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庭修,女,1912年1月10日出生於山東省青州(今益都)一個較為富裕的家庭。父親賈星垣(同盟會會員)早年追隨孫中山。因參加辛亥革命被通緝;後經商,走實業救國的道路。母親劉風格,國小教師,為人善良,有激進的民主革命思想,經常訂閱婦女雜誌,贊成自由、平等、博愛。五卅慘案時,賈星垣夫婦宣傳反帝愛國思想,積極組織工人募捐,支援上海工人運動,並組織本城的工人、商人,不給洋人做事。父母的愛國行為,從小就在賈庭修的心靈中打下了烙印,受到了愛國思想的薰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賈庭修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12年
- 逝世日期:1945年
- 職務:革命者
- 出生地:山東省青州
人物生平,逝世經過,
人物生平
1926年,賈庭修考取了北平貝滿女中。她在校學習刻苦,成績優良,並經常讀一些進步書刊,特別是魯迅、郭沫若、冰心等人的作品,使她逐步接受了一些新思想,對舊社會的黑暗有了一些認識。她愛看一些古代俠義小說,崇拜綠林豪傑,讚賞古代那些殺富濟貧,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不畏強暴,主持正義的俠義行為,曾幻想將來做一名殺富濟貧的俠士英雄。
1929年秋中學畢業後,按照父親“實業救國”的願望,賈庭修考上了北平大學工學院紡織系。當時,北平大學在地下黨和進步師生的帶動下,不斷鬧學潮,反對當局腐敗賣國政策,進行罷課,遊行示威。賈庭修在這裡結識了杜寧遠等一些共產黨員,並與學生領袖鄭林楓接近。在這些黨員和進步學生的幫助和影響下,賈庭修逐漸對共產黨及其進步思想有了初步認識,開始從實驗室里走出來,投身到火熱的革命鬥爭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賈庭修積極參加了愛國救亡運動。她曾代表北平婦女會去熱河慰勞義勇軍,在這些活動中得到了鍛鍊,對革命思想有了進一步認識。但她還沒有放棄走實業救國的道路。1933年夏,賈庭修大學畢業後,抱著實業救國的願望,走出了校門,踏入社會。
當時的社會,並沒有在賈庭修面前鋪展一條平坦的大道。由同學介紹,她去安徽泗縣中學教書。在半年的任教中,她從學校的黑暗,看到了當時社會制度的腐敗。同事們終日打牌酗酒,學生參加老師的派別鬥爭,她不願沾染這骯髒習氣,於是一氣之下辭職到了北平。
1934年8月,在母校系主任的幫助下,賈庭修滿懷著希望到了太原西北毛織廠,打算在那裡大幹一場,實現自己的理想。
西北毛織廠是個新建廠,對賈庭修這樣的技術人員非常重視,她去後不久就被任命為粗紡部技工(相當現在的工程師)。住在女青年會中(普通民房),接觸到了工人,賈庭修對工人的勞動條件和生活狀況表現了極大的同情。她親眼看到廠主為了盈利,不顧工人死活,拚命地延長勞動時間和增加勞動強度,工人一個個日漸黃瘦虛弱。賈庭修感到廠中營業愈好,加工愈多,工人苦難愈重,罰工和開除威脅著每個工人。可是,為了盡職盡責,賈庭修不得不去替廠方督促工人生產。她在自傳中寫道:“做了廠主壓迫工人的工具,我在這種情況下,做了廠方的劊子手,由人道主義出發,而同情工人,反對資方,故願參加革命,推翻舊制度。”這期間她沒找到黨,找不到革命的出路。賈庭修痛苦極了,嚴酷的現實使她走實業救國道路的希望破滅了。
思想上的痛苦,使得賈庭修對工作只能敷衍,終日看書報雜誌,無所事事,消磨時光。
1935年冬,紅軍東渡黃河,逼近太原城。北平學生運動影響了太原,工人、學生興高采烈,抗日救亡熱潮異常高漲。太原地下黨成立了一些抗日救亡學術性組織,如“世界語學會”、俱樂部等,宣傳黨的抗日救國主張,擴大黨在民眾中的影響。這時,賈庭修出於愛國赤子之心,積極參加了黨的外圍組織——“世界語學會”。在“世界語學會”活動中,結識了不少進步人士和地下黨員,如馬琰(當時青年團員)及亞馬(共產黨員)和溫玉梅。在她們的幫助和影響下,對黨的政策有了一定認識。賈庭修開闊了眼界,積極活動,在俱樂部里教工人識字,宣傳抗日救亡愛國思想,在工人中傳閱黨的刊物《紅旗》,對本廠中的進步工人和地下黨員的進步活動給予積極支持和掩護。有一次,進步工人劉毓秀,身上帶著黨的刊物《紅旗》,正趕上廠中因丟毛線而被搜查。賈庭修知道情況後,急中生智,馬上讓劉毓秀佯裝拉肚子,從後門去廁所把檔案藏好,使劉毓秀安全通過了搜查。
還有一次,劉毓秀的活動被特務發現,準備逮捕她,賈庭修得知後,迅速把訊息告訴了劉毓秀,並給了劉一些錢,讓劉很快離開廠子,脫離了險境。賈庭修就這樣以自己在廠中的地位和身份,保護了革命同志。
賈庭修因地位顯要,活動易暴露,她就每天去20里地外的晉華煙廠工人夜校義務上課,教工人識字,宣傳新文化、新思想以及黨的抗日主張,大大提高了工人的文化水平和政治思想覺悟。
經過這段社會實踐,在黨的影響下,賈庭修思想進步很快,真正認識到由於舊中國的黑暗,制度的腐敗,“實業救國”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國富民強,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才是惟一出路。她堅定了這一信念,於是拋棄了個人的家庭地位,決心要找到黨,走革命的道路。
1936年春,賈庭修和陳舜英一起辭職,去北平找黨的組織,由於聯繫失誤,未能接上關係。後經人介紹去河北深縣女子職業學校任教。在任教期間,她們繼續通過各方面關係尋找黨的組織。
第二年夏天,賈庭修的好友溫玉梅,在太原向安志藩(當時任中共北方局秘書)介紹了賈庭修、陳舜英的情況和她倆尋找黨組織的迫切心情。安志藩向北方局反映了此事,溫玉梅電賈、陳回太原。1937年七七事變前幾天,她倆到了太原。北方局領導彭真找她倆談了話,批准了她倆的入黨申請。隨後,她倆去石家莊李雪峰處補了入黨手續,她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入黨後,賈庭修在石家莊加入了抗敵後援會,同國民黨侯汝庸鬥爭,9月又去深縣領導了學生救亡運動。不久,賈庭修隨平漢省委和正太路委,到陽泉參加了工人游擊隊,從事礦工工作。由於敵情緊急,賈庭修輾轉於太原、陽泉、和順、遼縣等地,參加了開闢晉東南的工作,歷任和順縣委和遼縣縣委組織部長、民運部長。這段時間雖不長,但她為黨做了大量的工作,從訓練協理員、培養幹部,到深入農村組織自衛隊、農會,推行合理負擔,以及擴軍,改造縣區政權,建立黨的組織,發動民眾,粉碎敵人九路圍攻等,她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她熱情奔放,情緒高昂,不怕苦、不怕累,工作時間不分白天黑夜,很少休息。
1938年7月,她與郭森等一起從山西出發回冀南。當時,大路都被敵人封鎖,只好走崎嶇不平的山路。為了照顧女同志,郭森雇了一頭小毛驢讓她騎。她看到大家都帶著很多東西,負擔很重,就讓小毛驢馱著東西,繼續堅持步行。她邊走邊鼓勵大家說:“過一個山頭,少一個山頭,山頭再多,我們腳不停步,總有盡頭。”
到冀南後,賈庭修參加了地聯會,不久與李菁玉結婚。8月,賈庭修去南宮任縣委書記,是當時冀南的第一個女縣委書記。她運用自己在遼縣工作的經驗,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大力加強黨的組織建設,不長時間內就把全縣黨員發展到2500人,普遍建立了農村黨支部,全面加強黨的領導。
1939年2月,南宮縣淪陷之前,賈庭修親自帶領幾萬名民眾拆城牆,挖路溝,改造地形,為日寇占領後開展游擊戰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月,賈庭修去北方局黨校學習,改名杜光。在黨校里,她通過聽朱德、楊尚昆、傅鐘、陸定一等人的親自講課,比較系統地學習了馬列理論知識和黨的歷史。她在黨校一面刻苦學習,一面結合冀南的實際情況,提出了許多工作建議,如幹部理論學習要進一步加強,領導幹部要帶頭,使學習經常化、制度化;對民眾的文化、政治、思想教育,要做得更加紮實,不要滿足表面上的轟轟烈烈;要重視財經,整頓財經工作,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等等。這些建議對開展和改進冀南工作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1939年年底,賈庭修結束了黨校的學習生活回到冀南,任冀南區婦委副書記。她提出為激發婦女抗日熱情,必須提高婦女在家庭和社會的地位,發動組織婦女參加生產勞動。
為了改進領導,冀南區黨委決定搞實驗縣,通過抓點帶面,進一步推動全區各縣的工作。1940年3月,賈庭修作為區黨委工作組成員去威縣搞實驗縣,並被任命為威縣實驗縣縣委書記。
這時正是討伐頑軍石友三之後,廣大民眾因遭受石軍的嚴酷摧殘,強烈要求對叛軍的殘餘分子予以打擊。賈庭修和縣委順應民眾的要求,堅決鎮壓了那些罪惡多端、殺害革命幹部和民眾的反動分子,群情為之大振。接著,她領導縣委開展了減租減息和僱工增資鬥爭,減輕了民眾的經濟負擔,改善了僱工的生活條件,提高了僱工的政治地位。同時又開展了整理土地,清查黑瞞地的鬥爭,維護了貧農中農的利益。民眾的抗日熱情非常高漲,紛紛報名參軍參戰,在很短時間內全縣擴大正規軍1300人,並建立了13個縣、區游擊隊,加強了武裝力量。
1940年上半年,冀南區黨委召開了段蘆頭會議,會議片面強調反“左”,否定以前的工作,這給站在第一線的幹部和民眾潑了冷水。特別是上級的錯誤決定,傷害了自己的同志,賈庭修與威縣的大多數幹部想不通,在會上賈庭修據理相爭,堅持真理,為此與自己的愛人李菁玉的關係一度很差,以至鬧到要離婚的地步。但賈庭修為了革命,為了工作,為了追求真理,堅持原則,把個人感情置之度外。
1941年,日寇回師華北,實行“治安強化”,軍事上實行面的占領,修公路,設據點,頻繁“掃蕩”,對根據地實行分割“圍剿”,企圖消滅抗日武裝力量。在這種緊急情況下,賈庭修根據上級決定,將游擊隊全部過渡為正規軍,這樣使地方武裝力量大大削弱,根據地變為游擊根據地,困難更加嚴重。賈庭修並沒有被困難所嚇倒,繼續組織民兵武裝,在很短時間內,重新發展到1400人,800條槍,壯大了地方武裝。縣委領導任光亞,去賀釗工作時被捕,壯烈犧牲。訊息傳來,賈庭修悲痛萬分,不顧個人安危,親自帶人去賀釗據點搶回了任光亞的屍體,予以安葬,並號召全縣人為任光亞復仇。
1942年1月28日,中央頒布土地政策。此時,賈庭修已任冀南婦委書記,她與陳星野、張漢濤去威縣馬房一帶敵占區,就威縣社會勢力的變化,黨的發展和土地問題作了調查,寫出了《威縣社會勢力之分析》、《威縣農村階級之分析》等文章,發表在《平原》上。隨後敵人四次實行“治安強化”運動,環境日趨艱苦。為了隱蔽支部,對付敵人的“自首政策”,賈庭修又去南宮縣做調查研究工作,並與南宮縣委共同研究決定了對漢奸、叛徒、敵特的對策,及整理恢復支部的辦法。不久,南宮工作有了轉變,重新打開了局面。同時賈庭修根據調查情況寫了《南宮縣敵人之特務流氓政策》、《土地問題之研究》,發表在《平原》上,對扭轉當時的工作局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二九”以後,環境日益變化,冀南根據地對敵鬥爭更趨激烈,幹部民兵犧牲很多。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同志要求上山保存力量,賈庭修極不贊成。她認為根據地是我們開創的,堅持根據地要靠我們去鬥爭,困難時脫離民眾,對不起父老鄉親。越是困難時期,我們越要與民眾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難。在這種感情支配下,賈庭修一方面深入民眾做細緻的發動工作,一方面到基層去做調查研究。
9月28日,賈庭修回二地委報告工作之際,路經冀縣時夜宿北馮召村,正趕上敵人“掃蕩”,不幸被捕,押解冀縣城內。
審訊時,日本鬼子用槍打、火烤,使用種種酷刑,逼她交出槍枝、檔案,說出黨的領導人下落。賈庭修泰然自若,堅持說自己是北內漳一個國小教員,來這裡看病的。幾次審訊,口供始終如一。敵人從她嘴裡得不到什麼口供,只好長期把她關在牢里。
1943年11月19日,經組織多方營救,賈庭修終於脫險出獄,回到黨的懷抱,結束了獄中一年零三個月的鐵窗生活。
出獄後,賈庭修身體虛弱,全身浮腫,行動不便,回家休養了一個月,未等身體康復,就抱病去太行參加了冀南區黨委的整風。在整風學習中,她主動向組織交待了獄中生活,接受了黨對她在被捕過程中的審查。經組織多方審查確認,賈庭修在獄中堅貞不屈,秉節自勵,沒有暴露身份和黨組織,並為黨做了大量的工作,充分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氣節和情操,黨組織批准她在獄中一年零三個月的黨齡,對她在獄中的表現作了高度評價。
逝世經過
1944年8月,賈庭修再次到黨校學習。由於出獄後身體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加上緊張的整風學習,她不久病倒,並在病中寫完了自傳。她在自傳中寫到“被捕中組織上對自己那樣關心,應盡畢生之力以報黨。”她看到整風后同志們都像猛虎一樣工作,而自己卻躺在病床上,心裡感到非常痛苦。
經醫生診斷,賈庭修得的是嚴重的心臟病。當時,組織決定全力醫治她的病,但她想到的卻是黨在戰爭環境中經濟上的困難,應為黨節約每一個銅板,以便多造子彈消滅敵人。在她病情危重時,仍堅持少花錢,不吃貴重藥,不打針,就連藥棉用過後也讓護士保存起來,以備下次再用。她這種公而忘私的革命品格深深打動了周圍人的心。
丈夫在病床前問她:“怕死不怕死?”她說:“人還能不怕死嗎?不過我死是不甘心的,因為還有整風后的抱負沒有完成。今病如此,我覺得死也沒有什麼遺憾了,我對得起黨,對得起人民。”她就是這樣帶著未完成革命抱負的遺憾,帶著對黨對人民的依戀難捨之情,於1945年11月11日下午2時40分辭世,時年3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