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洛陽

商代洛陽

商代洛陽地區的經濟仍以農業為主,生產工具仍以石。蚌製成,有斧、鏟、鐮、刀等。除了耒耜之外,可能已出現了牛耕。甲骨文有“犁”是牛拉犁耕田的反映。農業生產者主要是“眾”和“眾人”,是農業奴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陽
  • 外文名:Luoyang
  • 年份: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商湯滅夏,偃師商城遺址的發現,商代洛陽地區的經濟和科學技術,

商湯滅夏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這是《詩經·商頌·玄鳥》中的詩句,說的是商的始祖契的母親簡狄吞玄鳥卵而生契的神話故事。《史記·殷本記》也記載:“殷契,母曰簡狄,有女戎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這個故事似乎有些荒誕不經,但正好反映了當時還處在“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會的實際情況。商族原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部落,玄鳥(燕子)可能就是這個部落的圖騰。《世本》有“契居番”的記載。“番”就是“亳”,在今河南商丘附近(一說在山東滕縣)。其子昭明遷居砥石(今河北氐水流域),昭明子相土又遷居商丘。相土以商丘為中心,把勢力伸張到黃河下游的廣大地區、泰山附近,以及渤海沿岸,後來被稱為“相土之東都”。此後,商部落的農業日益發展。相土的曾孫冥“勤其官而水死”,冥既為治水而死,自然是為了發展農業。冥子王亥時,開始用牛負重,在各部落間進行貿易。有易氏奪取了王亥的牛,殺死王亥,雙方發生衝突。後來,王亥子上甲微藉助河伯的兵力,打敗有易氏,殺死有易之君綿臣,進一步擴大了商族的活動範圍。到湯時,商的實力更強。湯任用伊尹為相,積極進行滅夏的準備。湯都鄰近有葛(今河南寧陵縣北),是夏的屬國。因而湯先把葛國滅掉,緊接著又滅了夏的屬國韋(今河南滑縣東)、顧(今河南范縣東南)、昆吾(今河南濮陽市東)等國。不久,湯對夏桀發動了進攻,夏商兩軍大戰於鳴條(今河南封丘東),把夏兵打得落花流水。桀帶領殘兵敗將向東南潰逃,最後死於南巢(今安徽巢湖市東北)。
對成湯完成的建國大業,商人歌頌道“古帝命武湯,飛域彼四方。方命厥後,奄有九有。”譯成白話大體是:“上帝命令武王成湯,治理本土和天下四方。遍告四方諸侯,盡有天下九州。”
商湯滅夏以後,遷都西亳,建立了商朝。商朝不僅牢固地控制著黃河中下游地區,而且遠處四方的氐羌部落也都向商稱臣。《詩經·商頌·殷武》說:“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這就是商湯時國力強盛的真實寫照。

偃師商城遺址的發現

商湯的都城西毫究竟在哪裡?向來是一個聚訟紛紜的問題。孔子的《尚書·序》說“湯始居亳”,《尚書·立政》篇提到“三亳”,唐代孔穎達在《尚書正義》中引晉代皇甫謐的《帝王世紀》說:“蒙的此亳,谷熟為南亳,偃師為西亳。”1984年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隊在河南偃師縣城西發現了一處商代早期的都城遺址,規模宏大,而且恰好有一條叫“屍鄉”的溝橫穿城址。經過對考古發掘資料和古文獻的研究,初步斷定這座古城址就是商湯所都的“西亳”。
偃師商城遺址北依邙山,南臨洛水,坐落在今偃師縣城西不遠,西南距二里頭遺址約6公里,建在洛河北岸稍稍隆起的高地之上。整座古城分為早期小城和晚期大城兩部分。早期小城城牆大體呈長方形,北牆中段向南凹進,東城牆中段向東凸出,西牆中段向東凹進。四面城牆的中部各有城門一座。城內正中偏南有一座宮城,宮城兩側有通向東西城牆外的地下水道,西有府庫,城外東北部有鑄銅作坊。這裡的主體宮殿建築、城門和水道,均採用左右對稱的方式布局。晚期大城是在早期小城基礎上擴建而成的,首先是從內外兩側加寬小城的南牆、西牆和東牆的南段,然後沿西牆往北延伸新築城牆600米,再東折而行;小城東城牆中部沿湖泊岸邊往東北方面新築一段城牆,繼而北折與新築的北城牆相接。新築的大城總體呈東南收縮的刀形。除小城東、西、南三座城門繼續延用外,又在大城的北牆和西牆的中部各設城門一座,南北城牆大致對稱,在東牆還建有與西牆相對應的兩座城門。新擴建的大城還改造擴大原宮殿區,並新修了六號宮殿區和二號建築(府庫)的中層建築,又在宮殿區東北新建了三號建築(府庫)。這座城址的一座西城門已經考古發掘,包括城門和馬道兩部分。城門在馬道之北。城門中間是門道,門道兩側各有一條夯土牆,裡面有木柱的痕跡,說明城門道的上面可能有頂部建築。城門道的下面有很厚的路土,十分堅硬。馬道在城門道的南面,西端較高,和西城牆垂直相交,向東逐漸低下,連線城內大道。馬道也由夯土築成。在城東郊外,即東城牆外側的東南部,發現一處大型水池遺蹟,據推測與城內的排水系統有關。
西亳城內已發現宮城基址,長寬各約200米,略呈正方形,面積達4.5萬平方米。宮城四周環繞2米厚的圍牆,南面正中位置有寬敞的門道。中部有 商湯滅夏
一座長、寬各數十米的宮殿建築基址(第一號宮殿)。左右各有兩座宮殿基址;前面是一條平坦的大道直通南門以外,大道兩側各有數座小型夯土建築基址;後面還有幾座中型宮殿建築基址。這些宮殿建築基址,有的自成一體,有的左右對峙,組成一個龐大的宮殿建築群。

商代洛陽地區的經濟和科學技術

商代洛陽地區的經濟仍以農業為主,生產工具仍以石。蚌製成,有斧、鏟、鐮、刀等。除了耒耜之外,可能已出現了牛耕。甲骨文有“犁”是牛拉犁耕田的反映。農業生產者主要是“眾”和“眾人”,是農業奴隸.甲骨卜辭有“王大令眾人曰:白田,其更年十一月”的記載。這是商王強令“眾人”從事集體生產的記錄。“幽”的本義就是使用三把木耒合力而耕,是眾力耕作的意思。“受年”是祈求神祇,祖先們受以好的收成。甲骨文“田”字作田、田、圉、圈等形,反映出田中有縱橫溝洫,便於排水和灌溉。
商代的農產品主要是黍、稷、麥、稻等。他們還要種植桑、麻,為絲麻織品提供原料。在商代一些青銅器的表面上,還保留著絲織物的殘痕。麻的種植也很發達,商代遺址中不僅發現過麻布,在出十的青銅界上也發現有平紋麻布的痕跡。
商代的曆法是一種陰陽檯曆,有大月,小月和閏月.在商代早期的卜辭中,閏月置於年末,稱為“十三月”,這種方法叫做“年終置閏”。晚期的卜辭也有把閏月放在年中的,如某午是閏九月,則這一年就山現兩個九月,後一個就是閏月。這種置閏月來調整每年的時間,在中國的農曆中,一直延續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