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學術成果與交流,人才培養與招生專業,研究中心,實驗室,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測繪遙感實驗室,城市規劃信息技術實驗室,城市規劃模型製作實驗室,測量實驗室,綜合自然地理實驗室,環境監測實驗室,遙感與製圖實驗室,地理標本陳列室,地質地貌實驗室,自然地理實驗室,精密測量實驗室,普通測量實驗室,城鄉規劃繪圖實驗室,特色專業介紹,機構設定,學生組織及社團,發展定位,
學校簡介 商丘師範學院環境與規劃學院 教學、科研力量雄厚,設有地理科學系、測繪工程系、城鄉規劃系和旅遊管理教研室,下設
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 、測繪遙感實驗室、城市規劃信息技術實驗室、城市規劃模型製作實驗室、測量實驗室、綜合自然地理實驗室、環境監測實驗室、遙感與製圖實驗室、地理標本室(土壤、動植物標本、岩石)、地質地貌實驗室、自然地理實驗室、精密測量實驗室、普通測量實驗室、城鄉規劃繪圖實驗室等15個實驗室。實驗室裝備有先進的教學儀器和科研設備,具有進行土壤、植物、沉積物、岩石、水理化性質分析以及3S套用與開發、城市規劃和設計等先進儀器設備。在校普通本科學生900多人。
地理科學專業 為
河南省特色專業 、
河南省專業建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人文地理為
河南省重點學科 ,
環境與規劃實驗教學中心 為河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測繪遙感與城市空間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自然災害預警與防控研究中心 為校級科研平台,擬建
河南省環境與健康工程研究中心 。
學術成果與交流 環境與規劃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職教師4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人,博士14人、碩士22人。教師中有多人曾獲得“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百名一線技術英傑”、“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人”、“商丘市拔尖人才”、“商丘師範學院教學名師”、“商丘師範學院教學新秀”等榮譽稱號。近四年來,學院教師主持了9項教學改革項目,發表教學改革論文15篇,為各專業教學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借鑑。2010年、2011年、2012年連續三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2014年考研錄取率達到44%,居全校第一名;2015年考研錄取率35%,居全校第二名。近四年來參加學校教學技能大賽的12名同學全部獲獎,其中4人獲得一等獎,6人獲得二等獎。07級學生倪佑利獲河南省2010年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省級一等獎;08級學生孫喆獲河南省2011年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省級一等獎;10級學生班麗寧獲河南省2013年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省級一等獎;11級學生馬麗獲河南省2014年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
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和院領導的積極帶領下,經過多年建設,學院在科學研究方面逐漸形成了自身優勢和明顯特色。在學術群體方面,已形成一支以史本林教授為代表的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實力較強、水平較高、高職稱、高學歷、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科研團隊;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以省部級規劃重點項目為主要支撐的一批高檔次的系列科研成果,近年來,學院教師共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項目以及河南省科技廳、
河南省教育廳 和地方政府委託項目40多項,項目研究曾獲得河南省一等獎、二等獎多項,出版著作16部,發表論文200餘篇。
環境與規劃學院國內外學術交流頻繁,與美國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
河南大學 、商丘市城市規劃管理局、商丘市公路局規劃設計院、
商丘市旅遊局 等相關機構保持著長期穩定的交流與合作,先後邀請了10多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到學校做學術報告,學院教師經常參加進修、學習、講學、考察、合作研究、參加各類學術會議。廣泛的交流與合作提高了該系的學術水平和學術地位,提高了師資隊伍素質,為學院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十分有益的基礎。
史本林教授、張竟竟教授、李治國博士、張詩玉博士、梁春玲博士、朱新玉博士先後獲批五項國家級科研項目。
2015年12月,教育部“國培計畫”培訓專家、
東北師範大學 博士生導師
袁孝亭 教授作題為《教給學生認識區域的方法》的專題講座。
2015年11月,
南京大學 博士生導師
甄峰 教授應環境與規劃學院邀請作題為《城市大數據研究與智慧城市建設》和《宜居城市建設理論與實踐》的專題學術報告。
2015年6月,
西北大學 博士生導師段漢明教授應環境與規劃學院之邀作了題為《城市規劃理論的淵源、流變及發展趨勢》和《控制性詳細規劃與城市設計導入》專題學術報告。
2014年11月,商丘師範學院聘請中國農業科學院楊秀春博士為特聘教授。
2014年9月,美國
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 生態學終身教授
李百鍊 、
中國農業科學院 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
楊秀春 應我校環境與規劃學院邀請,分別作了題為《Multifunctional Landscape Complexity and Sustainablity》、《土壤風蝕研究前沿及進展》的專題學術報告。
2014年9月,張延偉博士參與制定《貴州省高速交通旅遊服務設施建設行動計畫及貴廣鐵路經濟帶發展專題研究報告》,該項目支撐貴州旅遊發展的交通服務體系規劃,並參與貴州省各地市的調研,與各地市州領導進行了交流。
2013年3月,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翟翊教授和
淮海工學院 焦明連教授應我校環境與規劃學院之邀分別作了題為“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解讀”和“礦區地表形變監測研究”的學術報告。
2012年10月,
中國科學院 地理與資源科學研究所副編審、
《地理學報》 (英文版)常務副主編趙歆老師應邀為我院師生作了一場《<地理學報>研究領域及對稿件要求》的專題學術報告。
2011年11月,我院
李學鑫 博士應邀參加由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聯合河南省發改委經濟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黃河分會、
河南大學宋文化研究院 舉辦的第三屆“‘黃河學’高層論壇暨黃河流域文化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就黃河流域文化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並主持了分會場會議。
人才培養與招生專業 1、地理科學(師範類,四年制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具備地理科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學校、企業、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管理、規劃等工作的專門人才。
畢業去向:可在中等學校從事教學和管理工作,也可在
環保 、
城建 、
規劃 、
水利 、
旅遊 等部門從事科研和管理工作。
2、地理科學(遙感與 地理信息系統 方向,非師範類,四年制本科)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地理學基礎知識,掌握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接受嚴格科學思維的訓練和良好的專業技能訓練,能在科研、教學、企事業單位和政府相關部門從事遙感與地理信息科學的研究、教學、開發或套用的高素質複合型科技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地圖與測量、衛星導航定位原理與套用、遙感概論、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套用、地理空間分析與建模、地理信息系統開發與編程、遙感數字圖像處理。主要實踐環節:測量學與地圖學實習、面向對象程式設計、空間分析方法與套用、
遙感圖像處理 、科研訓練、畢業論文(設計)等。
3、測繪工程(非師範類,四年制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紮實的測繪基礎知識和技能,能夠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建設、城市和工程建設、礦產資源勘察與開發、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等測量工程、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實施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畢業去向:可在全國各級測繪單位,水利、鐵路、冶金等各大工程局,工程管理、工程監理、工業與民用建築、城市規劃等單位從事測繪、工程施工測量等內外業生產和管理工作。
4、城鄉規劃(非師範類,五年制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具備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城市規劃設計、
城市規劃管理 、決策諮詢、房地產開發等部門從事城市規劃設計與管理、城市道路交通規劃、
城市生態規劃 、景觀規劃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畢業去向:可在城市規劃設計、城市建設、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園林綠地規劃與管理、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部門從事設計、科研、教學、技術業務與技術管理等工作。
研究中心 河南省環境與健康工程研究中心 (省級)
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校級)
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成立於2012年,隸屬於
商丘師範學院環境與規劃學院 。該研究院技術力量雄厚,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5人、碩士8人。成立以來,通過培養和積極引進,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技術團隊。在人才培養方面,該研究院實行“1+2+1”模式,即第一年進行通識教育,第二、三年進行專業教育,第四年進行實踐教育。學生從第二年起進入研究院進行專業學習、見習,第四年在老師帶領下全面參與項目設計。經過三年的產學研合作培養,學生在畢業時刻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實踐經驗、獨立的工作能力,與就業單位實現無縫對接。
測繪遙感與城市空間信息研究中心 (校級科研平台)
測繪遙感與城市空間信息研究中心
自然災害預警與防控研究中心 (校級科研平台)
自然災害預警與防控研究中心是面向環境與規劃學院各專業綜合的研究機構,集專門的自然災害研究與管理綜合人才培養、自然災害科學研究、防災減災科技普及和諮詢服務於一體的綜合型機構,為各級災害管理和市政部門制定災害的日常管理對策和應急預案體系、減災規劃,部署防災、抗災、救災工作和保持自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規劃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本研究平台建立於2014年,建築面積55平方米,擁有天寶差分GPS、YSI6600V2-4-M型多參數水質測量儀、研究型體式顯微鏡、紫外可見光光度計、Dell工作站等大型儀器設備和PCI Geomatica2014軟體,可滿足教學、科研、科普和諮詢等服務需求。
河南省環境與規劃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
實驗室 目前,環境與規劃學院實驗室有:
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 、環境監測實驗室、城市規劃信息技術實驗室、司南北斗衛星導航技術套用實驗室、綜合自然地理實驗室、測繪遙感實驗室、城市規劃模型製作實驗室、測量實驗室、遙感與製圖實驗室、地理標本室(土壤、動植物標本、岩石)、地質地貌實驗室、自然地理實驗室、精密測量實驗室、普通測量實驗室、城鄉規劃繪圖實驗室等15個教學研究型實驗室。實驗室裝備有先進的教學儀器和科研設備,具有進行土壤、植物、沉積物、岩石、水理化性質分析以及3S套用與開發、城市規劃和設計等先進儀器設備。
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 地理信息系統 (簡稱
GIS )屬於地球科學、信息科學、系統科學和非線性科學之間的橫向交叉學科,它以地球科學原理為基礎,運用系統科學和信息科學的技術和方法,進行空間數據的採集、處理和管理。目前,GIS廣泛套用於資源環境、城鄉規劃、管理、測繪、交通、航空等各個領域,無論是政府的行政管理,社會公共服務,企業生產經營,以及實現金融、財稅、貿易、物流等領域的信息化、電子政務、網上教育、網上醫療、智慧型交通,還是防災減災和突發事件等應急系統建設都離不開地理信息系統的支持。
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以地理科學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多學科交叉為平台,以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的套用基礎研究為主,主要用於地理科學、測繪工程和城市規劃專業教師的科研工作及學生的實習。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為: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基本技術和方法,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GIS與RS集成理論與軟體平台開發,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在資源環境等領域的套用。研究內容包括:多源遙感數據獲取與地物識別模型研究;
地理信息系統軟體 套用與平台開發;3S集成理論與軟體平台開發等。
主要開設的實驗項目包括桌面GIS的功能與選單操作、數據採集和數據處理、GIS數字地形分析、GIS緩衝、網路和疊加分析、地圖設計與輸出、
ArcGIS 三個套用環境、
ArcMap 數據編輯、ArcMap地圖編輯、空間插值方法;遙感影像認識、遙感影像測量、理解地物光譜特徵、遙感影像目視判讀與製圖、數字圖像處理和計算機分類、航空像片判讀、遙感綜合實驗、專題地圖編制(計算機)。
主要儀器有微機42台,伺服器1台,多媒體投影設備1套,A0掃瞄器1台,繪圖儀1台。主要軟體有ArcGIS、
SuperMap 、
Mapinfo 、
ERDAS 、多媒體教學管理系統、平差軟體和城市規劃相關製圖軟體等。
測繪遙感實驗室 隨著空間技術套用的不斷拓展,3S(GIS、RS、GPS)技術的套用越來越緊密。實驗室為測繪工程、地理科學、城市規劃的本科生教學提供測驗遙感實驗的環境,並為本科生及其他研究人員進行空間數據採集或支持4D產品生產提供研究實驗環境及軟硬體支持,還可以提供3S人員的相關培訓服務。可以滿足測量工程專業的測量學、遙感測量、遙感數據處理、控制測量、測量平差等課程的實驗教學,同時可以滿足城市規劃、地理科學等相關專業課程的教學。該實驗室主要由攝影測量數字圖像處理系統、網路伺服器子系統和
遙感圖像處理 外部設備和專用軟體組成。
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與製圖。實驗室內容包括
數字攝影測量 、遙感圖像處理、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以及3S集成與通信技術集成等。
主要大型設備包括航空攝影技術系統、遙感影像伺服器系統、
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 、圖像處理軟體、噴墨繪圖儀以及工程掃瞄器等。
城市規劃信息技術實驗室 城市規劃專業 主要學習城市規劃、城市交通和市政工程規劃、城市景觀園林規劃、區域規劃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和
城市規劃管理 ,並具有參加土地利用規劃、交通和市政工程規劃,以及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等專業規劃工作的基本能力。“育規劃人才,展城市未來”是城市規劃專業的精神,專業致力於培養能從事建築設計、城市規劃設計、管理和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對城市設計、教學、管理和研究等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
實驗室的主要任務是跟蹤世界先進信息技術,研究其發展趨勢,將其套用於城市規劃、景觀規劃、城市設計、城市和區域管理,為人居環境規劃、發展、保護等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
現代信息技術 手段,是多學科依託信息技術開展研究工作的技術平台,為城市規劃、建築設計高級專業人員提供學習、研究條件。滿足
城市規劃專業 本科生的建築與規劃設計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教學要求和教師的科研要求。
本實驗室是城市規劃技術研究、套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掌握現代技術的城市規劃領域高級人才的基地。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規劃、景觀規劃、城市設計、城市和區域管理、人居環境規劃、發展、保護等相關領域。實驗室的主要研究內容為: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城市規劃、景觀規劃中的套用、遙感(RS)在風景旅遊資源評價、城市發展監控中的套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技術在建築與城市設計中的套用、城市發展與交通分析模型、計算機輔助設計、城市規劃管理、虛擬現實技術(VR)在建築與城市設計中的套用、多媒體技術的套用。本實驗室是多學科依託信息技術開展研究工作的技術平台,為城市規劃、建築設計高級專業人員提供學習、研究條件。本實驗室利用自身的人才優勢,向學術界、社會提供科研成果。
主要軟硬體有:微機、掃瞄器、相機、刻錄機、網路設備,製圖設計軟體AutoCAD、
3Dmax 、Photoshop、Sketchup、ArcGIS、MapInfo。
城市規劃模型製作實驗室 城市規劃模型實驗室作為環境與規劃系城市規劃專業的教學實踐基地,本著為教學服務的原則,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作思維,掌握模型的製作技能。同時,為廣大的模型製作愛好者提供必要的模型展示、模型工具以及相關的技術指導。一直以來,模型實驗室堅持理論指導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努力開拓實踐性教學新思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製作技能,強化學生對建築形體的感性認識,取得顯著成效。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更好地把握空間尺度的關係,滿足建築設計、住區設計和城市設計等課程的教學需要。該實驗室面向城市規劃本科學生開放,擔負著建築模型、建築攝影、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等課程的實驗項目,學生可以利用本實驗室的設備製作建築模型、進行建築攝影的創作,也為教師的科研、生產創造條件。
主要軟硬體有:微機、
工程掃瞄器 、工程繪圖儀、大型電腦雕刻機、雷射雕刻機及電腦刻字機等大型教學設備,以及各類模型製作工具、材料和各種相關製作軟體。可滿足建築、規劃、等相關科目的模型製作要求。
測量實驗室 測量實驗室主要承擔測繪工程、城市規劃等專業《測量學》課程的測量實驗教學任務,測繪工程相關測量課程的實驗及實習教學工作,此實驗室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隨著專業課程的不斷開展和專業人數的不斷增加。實驗室資源配置合理,儀器設備的綜合利用率高,已成為具有開放性、示範性和綜合性的實驗室。目前,測繪實驗室已建立了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極大改善了實踐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綜合套用能力,不斷培養出高素質技術套用性人才。
測量實驗室下設測量分室一、分室二等,其中測量一室存放有全站儀,普通
光學水準儀 。開設全站儀的認識與使用、水準儀的認識與使用、普通水準測量等實驗項目。測量二室存放有普通
光學經緯儀 ,開設有經緯儀的認識與使用、測回法觀測水平角等實驗項目。
目前主要測量儀器有:反射天文望遠鏡、光學經緯儀、測距儀、單稜鏡、儀器箱、小平板儀、動態GPS、基準站主機、移動站主機、靜態GPS、GPS主機、
自動安平水準儀 、三稜鏡、全站儀、電子經緯儀、全站儀、天文望遠鏡等。
綜合自然地理實驗室 綜合自然地理實驗室主要作為自然領域相關課程的實習場所以及提供畢業生進行
論文寫作 的室內實驗地點。
在水文教學方面,目前可提供學生進行一般水質測量訓練,如電導度計、溶氧量計、攜帶式濁度計、綜合水質分析儀、流速計等等。在氣候教學方面,涉及到的實驗名稱包括氣象要素觀測實驗、氣象觀測場和溫度的觀測、濕度的觀測、雲的觀測、降水、蒸發、日照和天氣現象觀測、氣壓、風和能見度的觀測、自動氣象站與衛星雲圖、天氣圖分析;各種基本氣象觀測儀器的使用。在土壤教學實驗方面,涉及到的實驗主要包括:土壤入滲實驗、土壤樣品採集與處理方法、土壤分析樣品的製備實驗、土壤比重的測定實驗、土壤PH值的測定實驗、土壤水分測定實驗、土壤常規養分測定實驗。在《地球概論》實驗教學方面,涉及到的實驗名稱包括天文儀器的使用、太陽黑子的投影觀測、天球儀原理和使用方法、四季星空和重要天象認識、天文望遠鏡原理和使用。此外,也有偏光顯微鏡、
解剖顯微鏡 與立體顯微鏡供土壤觀察使用。
實驗室主要設備有:水力學天平、酸鹼度儀器、真空抽氣馬達、加熱器、攪拌器、離心機、純水製造設備、抽風櫃、電導度計、溶氧量計、攜帶式濁度計、綜合水質分析儀、流速計、風向計、風速計、自動氣象觀測裝置、搖篩機、比重計、土壤酸鹼測定儀、烘箱、電導度計、偏光顯微鏡、解剖顯微鏡與立體顯微鏡、精密車床、標本切片機、研磨機、經緯儀、平板儀、方位儀、水平儀、流速計、土壤採樣設備、土壤測滲計、天球儀、大型活動星圖、
電熱鼓風乾燥箱 、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風速溫濕度計、色度計、數字式多功能土壤分析儀、
空盒氣壓表 等。
環境監測實驗室 本實驗室主要承擔地理科學和城鄉規劃專業本科生的相關課程的實驗教學,以及相關專業教師的研究課題,開展對外科技服務,是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場所。本實驗室集化學實驗、儀器分析和教學研究等功能為一體,是教學和科研的實踐場所,同時也為培養本專業研究生提供研究基地。通過試驗、分析和研究,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環境科學的基本原理、常用手段和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對課堂所學基本理論的理解,培養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實驗室面向全校、面向社會開放。主要實驗項目:交通噪聲監測與評價;污水廠廠區噪聲監測與評價;水中溶解氧(DO)的測定;廢水COD的測定;廢水BOD的測定;水及廢水理化指標測定(濁度、色度、硬度、pH和電導率Vs30及SS);廢水中氨氮、總氮的測定;廢水中部分陰離子的測定(F、Cl、NO
3 、SO
4 );廢水中揮發酚的測定;汽車尾氣檢測(CO、CO
2 、CxHy、O
2 、NOx);廢水可生化性測定實驗;廢水電解氧化還原實驗;紫外光催化降解有機廢水實驗;
顆粒自由沉澱 實驗及成層沉澱實驗。
遙感與製圖實驗室 環境與規劃系遙感製圖實驗室是從事遙感製圖套用研究的專業實驗室,主攻遙感製圖與地圖製圖自動化方向,成為進行計算機製圖教學與研究的重要實驗室。通過多年的建設、改造與整合,實驗室的規模與研究方向得到進一步的深化與完善。目前,該實驗室已形成了計算機地圖製圖,GIS與遙感到地理信息科學的發展道路,形成自身的特色,科研成果顯著,教學水平突出。實驗室發展目標是以
地理信息科學 建設為目標,逐步形成地理信息獲取、處理與認知的研究體系,在GIS與遙感的主要研究方向上有新的突破,在現代地圖學、地理模型、區域數字模擬和技術套用等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將實驗室建設成為省內一流、國內具有重要影響的地理信息科學的教學研究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
遙感與製圖實驗室主要用於GIS專業學生的遙感分析及地圖製作的實習,主要承擔遙感圖像解譯、電子地圖製作和輸出、數據空間分析以及地理信息系統軟體二次開發、以及利用遙感和GIS軟體進行農業估產、環境變化監測、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變化評估等大尺度下的與地理學相關的資源、環境變化等研究。
實驗室主要儀器設備有:立體鏡、航空像片、遙感影像、地形圖、靜態GPS一套、全站儀、經緯儀、
紅外測距儀 、水準儀及三角架、對中桿,主要軟體有ERDAS、ArcGIS、SuperMap、
三維地理信息系統 以及Map Source等。
地理標本陳列室 地理標本陳列室對必修課的實驗項目進行開放。地質標本陳列室可以開放的實驗項目是《地質學》課程的岩石觀察鑑別實驗,使學生掌握如何進行岩石的鑑別,常見火成岩的鑑定、火成岩岩石類型的觀察和鑑定、沉積岩岩石類型的觀察和鑑定、變質岩岩石類型的觀察和鑑定、變質岩鑑定及其成因分析、常見
古生物化石 的觀察。實驗室還有大量植物標本,涉及到的實驗名稱主要包括顯微鏡的使用與植物的微形態觀察、植物種群調查、植物群落調查、植被分層等。
地質地貌實驗室 地質地貌實驗室主要涉及礦物的觀察鑑別,實驗名稱包括顯微鏡的使用、硫化物礦物的觀察和鑑定、氧化物礦物的觀察和鑑定、矽酸鹽礦物的觀察和鑑定。其次,實驗室還有各類地貌模型,涉及到的實驗名稱包括地貌的改變和變遷模擬實驗、常見地貌判讀。
主要儀器設備有:顯微鏡、手持GPS、地質錘、測距儀、地形模型、沉積岩地貌模型、火山地貌模型、風蝕地貌模型、丹霞地貌模型、冰川地貌模型、喀斯特地貌模型、黃土地貌模型、海岸地貌模型、地震模型、礦物標本套系、海拔儀、經緯儀、羅盤儀、對講機等。
自然地理實驗室 自然地理實驗室主要提供給自然地理專業指導老師和學生進行天文方面討論、學習和研究的實驗室。實驗設備包括地球儀、月球儀、天球儀、星象儀和天文望遠鏡等,開設的試驗項目包括:天文儀器的原理和使用、太陽黑子的投影觀測、月球表面觀測、天球儀原理和使用方法、四季星空和重要天象認識等。
精密測量實驗室 精密測量實驗室建立於2009年,承擔測繪專業的教學工作,配合產學研項目,以及測繪
大比例尺地形圖 、沉降觀測、垂直偏差及施工放線,建築物變形觀測等工作。主要儀器設備有:TOPCON全站儀GTS-330N、TOPCON全站儀ES-602G、南方全站儀NTS350等。
普通測量實驗室 承擔測繪工程、城鄉規劃等本科專業的所有普通測量實驗和實習的教學任務。
城鄉規劃繪圖實驗室 城鄉規劃繪圖實驗室為城鄉規劃專業實踐學習的場所,建於2006年,主要承擔《建築繪畫》、《建築設計基礎》、《
居住區規劃設計 》、《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設計》、《總體規劃設計》等課程
特色專業介紹 地理科學
一、建設目標
地理科學專業 長期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教學工作為中心”的原則,按照培養“基礎厚實,特長顯著,一專多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要求,抓住機遇,與時俱進,深化教育教學體制改革,加快學科專業建設和科技創新步伐,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將地理科學專業建設成為具有顯著地方特色、立足豫東、輻射周邊、面向全國具有較高水平的特色專業。
二、專業特色
近幾年來,地理科學專業依託人文地理學學科優勢和特色,凝鍊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兩個學科方向,積極打造以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幹、博士和教授為主體的科研團隊,主動與地方相關部門聯合,以淮海經濟區為主線,開展淮海經濟區旅遊產業地域組織研究;以文化產業集群為紐帶,推進欠發達農區產業結構轉型與新農村建設研究;與市農業局合作,加強豫東農區土壤再生鹽鹼化形成機理與水資源環境回響研究;與市土地局聯合開展豫東土地利用及覆被變化等熱點與焦點問題探討。並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服務了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
三、人才培養
通過構建地理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相融合的立體型、開放式課程體系,《地理科學》專業以創造力開發為核心,著力培養基礎紮實、特長顯著的有較強師範技能和實踐動手能力,能夠從事中學地理教育以及相關部門工作的中高級套用型人才。
1.最佳化課程設定。保證基礎課程的學時、學分,夯實專業基礎;加強師範類學科課程,嚴格考核學生的講課技巧和地理版圖能力;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學時,將理論課與實踐課有機結合,課堂教學與企業實訓有機結合;確保素質拓展課程開設,開拓學生知識視野和實際動手能力。
2.提升課程建設質量。通過篩選和招標立項等方式擬建設2門省級精品課程(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3門校級精品課程(GIS、中國地理、地質學基礎),3門校級優質課程(經濟地理學、區域分析與規劃、水文學與地貌學),其他主幹課程陸續建設成重點課程,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課程體系。
3.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一是鼓勵大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通過參與項目提高學生的科研水平和動手能力;二是與相關企業、中學、管理部門聯合指導(設計)畢業論文,以培養學生實踐經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三是抓好課程設計、畢業實習以及學年論文的工作,加強對學生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4.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在規定專業基礎、專業理論課程教學中,加大實踐性課時,構築專業課程教學的實踐環節,增加野外實踐學時。
四、制度保障
規範的制度建設是業務水平提高的保證。為了加強地理科學特色專業的教學科研管理,我們採取的措施主要有:
1.制定有關規章制度
分別對主講教師的預講、聽課、備課、授課、答疑、作業批改,以及教學檢查、考試、評卷及補考、獎懲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規定。
2.構建老中青教師互促機制
為了幫助年輕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也為了避免年老的老師墨守成規,團隊採用了老中青結合的分組方式,共同負責課程的講授、實習和實驗,相互之間取長補短,相互促進。
3.建立科研與教學的相長機制
通過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的研究,以及要求教師教學與科研並重,並且要將自己和他人的最新科研成果在第一時間傳授給學生等措施,來實現教學與科研的相互促進。
4.構建教學與科研的激勵機制
通過配套經費和現金獎勵,鼓勵教師申報教學科研項目、撰寫教學科研論文、主編教材、著作,從而激發教師從事教學科研的積極性。
5.教學效果的調研製度
定期舉行學生座談會,了解教師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對教學的要求,從而及時改進教學內容和方式。
6.建立教學條件建設的保障機制
積極爭取教學條件建設經費,並且利用重點課程建設經費等,不斷改善教學實習基地以及網路教學條件。
機構設定 黨總支書記:王東平(主持黨務、思想政治和學生管理工作)
黨總支副書記:鄭穎貞(分管學生工作)
副院長:趙文亮(分管行政管理工作)
工會主席:鄭穎貞(兼)
團總支書記:李琳
教學秘書:王珍
實驗室主任:陳文峰
環境與規劃實驗教學中心主任:范況生
測繪遙感與城市空間信息技術工程中心主任:賀振
城鄉規劃系主任:朱玲玲
旅遊管理教研室主任:張詩玉
學生組織及社團 目前,環境與規劃學院擁有學生組織2個:環境與規劃學院學生會、環境與規劃學院
青年志願者協會 ,學生社團3個:晨曦地理協會、悠悠旅遊協會和ME學會。並主要舉辦測繪技能大賽、宿舍安全文明衛生月、導遊風采大賽、周末特色大課堂、觀月活動、ME聊百聊訪談、辯論賽等多姿多彩的校園活動。各學生組織及社團在環境與規劃學院團總支的指導下開展工作,全心全意為同學們服務,為環境與規劃學院服務。
發展定位 環境與規劃學院今後將實施開放性、為地方服務、加強學科交流和資源共享與公平分配的發展策略,引導科研上檔次、上水平,教學出質量、出成效,鞏固提高人文地理學,振興自然地理學,超常規發展測繪工程、城市規劃、旅遊資源開發,努力把該院建設成為省內一流、在國內有一定地位和特色的教學研究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