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研究

《商鞅變法研究》,王耀海著,566千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本書是國內第一部系統研究商鞅變法的專著。運用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結合商鞅變法的大時代及其基本內容,對商鞅變法進行了系統研究。全書共分四編: “變因”篇探討了商鞅變法的基礎和大小環境,重點分析了社會變革的實現路徑;“變革”篇探討了商鞅變法的具體變革,分析了商鞅變法在哪些方面進行了深度變革;“變果”篇研究了商鞅變法取得的成果;“同變”篇討論了商鞅變法在當代中國變革的過程中的借鑑意義,分析了中國當代實現同權革命的現實可能及其路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商鞅變法研究》
  • 創作年代:2014年
  • 作者:王耀海
  • 字數:566千
作者簡介,本書目錄,

作者簡介

王耀海,安徽宿州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法理學博士。研究方向:法律社會學、唯物史觀。已出版專著:《制度演進中的法治生成》(2013)、《唯物史觀的邏輯探要》(2013)。

本書目錄

導言
一 基於類似
二 研究方法
三 資料綜述
四 研究架構
五 研究得失
第一編 變因
第一章 商鞅變法的歷史必然
第一節 變革時代
一 應時變因
二 變革指向
三 激烈戰國
第二節 變法大勢
一 生產演育
二 郡縣點生
三 法家爭勝
四 軍制演進
五 地域融合
第三節 變法積累
一 李悝變法
二 吳起變法
三 申不害變法
四 變法要件
五 變法模式
第二章 商鞅變法的秦國適域
第一節 弱勢圖存的秦國
一 地理邊緣
二 經濟弱勢
三 政治粗糙
四 社會落後
五 國際擠壓
第二節 秦國的變法適域
一 持續的變法動力
二 較弱的貴族阻礙
三 巨大的變法空間
第三節 秦君的變法推動力
一 特性秦孝公
二 表達底層動力
三 推行變法
第二編 變革
第三章 力利融合:商鞅變法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 法家:商鞅變法的指導思想
一 變法合理性:厚今薄古
二 變法範圍:因時變法
三 變法目標:實現富強
第二節 基本方向:摶力第一
一 變法居其要
二 實力迫切
三 摶力第一
第三節 基本手段:利益誘導
一 利生力
二 利出一孔
三 農戰先行
第四節 基本工具:垂法而治
一 法律關鍵
二 以法治國
三 君權為上
第五節 基本保障:立體盤整
一 全面盤整的必要
二 基於全面弱勢
三 體系化變法
第四章 經濟變革
第一節 田制變革
一廢除井田
二 國有授田
三 彈性私有
第二節 官社一體
一 村社慣性
二 官社一體
三 國控經濟
第三節 重農抑商
一 農業第一
二 商業補位
三 農主商輔
第五章 政治跟進
第一節 君主集權
一 下級侵凌
二 集權必要
三 君主隆起
第二節 縣政直轄
一 設縣直控
二 鄉官護盤
三 里亭托底
第三節 壹心壹刑
一 統一思想
二 等級壹刑
三 刑主賞輔
第六章 軍功拱衛
第一節 軍功爵制
一 軍功趨前
二 軍功必然
三 秦國軍功爵制
第二節 軍功爵實質
一 利益激勵
二 彈性上流
三 適域戰體
第三節 軍功爵制的基礎
一 資源支撐
二 政治支撐
三 軍事強化
第七章 社會匹配
第一節 社會控制
一 戶籍改革
二 聯結底動力
三 統一度量衡
第二節 思想引導
一 統一教育
二 價值聚攏
三 祛除異思
第三節 社會協同
一 小家庭本位
二 移風易俗
三 商賈低位
第三編 變果
第八章 商鞅變法的基本成果
第一節 強力秦國
一 制度革新
二 社會良序
三 強力秦國
第二節 戰時法治
一 規則主導
二 法治走向
三 戰時法治
第三節 中華基因
一 民族融合
二 雙合經濟
三 雙合政治
四 權力經濟
五 大一統趨勢
第九章 變革規律:商鞅變法的成功影響
第一節 深遠成功
一 變法大成
二 戰國示範
三 垂範後世
第二節 契合趨勢:商鞅變法的成功必然
一 趨勢指向
二 順勢而生
三 逆勢而亡
第三節 強為跨越:商鞅變法的成功實然
一 跨越基因
二 大勢緊迫
三 跨越型變法
第四節個體推動:商鞅變法的成功偶然
一 法家成熟
二 君臣能動
三 強秦奇計
第五節 變法規律
一 變法啟動規律
二 變法推動規律
三 變法成功規律
第十章變革方法論:社會變革的成功路徑
第一節 抓住社會需要
第二節 深刻的利益誘導
第三節 上下聯動的改革集團
第四節 打擊既得利益集團
第五節 形成系統步驟
第六節 付出變法代價
第七節 持續突破中的改革成功
第四編 同變
第十一章 同權革命:商鞅變法的邏輯實質
第一節 同權革命
第二節 同權革命後的制度高位
第三節 同權革命的商鞅變法
第十二章 第二次商鞅變法
第一節 類似的變法情境
第二節 第二次商鞅變法的繼續推動
第三節 變法走向:中華基因的乾坤再造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變法圖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