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饕餮紋三足雙耳銅鼎是一件商代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商饕餮紋三足雙耳銅鼎最大口徑17.2厘米,通耳高20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饕餮紋三足雙耳銅鼎
- 館藏地點:南京博物院
- 所屬年代:商代
- 最大口徑:17.2厘米
商饕餮紋三足雙耳銅鼎是一件商代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商饕餮紋三足雙耳銅鼎最大口徑17.2厘米,通耳高20厘米。
商饕餮紋三足雙耳銅鼎是一件商代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商饕餮紋三足雙耳銅鼎最大口徑17.2厘米,通耳高20厘米。...
商代饕餮紋銅鼎,時 代: 商代,現收藏於淮安市博物館。 商代饕餮紋銅鼎平口,口沿處立雙耳,深腹,三柱足,口沿外側飾簡單饕餮紋,圜底。文物特徵 商代饕餮紋銅鼎規 格: 高24.5 厘米,口徑19.5厘米 文物價值 此鼎為沭陽縣萬北遺址出土,鑄造精美,完整,在江蘇省商代遺址中出土較為少見,具有較高的...
商饕餮紋雙耳三足銅鼎 商饕餮紋雙耳三足銅鼎是商代時期的文物。
商饕餮紋銅鼎,現藏於開封市博物館,口徑17厘米,通高50厘米,耳高4厘米。該鼎製作規整、紋飾精美,並有銘文,較為難得。文物特徵 這件饕餮紋銅鼎口徑17厘米,通高50厘米,耳高4厘米,束頸、立耳、深腹、分檔三柱足。鼎外壁在雲雷紋地上飾饕餮紋和夔紋,內壁有銘文。饕餮紋是青銅器中最具代表性也是占據時間...
商代銅鼎 商代銅鼎是青島市博物館收藏的文物。文物介紹 商代銅鼎,該器物呈圓形,雙立耳,方唇,三柱足。腹部飾饕餮紋,有六個出戟相間隔。
商獸面紋銅鼎,2004年城固龍頭鎮龍頭街出土的周代文物。商獸面紋銅鼎:2004年城固龍頭鎮龍頭街出土。通高43.5、口徑32.5、腹徑32.5、腹深23.厘米、重7961克。鼎口微斂,方唇,腹微垂,圜底,柱足,口上直立雙耳,腹上部飾六組饕餮紋,三足中上部飾饕餮紋,下部飾三道凸弦紋。鼎被視為傳國重器、國家和權力的...
商獸面紋銅鼎:2004年城固龍頭鎮龍頭街出土。通高43.5、口徑32.5、腹徑32.5、腹深23.厘米、重7961克。鼎口微斂,方唇,腹微垂,圜底,柱足,口上直立雙耳,腹上部飾六組饕餮紋,三足中上部飾饕餮紋,下部飾三道凸弦紋。鼎被視為傳國重器、國家和權力的象徵,“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
饕餮紋青銅鼎鑄造精密,樣子堅穩,並配有樸素的裝飾。鼎體渾圓且深,向上收口,兩側對稱設耳,鼎體上部有扁平浮雕。一對龍的圖案有些變化形成一道突出的棱,形成饕餮紋。相關資料 象徵 饕餮獸面紋自良渚文化時期就存在,但它一直被稱作獸面紋,直到宋代宣和時的《博古圖錄》才開始稱此類紋飾為饕餮紋。它的涵義有...
宋饕餮紋雙耳三足銅鼎 宋饕餮紋雙耳三足銅鼎是宋代時期的文物。
銅鼎是從陶製的三足鼎演變而來的,最初用來烹煮食物,後主要用於祭祀和宴享,是商周時期最重要的禮器之一。資料 引言 鼎,古代原是飪食器,後來變為統治階級政治權利的重要象徵,視為鎮國之寶和傳國之寶,也是“明貴賤,別上下”等級制的標誌。史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鼎,是中國...
商饕餮乳釘紋銅方鼎是商代的銅鼎,在鄭州向陽回族食品廠青銅器窖藏坑出土。商饕餮乳釘紋銅方鼎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高81厘米,口長55厘米,口寬53厘米,重75公斤,1982年鄭州向陽回族食品廠青銅器窖藏坑出土。銅鼎口近正方形,平折沿,方唇,口沿上有圓拱形外槽式雙耳,兩耳略向外張,內側素麵,...
口徑61厘米,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文物介紹 遼寧省喀左縣小波汰溝出土。此鼎直耳,深腹,柱足中空,胎壁微薄,口沿下及足上端分別飾單層獸面紋,足有扉棱,耳、腹、足皆有炱痕。重達百餘斤,是國內出土最大的商代圓鼎之一,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商王畿以外最大的銅鼎。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值得注意的是,兩件器物的表面都逞鐵鏽色,顯然是含鐵較高,這和銅陵出土的銅鼎、編鐘等青銅器都為鐵鏽現象相吻合。銅陵礦體中的銅礦石含鐵品位比較高。再聯繫到銅陵境內眾多的古銅礦遺址和出土的鑄銅石范來看,說明就是當地所鑄。由此看來,銅陵地區有青銅文化最遲在商代前期就已產生,迄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歷史...
此展品為商代的金屬器,其紋飾以商代饕餮主題圖案為主,鼎腹內壁鑄有銘文“舉父丁”三字,陰文。現收藏於鄭州博物館。基本信息 數據:高40厘米 口徑32厘米 腹深21.6 厘米 收藏:鄭州博物館 文物介紹 圓口,折沿,方唇,立耳外侈;深腹圜底,下承三柱足,足上端各飾饕餮紋,饕餮眉間飾有扉棱,其下均飾弦紋...
商青銅饕餮紋祖乙爵所屬年代商,尺寸高20厘米,寬15厘米,屬於銅器。【簡介】爵為古代酒器,盛行於商和西周初期。此爵長流,短尾,深腹,簡形凸底,三扁足如刀,半圓鋬。口上立兩個菌頭柱,柱頭上有數朵捲雲紋。爵腹上以雷紋、蟬紋為底飾,其上有饕餮紋和三條棱扉,形成三層紋飾,立體感強,造型精美。器...
春秋饕餮紋分襠銅鼎 春秋饕餮紋分襠銅鼎是一件春秋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春秋饕餮紋分襠銅鼎高19.6厘米,寬14.5厘 米。
青銅鼎多為圓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足的。鼎口處有兩耳。對銅鼎的擁有和使用,是奴隸主身份等級差別的標誌之一。在周代,就有所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數量的規定。隨著這種等級、身份、地位標誌的逐漸演化,鼎逐漸成為了王權的象徵、國家的重寶。統治者往往以舉國之力,來鑄造大鼎。...
這件“息”銅鼎,直口,沿寬,圓腹分襠,三足柱形。腹部飾有獸面紋,雲雷紋填地。該鼎內壁鑄有一字銘文:息。其字形由兩部分組成,上部類似鼻子的圖形以及三個豎直的筆畫代表著鼻中的氣流。故而,息字原本的意思為氣息、呼吸。器內鑄“息”字,應為古息國的族徽標記。根據文獻記載息國是西周時期的諸侯國,...
前西關商代遺址位於河北省藁城市前西關村西南。遺址面積現存約有1260平方米。遺址為一個土崗,當地農民稱之為“狗塔子”,其文化內涵為商代殷墟晚期。1975年,文物工作者對該遺址進行過調查,採集有陶鬲足、深腹盆口沿等,當地農民捐獻了遺址內出土的牛首穿帶紋壺、饕餮紋銅鼎、銅爵、銅觚、夔龍紋曲內戈、單穿...
《山西珍貴文物檔案-12》是2019年12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作者是山西省文物局。圖書目錄 商饕餮紋圈足銅罍 商弦紋銅爵 西周“共王姬尾”銘雲雷紋立耳銅鼎 西周“中大師作孟姬旅”銘竊曲紋雙附耳附三獸圈足銅盤 西周“叔伐父”立耳銅鼎 西周“叔向父”瓦紋銅蓋簋 西周“姬□”獸面紋立耳鬲形銅鼎 西周...
斝為筒腹、口外侈,雙菌狀柱,柱頂飾渦紋,平底,三角錐足,腹部上下各飾一周饕餮紋,上下對稱,共三組,通高33厘米,口徑18.1厘米,腹徑13.8厘米。值得注意的是,兩件器物的表面都呈鐵鏽色,顯然是含鐵較高,這和銅陵出土的銅鼎、編鐘等青銅器都有鐵鏽現象相吻合。銅陵礦體中銅礦石含鐵品位比較高,再聯繫...
既有權力象徵的各種銅鼎重器,也有尊、壺、鬲、觥、觚、鐘、燈、爐等各種宮廷禮器、祭器、酒器、盛器和生活用品、陳設品、工藝品,其造型也遍及龍、虎、牛、馬、羊、鹿、象、人、鳥等各種形態和飾物,僅紋飾就有獸面紋、乳行紋、蚊紋、風紋雷紋、龍形紋、龜魚紋、曲折紋、雲雷紋、蟠螭紋、幾何紋、竹節紋...
鬲鼎也稱為分襠鼎,是鬲和鼎的混合體,鼎從商代開始鑄有各式樣的神秘紋飾,多為獸面紋,如饕餮紋、蟬紋、象紋等等,紋飾變化巧妙。容器內部鑄有族徽或祖先的名字。聞名銅器 人面紋銅鼎 高38.5厘米,口長29.8厘米,口寬23.7厘米 1959年寧鄉黃材出土 鼎為炊器,上有兩耳,便於提攜,下有四足,便於加溫。商代...
商乳丁紋青銅方鼎,1974年出土於河南鄭州杜嶺鄭州商城,發現於內城東北部有大型宮殿遺址,內、外城之間的手工業作坊遺址區,又稱杜嶺方鼎。乳丁紋青銅方鼎共兩件。一件通高100厘米,口徑橫長62.5厘米,縱長61厘米,重86.4千克,方形,深腹,雙耳四足,腹上部飾獸面紋,兩側及下部飾乳丁紋,形體質樸莊重 ,現...
盧龍東闞各莊殷商遺址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東闞各莊村北200米的灤河南岸沙地處,1974年當地農民在該處平整土地時發現,1976年和1979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進行了調查和試掘。歷史沿革 1972年,當地社員在村北200米的灤河南岸沙地上平整土地時,發現了一座古墓,出土饕餮紋銅鼎、乳釘紋銅簋、銅弓形器和金臂釧各一...
8厘米。蓋為屋脊式,提鈕。直頸。腹為四面體,方圈足。通體四角及中間均起棱脊。腹兩側各有一個獸頭形環耳,銜一游環。腹前後兩面都有一獸頭形鼻。通體飾饕餮紋,蓋內有“登屰”二字。該器物形制優美,紋飾繁縟。伴同出土的有銅鼎、銅簋等9件器物。對於研究商文化在遼寧地區的分布,提供了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