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罪

問罪

問罪,漢語辭彙。

拼音:wèn zuì

釋義:宣布對方罪狀,加以譴責、聲討。

古代兩國交戰時,一方宣布對方罪則,加以譴責,以為出兵進攻的理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問罪
  • 拼音:wèn zuì
  • 語出:北史·隋煬帝紀
  • 意思:公開宣布對方的罪過,加以譴責。
詞目,拼音,基本解釋,出處與詳解,

詞目

問罪

拼音

wèn zuì

基本解釋

[denounce;condemn] 公開宣布對方的罪過,加以譴責。
興兵問罪

出處與詳解

亦作“ 問辠 ”。
1、宣布對方罪狀,加以譴責、聲討。
①北魏 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正欲問罪於爾朱,出卿於桎梏。”
②《北史·隋煬帝紀》:“商郊問罪,周發成文王之志。”。
③明 鄭若庸《玉玦記·接望》:“土宇方驚騷動問辠欲全忠勇。”
④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回《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汝等立我為主,倘兄與叔父興兵問罪,如何解釋?
⑤《三國演義》第四十回:恐使君不知,特差某齎哀書呈報,並求使君盡起麾下精兵,同往襄陽問罪。
魯迅《三閒集·通信》:“蓋天下的事,往往決計問罪在先,而蒐集罪狀(普通是十條)在後也。”
2、亦指嚴厲責問。
①《東周列國志》第二回 :“次日,早朝禮畢,幽王宣公卿上殿,開言問曰:‘王后嫉妒怨望。咒詛朕躬,難為天下之母,可以拘來問罪?’”
②《聊齋志異·葛巾》:“日已向辰,喜無問罪之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