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雕塑

西周雕塑

中國西周的雕塑,繼承商代傳統,而風格傾向於寫實,逐漸淘汰了商代藝術中神秘恐怖的氣氛,出現現實的、理性的因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周雕塑
  • 出土地點:陝西、山東
  • 所屬年代:西周
人物形象,動物形象,羊尊,

人物形象

青銅器中的人物形象雕塑作品,主要有刖刑奴隸守門鬲。已知的有兩件,都是將人物置於具體的生活環境中表現。一件出土於陝西扶風莊白家 1號窖穴。器作屋形,正面有門,左扇門外鑄一守門的奴隸,裸身,頭後有髻,刖去雙足;另一件為故宮博物院所藏,亦作屋形,左扇門外鑄一裸體刖去左脛的男性守門奴隸。這兩件作品直接表現了西周奴隸制社會殘酷的階級壓迫關係,同時,也提供了西周時期房屋的立體形象。青銅人物形象的雕塑作品還有河南洛陽北瑤出土的人形車轄,形象比較寫實,頭戴網狀束髮之物,有纓垂結於頦下,衣方領直裾,雙手置腰間,屈膝而坐(見彩圖人形車轄(西周)河南洛陽出土)。陝西寶雞茹家莊出土的車轅飾,雕一披長發裸上身的人屈四肢擁抱轅端的獸頭,背上刺有對鹿花紋。此外,茹家莊還出土有手持銅箍的小銅人,有的頭上有山字形高髻,底空,可以插嵌,為器物上的飾件。
其他質料的人物形象,比較重要的有洛陽東郊西周墓出土的玉人,頭上梳雙髻,上衣下裳,腰束寬頻,腹前垂蔽膝。甘肅靈台白草坡西周墓出土的兩件玉人,其一裸體,兩耳穿孔,雙手置於腰際;另一件較小,戴高冠,身作錐形,如捆縛之狀,均為獻祭之奴隸形象。
陝西扶風西周宮室建築遺址出土的兩件蚌雕人頭像,深目高鼻,戴有護耳翼的帽子,為中亞人形象。它表明在西周時期,中國已與中亞一帶有交通往來與文化關係。另外山東莒縣出土的青銅鼎形器上鑄有一對男女裸體相對的形象。山東、陝西等地出土的青銅盤類器物,有的以裸人為器足,還鑄出男女性器官,這類器物反映了古代對於兩性關係的社會觀念。

動物形象

西周動物形象的雕塑作品,繼承商代風格而又有西周特色,如陝西江蘇等地出土的犧尊(或稱犧觥)。其中造型最為繁縟的是陝西長安張家坡井叔墓所出的青銅□中犧尊,器作立獸形,有雙角,圍繞獸的頭、頸、背、臀部,裝飾有立體的一虎、二龍、一鳥,獸身遍飾饕餮、夔龍等紋飾。器形的華麗在西周時期的作品中是罕見的,但過多的裝飾,卻使得造型的整體性有所欠缺。
多數作品則表現出明顯的寫實傾向,如遼寧喀左旗馬廠溝出土的青銅鴨尊,為周初燕國銅器,口開於背,整體為寫實的鴨形,身上也只有簡單的浮雕與線刻紋飾。同時期鳥類形象的青銅器尚有大保鳥卣(今在日本)、守宮鳥尊(今在美國),以及陝西寶雞出土的三足鳥等,都比較寫實。江蘇丹徒西周墓出土的鴛鴦尊,造型洗鍊、秀美。南方出土的器物多以水鳥形象為裝飾,表現了南方青銅器的地區性特色。
獸類雕塑形象有陝西眉縣李村出土的□駒尊,為貴族□參加周王舉行的“執駒”之禮受賞後,出於為紀念目的而鑄造的,作者相當準確地表現了馬的全身比例和身體結構,顯示出周代工匠藝術家的寫實能力已有一定水平。屬於此類出於紀念性目的而創造的寫實動物形象的作品還有己侯貉子卣,在卣蓋與頸部各飾一圈浮雕的鹿紋,鹿回首而臥,形象生動。西周獸形動物雕塑數量較多,比較重要的尚有:傳為陝西寶雞出土的一對虎尊(今在美國),長身垂尾,結合軀體部位,飾以不同的斑紋;陝西岐山賀家村出土的牛尊,寶雞茹家莊出土的象尊、羊尊等。這些雕塑性質的青銅器,有的製作比較粗簡,也不十分注重肖似,但紋飾都是幾何形圖案,沒有過多的神秘氣氛,在樸素的形式中別有一種生動的情態。西周的玉器中也有一些動物形作品,形象也很生動,但種類、數量、藝術水平均未超過商代。

羊尊

(陝西寶雞茹家莊出土)
西周青銅器上的浮雕紋飾有新的創造。如天亡簋等器物上的卷體夔紋、頌壺上的蛟龍紋,寬厚流暢,單純而又富於裝飾性,和商代的直線為主的紋飾具有不同的審美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