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勢地貌,氣候,區域範圍,保護目標,保護對象,動物資源,植物資源,管理措施,管理機構,管理方式,管理內容,開發利用,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1970年3月,在鮎魚山湖興建鮎魚山水庫,1976年建成投入使用。
2001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鮎魚山水庫基礎上建立商城鮎魚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豫政〔2001〕417號)。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地勢地貌
保護區地處大別山腹地,淮河上游,平均海拔高度188.7米,最低海拔127.7米,最高海拔529.6米,是淮河重要一級支流灌河的發源地,大型二類水庫鮎魚山水庫位於區中央,濕地總面積達到267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6%。
氣候
商城鮎魚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處在北亞熱帶向南暖溫帶及氣候分區線上,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溫暖濕潤,光熱資源豐富,季節分明,雨量充沛,最高氣溫達35℃,年平均降水量1163毫米,無霜期223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010小時,年有效積溫5564℃,全年以東南風居多,冬春多北風和東北風。年平均相對濕度76%,年蒸發量1519.2毫米。
區域範圍
保護區總面積5805公頃,主要包括鮎魚山水庫和庫區周圍山地,其中核心區969公頃,緩衝區面積1148公頃,實驗區面積3688公頃。涉及吳河、鮎魚山、汪崗三鄉和湯泉池管理處的16個村和1個鄉集體林場,保護區東西寬14公里,南北長12公里,保護區邊界長近70公里。
其中林業用地面積2065公頃,濕地(水域)面積2670公頃,其它用地1070公頃。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鮎魚山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北亞熱帶森林生態及濕地生態系統。
動物資源
截至2012年,保護區有各類脊椎動物250餘種,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有金錢豹、白冠長尾雉、藍翅八色鶇、黃嘴白鷺、大靈貓、小靈貓、虎紋蛙、大鯢等40餘種,河南省級保護動物有雙斑錦蛇、豪豬、貉、小麂、大白鷺、畫眉、商城肥鯢、壽帶、豫南小鯢等20餘種。
鳥類中被列為中澳兩國政府候鳥保護協定中保護的候鳥24餘種,被列為中日兩國政府候鳥保護協定中保護的候鳥近114種。2012年,河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在商城鮎魚山自然保護區發現7隻瀕危珍禽中華秋沙鴨。
(圖冊圖片來源)
植物資源
截至2012年,保護區內共有有高等植物140多科,1800餘種,其中木本植物600多種被列為國家和河南省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有10餘種:大別山五針松、金錢松、香果樹、銀杏、鵝掌楸、水青樹、杜仲、天竺桂、黃櫱、紫莖、楠木、青檀、金錢槭、厚朴等。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商城鮎魚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由商城縣鮎魚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管理,為副科級事業單位。保護管理體系為保護處、保護站、保護點三級管理體系。
管理方式
1、設立永久性標示牌(護林碑)。在保護區周邊明顯出,設立永久性標示牌,立碑公示,並標明保護開始時間、面積數量、區域範圍、管護制度等。
2、營林措施。採取保護、造林、封山育林、撫育相結合的措施,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規律,封、造、補、管結合,喬、灌、草結合,以天然更新為主,輔以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所有營林措施報縣林業主管部門批准,按規劃統一實施。
3、設定森林防火宣傳牌,營造生物防火林帶或開設火陰隔道,主動預防和及時撲救森林火災。檢測和防治森林病蟲害。各保護站按年度建立詳細台帳。
4、林地征占用及林木採伐管理。保護區確定重點公益林的森林、林木、林地,有林權證發證機關在林權證書的註明事權等級。保護區嚴格控制征占用重點公益林林地。保護區全境林木全面實行禁伐。
5、建設護林管理房和林道,在原護林站點基礎上改、擴建,儘量不占用林地。
6、保護區各保護站每年度搞好總結,查找問題,提出下步措施,並存檔備案。
管理內容
1、制定保護區總體規劃。
2、定人、定編,加強領導。
3、邊界堪定。
4、加強學習,提高素質,提升管理工作。
5、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範保護區管理。
6、公益林護林員的培訓和選聘。
7、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
8、聯護聯防。設定了1個保護站和1個疫源疫病監測站。
9、配合林業局申報大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
10、濕地資源調查工作。
11、申報中央財政濕地保護補助資金項目。
12、野生動物救護工作。
13、計畫生育、綜合治理等工作。
開發利用
生態價值
鮎魚山自然保護區地處北亞熱帶向南暖濕帶過渡地帶,區內高、中、低山錯落有致,溪流眾多,形成了獨特的森林生態、山區生態、濕地生態和農業生態並存的複雜生態系統,匯聚了南北特有的生物物種,孕育了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中國南北過渡地帶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而且是眾多候鳥遷徙中轉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