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觀的解釋

《唯物史觀的解釋》是高一涵所著作品,出自於《高一涵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唯物史觀的解釋
  • 作者:高一涵
  • 作品出處:高一涵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我從前讀塞利格曼(Seligman)所著的《經濟史觀》(Economic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看見他述反對派的批評說:“經濟史觀的學說是一個宿命的學說,是和‘意志自由論’反對的,並且沒有注意到歷史上偉人的重要。”自從唯物史觀的學說輸到東方來,有許多學者也有這樣的懷。日本的中澤臨川在《中央公論》上說道:“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從實踐的方面去看,這種機械和世界觀,一切都受生產的方式束縛,人類的意志在這箇中間是一點力量都沒有了。我們只要拱手無為以待資本主義的瓦解、共產社會的實現那就好了。人類既沒有依從理想、向一定的方面努力的必要,又沒有努力的餘地,乃是無為的天下,乃是最適宜於懶惰者的世界。人類不過是忍著飢餓坐待果實熟了落到口中的懶人罷了。”最近這個問題也在中國的論壇上開始戰爭了。例如胡適之先生在《科學與人生觀》的《答陳獨秀先生》文的末段也說道:“其實獨秀也只承認‘經濟史觀至多只能解釋大部分的問題’,他能不相信思想、知識、言論、教育也可以‘變動社會,解釋歷史,支配人生觀’,那么他盡可以袖著手坐待經濟組織的變更就完了,又何必辛辛苦苦地努力做宣傳的事業、謀思想的革新呢?”不說別人,就是我自己胡亂的寫《歐洲政治思想小史》的時候,也抱著同樣的見解,說道:“歷史的進化都是人類以意識建築起來的。人類意識可以征服自然,指揮自然,至少也能利用自然,使自然順著人類的意志向進化的路上走去。如果人類都睡在那裡,自然自己斷不會有進步的。”這就是我們自己不滿意於馬克思的自然進化的歷史觀的論調。現在少少看過一點關於唯物史觀的學說,才知道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對於個人的努力的問題並沒有十分輕視。因作這篇,想說明唯物史觀並不是一種宿命論。
【注】:以上是原文的部分內容。

出處

此文出自《高一涵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者簡介

高一涵是民國建立後登上歷史舞台的新生代思想啟蒙者、新文化運動與《新青年》群體的重要一員,也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學家與政論家。他少年受傳統教育,青年留學日本,學兼中西。歸國後積極參與新文化運動,先後在《新青年》、《每周評論》、《努力周報》、《現代評論》上發表大量政論文章和短評,並著有《政治學綱要》、《歐洲政治思想史》、《歐洲政治思想小史》、《中國御史制度的沿革》、《中國內閣制度的沿革》和《金城集》(詩集)等。其思想介於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學院派啟蒙思想家之一。其個人著述與人生歷程,體現了轉型時代知識分子在學術與政治間的複雜選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