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雕塑

中國商代雕塑,所使用的材料有青銅、陶土、玉石、牙骨等,題材主要為人、動物與各種神異動物,有圓雕與浮雕兩種形式。有些是建築上的裝飾,大多數是工藝美術品或器物上的附加裝飾,也有一些是具有獨立意義的雕塑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代雕塑
  • 性質:雕塑
  • 類型:人物形象,人與神怪神物
  • 材料:青銅、陶土、玉石、牙骨等
早期作品,人物雕塑,動物雕塑,

早期作品

在相當於夏商之際的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存中,發現有陶土捏塑的龜紐蓋、蟾蜍、羊頭紐飾等(見二里頭陶塑)。玉製品中有獸面紋柄形器,柄上刻有花瓣紋與獸面相間的紋飾,柄端琢成獸頭,造型優美,代表了當時制玉工藝的最高水平。在稍晚的二里崗文化遺存中,出現更多的小型陶塑作品,有跽坐人像和虎、羊頭、魚及許多龜的形象。捏制手法樸拙,但能相當準確地抓住對象的基本特徵與動態,並注意了造型的完整性。龜的形象很多,可能與當時的迷信觀念有關。

人物雕塑

商代人物雕塑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寫實的或比較寫實的人物形象;一類是半人半獸或人與獸、人與神怪動物組合在一起的形象。
商代雕塑
商代雕塑
寫實的人物形象有的是表現奴隸主貴族,有的是描寫奴隸。表現奴隸主貴族形象的代表性作品有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腰插寬柄器玉人(編號371),跽坐,頭上以□束髮,穿著交領有花紋的窄袖長衣,腰束帶,腹前垂蔽膝。人體各部分比例比較準確,但面部的處理手法是程式化、沒有表情的。殷墟出土的另一玉人立像,拱手,著交領長衣,無華麗紋飾,腰系蔽膝,頭上戴著向前傾斜的高帽,現藏美國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這兩件都是裝飾性的小型玉雕。此外還有安陽四盤磨出土的白石跽坐人像,雙手著地,身軀後傾,上衣下褲,周身刻獸面紋,頭戴箍形帽,表現出一种放肆、隨意的動態。安陽侯家莊大墓出土的白石跽坐人像,頭殘失,著交領衣,束寬頻,垂蔽膝,衣緣刻有勾連雷紋、雙勝紋等紋飾,足纏行□。表現奴隸形象的作品有安陽小屯出土的陶塑男女奴隸像,共3件。盤發戴枷,男像枷手於背後,女像枷手於胸前;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石人(編號376),跽坐,盤發束□。垂蔽膝,全身赤裸,推測為男奴隸像;短辮玉人(編號372),跽坐,短髮,頂心梳辮,全身刻獸面紋等紋飾,可能為文身之女奴隸像。此外,安陽殷墟還出土過青銅人面具、人頭范,五官比例準確,顴部突出,形象寫實。這些人物雕像是古代美術創作中對社會生活的第一次直接表現,尤其奴隸與奴隸主兩個對立階級形象的出現,更具有奴隸制社會意識形態的鮮明特點。
商代雕塑
商代雕塑

動物雕塑

商人社會中盛行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觀,動物也是時人崇拜的神靈,因而石雕藝術家尤其善於表現形形色色的動物世界。
大型的動物石雕多見於王都安陽殷墟。侯家莊出土的石鴨,造型粗重,周身有線刻紋飾,是一種不拘泥原型的再創造,其尖喙和突目勾活了猛禽的本質特徵和兇狠的個性,其餘細部皆被略去,其下雙足粗細不一,是為了支撐平衡,也避免了單調感,其身上的羽毛和雙翼則用線刻紋表示 :這種於圓雕造型中融入圖案裝飾的手法,是商代雕塑區別於史前雕塑而形成獨自風格的顯著特點。商人以鳥為圖騰,所以他們雕刻神秘而有威力的石鴞,作為宮廷建築和貴族陰宅的守護神。
婦好墓中的一件石虎,是用帶條狀紋的紅褐色石料製作的,恰似虎身的斑紋,與“俏色玉雕”的技法同出一轍。可以說,殷墟婦好墓就是一座商代雕塑藝術的寶庫,除了大量的玉雕,其中還有石豆、石鸕鶿、石蟬、石熊、石磬、石牛等精湛的藝術品。這些發現表明,商代藝術既有其神秘莊嚴獰厲的一面,也有表現藝術家熱愛生活和嚮往自然的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