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救國》創刊於1932年,自1933年5月8日第11期起改名為《商人公論》。由商人救國半月刊社編輯並發行。以半月刊形式出版,是商人救國會會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人救國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2年12月
- 出版周期:半月刊
《商人救國》創刊於1932年,自1933年5月8日第11期起改名為《商人公論》。由商人救國半月刊社編輯並發行。以半月刊形式出版,是商人救國會會刊。
《商人救國》創刊於1932年,自1933年5月8日第11期起改名為《商人公論》。由商人救國半月刊社編輯並發行。以半月刊形式出版,是商人救國會會刊。人員編制主要撰稿人有趙振龍 、雁蓀 、逸華、楊良弼、任矜苹等。主要欄目設有...
《商人公論》創刊於1932年,原名《商人救國》;自1933年5月8日第11期起更名為《商人公論》,到1933年12月停刊,共發行17期。由商人公論半月刊社編輯並發行。半月刊,屬於商人救國會會刊。人員編制 張樹德、黎懋根、陳獅、陳虛白、趙振龍曾為刊物撰稿。欄目方向 設有短評、論著、文藝、通訊、會務報告、特載等...
上海商人救國協會 上海商人救國協會是在“九一八”事變後,上海愛國商人主張抗日,批評中國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呼籲對日經濟絕交而組成的救亡團體。出版刊物 1932年12月出版有《商人救國》半月刊。
20世紀初葉,李勉之兄妹的父親李希明,在華北已是頗具名氣的實業家,除與原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周學熙創辦啟新洋灰公司並任總經理外,還在開灤礦物局、唐山華新紡紗廠、秦皇島耀華玻璃公司等企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其“實業救國”的思想對李勉之、李慎之影響甚深。人物生平 1923年,李勉之從德國亞美機械廠進修回國後,即...
譚贊同時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堅信實業救國、實業報國的理想。譚贊開創的食品進口公司(Chinese Noodle Company)以及麵粉廠生意,讓譚氏家族三代人受益。(1910年1月孫中山在美國芝加哥進行革命活動時,台山華僑譚贊、梅喬林、梅光培、梅友伙、梅就、梅斌、梅天守、梅賜璧、梅壽、梅冠豪、梅乃衡、伍頌唐、曹湯三...
在19世紀末提出,以張謇、康有為、梁啓超等為主要代表。他們宣揚此論的同時,否定採取革命手段改變落後生產關係的必要性。實業泛指農、工、商、交通等。簡介 起源 實業救國論在19世紀末已開始出現,到了辛亥革命(1911年)前後成了一種頗為流行的論調。甲午戰爭 (1894年—1895年) 後,陳熾宣稱:今後中國的存亡興...
《抗戰中的民國商人》是團結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秦亢宗 內容簡介 演繹民國名商創業傳奇 彰顯抗戰巨賈救國大義 功成名就,看盡世間錦繡繁華 烽火年代,鍛造高貴民族風骨 秦亢宗,男,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代文學專業碩士生導師,浙江省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長期從事中國傳統文學和歷史研究,具有深厚的文...
弦高是春秋時期鄭國商人,經常來往於各國之間做生意。在國家危難之時,救了鄭國。事跡 弦高之所以著名,就是因為他假裝犒師智退秦軍。魯僖公33年(前627年)他去周王室轄地經商,途中遇到秦國軍隊,當他得知秦軍要去襲擊他的祖國鄭國時,便一面派人急速回國報告敵情,一面裝成鄭國國君的特使,以12頭牛作為禮物,犒勞秦...
電視劇《義商》主要講述東北愛國商人陳天賜等團結一致實業救國,奮力抵抗日本侵略者對東北的經濟掠奪的傳奇故事。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九一八前後,東北愛國商人陳天賜等團結一致實業救國,奮力抵抗日本侵略者對東北的經濟掠奪。上世紀三十年代,東北礦主陳老爺因為不願意與日本地質學家矢田浩合作開發自家礦山上的礦藏...
宋煒臣是中國第一代以實業救國為己任的民族資本家的傑出代表。後世紀念 現莊市勤勇村宋家其故居尚在,但損壞嚴重。光緒年間宋曾出資10萬元銀兩建造宋家祠堂和一座伏龍橋,現這二處建築仍在。宋家祠堂氣勢宏大,雕刻精美。但因年久失修,疏於管理,很多地方已被破壞,而伏龍橋則保存完好。
1897年,禹之謨回到家鄉創辦實業,走實業救國道路。“戊戌變法”失敗後,禹之謨深知倚賴清廷改行新法,實施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是行不通的,遂盟發民主革命思想,積極投入反清鬥爭。1900年,禹之謨東渡日本留學,尋找救國道路。在日期間,他結識了孫中山、黃興、陳天華等人,積極參加中國留學生的各種活動。1902年春回國,...
賈庭修,女,1912年1月10日出生於山東省青州(今益都)一個較為富裕的家庭。父親賈星垣(同盟會會員)早年追隨孫中山。因參加辛亥革命被通緝;後經商,走實業救國的道路。母親劉風格,國小教師,為人善良,有激進的民主革命思想,經常訂閱婦女雜誌,贊成自由、平等、博愛。五卅慘案時,賈星垣夫婦宣傳反帝愛國思想,積極組織...
送子救國 鄭潮炯的妻子鐘彩合總是不斷糾正眾人說法:“我們不是‘賣子救國’,我們是送子救國。社義是送給別人,換回來80元。”兩人的兒女說,老人心裡其實一直很悲痛,多年來無法釋懷。人物紀念 在2023年新建成的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裡,鄭潮炯的事跡被放在第五篇章“鑄就豐碑”區域的中心位置,成為陳述江門籍...
給香港大學捐贈10萬元;給嶺南大學捐了一座二層的“耀軒樓”;1910年,江南開勸業會,張氏兄弟帶頭捐款30萬,以倡導“實業救國”。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同鄉、同盟會會員謝逸橋的發動下,張鴻南曾捐了一筆巨款支持孫中山領導的革命起義,在其“大力相助帶動下,南洋華僑由是踴躍輸將”。為此,民國成立後,孫中山...
該劇以國共聯合抗戰最為困難的時期為背景,講述了一代精英階層化身紅色商人,以商救國的傳奇故事。該劇於2015年4月14日在遼寧盤錦遼河油田台首播。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是由韓曉軍執導,楊爍、蘇青、練練領銜主演的年代劇。該劇以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新世紀為背景,講述了張利軍等一群一心報國的...
1936年參與發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任常務理事。同年11月,因救國會“七君子”案被捕入獄。1937年9月出獄,任職於經濟部農本局。1938年任江西調整米谷聯合辦事處協理。1939年起在軍事委員會第三戰區從事二線屯糧工作,先後任第三戰區經濟委員會專員、糧食管理處副處長、軍糧巡迴督察團主任、省際貿易聯合辦事處總...
李肇基(1891—1930)一名保維,字子藩,山西省忻州市靜樂縣段家寨鄉五家莊村人,出生於商人兼地主家庭。李肇基從小在私塾讀書,1909年考入太原山西大學,讀書期間,深受進步思想的影響。畢業後,因不滿列強橫行、軍閥混戰的動盪政局,毅然選擇教育救國之路。1920年(民國9年)創辦靜樂第三高級國小,1922年又創辦靜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