設改造,切實提升城市防澇能力;完成丁倉港濱河公園、靈秀公園建設。完成東洲新村、建都城河花苑等6個小區改造,新增停車泊位600個。著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按照“精緻、細膩、整潔、有序”的要求,創新城市管理體制,深入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951”行動,進一步最佳化、美化城市環境;健全物業管理體制,著力破解管理難題,提升物業管理整體水平。
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全面啟動海啟高速啟東段建設,開工建設天江公路南段、志圩公路中段、永新路東段,繼續推進丁倉港路北延建設,臨海高等級公路啟東段竣工通車。完善農村公路安全設施,修復農路20公里,改造險危橋樑125座。城東汽車客運站竣工投運,區域供水通久線完成管網建設,通呂運河啟東段護岸工程完工,規劃建設平原水庫、人防疏散基地。開展高標準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疏浚土方200萬方。
推動新型城鎮發展。緊扣“區鎮合一”和中心鎮建設,著力打造中心突出、設施配套、協調發展、富有特色的現代城鎮發展體系。放大呂四港鎮強鎮擴權效應,突出功能配套,強化城鎮管理,不斷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完成北新、南陽及周邊片區控規編制,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吸引農民向居住點匯聚。支持寅陽、近海等沿海重點鎮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以現有產業為基礎,以城鎮開發為重點,繁榮鎮域經濟。加快發展特色鄉鎮,推進環境綜合整治,提升鎮區功能形象和集聚帶動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