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觀在中國的運用與發展

《唯物史觀在中國的運用與發展》是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一本書籍,書籍的作者是王讓新。

基本介紹

  • 書名:唯物史觀在中國的運用與發展
  • 作者:王讓新
  • ISBN:9787564727802
  • 類別:圖書
  • 頁數:304
  • 定價:38
  • 出版社:成都電子科大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 出版時間:2014-12-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 王讓新
策劃編輯: 岳 慧
責任編輯 :李述娜
成品尺寸: 170mm×240mm
印張: 19.75
字數:365 千字
書號:ISBN 978–7–5647–2780–2
定價:38.00 元
出版社:成都電子科大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內容簡介

發展唯物主義歷史觀,或者更確切來說,把唯物主義貫徹和推廣運用於社 會現象領域,消除了以往的歷史理論的兩個主要缺點。第一,以往的歷史理論 至多只是考察了人們歷史活動的思想動機,而沒有研究產生這些動機的原因, 沒有探索社會關係體系發展的客觀規律性,沒有把物質生產的發展程度看做這 些關係的根源;第二,以往的理論從來忽視居民民眾的活動,只有歷史唯物主 義才第一次使我們能從自然科學的精確性去研究民眾生活的社會條件以及這些 條件的變更。馬克思以前的“社會學”和歷史學,至多是積累了零星收集來的 未加分析的事實,描述了歷史過程的個別方面。馬克思主義則指出了對各種社 會經濟形態的產生、發展和衰落過程進行全面而周密的研究的途徑,因為它考 察了所有各種矛盾的趨向的總和,把這些趨向歸結為可以準確測定的、社會各 階級的生活和生產的條件,排除了選擇某種“主導”思想或解釋這種思想時的 主觀主義和武斷態度,揭示了物質生產力的狀況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種不同趨 向的根源。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人們即民眾的動機是由什麼決定的, 各種矛盾的思想或意向間的衝突是由什麼引起的,一切人類社會中所有這些沖 突的總和是怎樣的,構成人們全部歷史活動基礎的、客觀的物質生活的生產條 件是怎樣的,這些條件的發展規律是怎樣的,——馬克思對這一切都注意到了, 並且指出了科學地研究歷史這一極其複雜、充滿矛盾而又是有規律的統一過程 的途徑。

目錄

第一章 存在決定論的運用與發展
第一節 認識事物,必須從社會存在實際出發
一、從社會存在實際出發,用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二、從社會存在實際出發,用聯繫、客觀的眼光看待事物
三、從社會存在實際出發,用辯證、全面的眼光看待問題
第二節 從社會存在實際出發,是認清問題的基本依據
一、對社會存在狀況的認識和把握,是認清中國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依據
二、對社會存在狀況的認識和把握,是從事實出發,制定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的總依據
三、我國社會存在的現實狀況,決定我國革命要分“兩步走”
第三節 從社會存在實際出發,決定我們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一、中國是個大國,又是個小國
二、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三、摸著石頭過河,符合國情
第二章 社會形態論的運用與發展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概述
一、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的基本內容
二、社會形態更替的一般路徑與特殊形式
第二節 毛澤東對社會形態理論的運用與發展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的中國社會主義形態理論
二、社會主義改造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更替和轉變理論的中國化成果
三、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積極成果
第三節 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形態理論的運用與發展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社會主義社會形態理論的具體運用和發展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繼續深化與發展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第三章 意識形態論的運用與發展
第一節 “意識形態”概念的基本內容、本質及其功能
一、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基本內容
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概念的實質
三、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功能
第二節 毛澤東的意識形態安全思想及其基本特徵
一、毛澤東意識形態思想的主要內容
二、毛澤東意識形態理論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新時期意識形態理論的運用與發展
一、鄧小平意識形態觀及其時代價值
二、習近平:毫不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第四章 發展階段論的運用與發展
第一節 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階段性
一、將共產主義社會劃分為兩個階段的天才構想
二、經濟落後國家能否跨越“卡夫丁峽谷”的偉大構想
三、對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階段的探索
第二節 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階段的探索具有曲折性
一、社會主義改造論:“過渡時期”總路線和“一化三改”
二、社會主義劃分論:“建立”和“建成”社會主義、“不發達”和“比較發達”社會主義
三、發展階段混淆論:“大過渡”和“小過渡”
第三節 準確定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階段
一、搞社會主義不能離開現實,超越階段
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
三、準確定位歷史階段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據
第五章 矛盾動力論的運用與發展
第一節 矛盾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
一、認識矛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首先要承認資本(以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矛盾
二、認識矛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其次要承認人民內部的矛盾具有多樣性
三、認識矛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最後是容不得思想反覆
第二節 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矛盾
一、承認矛盾是基礎
二、分析矛盾是關鍵
三、解決矛盾是目的
第三節 矛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支點
一、根據矛盾的屬性,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認識社會存在的不同矛盾
二、根據矛盾的形式,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認清社會存在的若干矛盾
三、根據矛盾的特點,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化解社會存在的諸多矛盾
第六章 精神動力論的運用與發展
第一節 精神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一、精神動力論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二、理論一經掌握民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
三、共產主義是我們的理想和信念,無產階級正是從這個理想中得到最強烈的鬥爭動力
第二節 精神是人類實踐活動的不竭動力
一、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民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二、思想等等是主觀的東西,做或行動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東西
三、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第三節 以精神為動力托起中國夢
一、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
二、要懂得些中國歷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
三、用崇高的精神凝聚力量,共築“中國夢”
第七章 科技推動論的運用與發展
第一節 科學技術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巨大槓桿
一、科學技術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是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
二、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三、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有效路徑
第二節 科學技術是立國衛國的可靠保障
一、認識論層面:科學技術可以幫助人類爭取自由
二、經濟層面:科學技術可以立國興邦
三、軍事層面:科學技術可以強軍衛國
第三節 科學技術是富國強國的決定力量
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二、科學技術可以推動現代社會的發展進步
三、科學技術能夠為實現中國夢注入強勁動力
第八章 創新動力論的運用與發展
第一節 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本質特徵
一、人類自身的發展離不開創新
二、人類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創新
三、人與世界的自由全面發展離不開創新
第二節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一、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的歷史
二、創新是我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基本保障
三、創新是我國走上現代化道路的強大動力
第三節 創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不竭動力
一、創新作為推動力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和社會進步的表現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創新的動力系統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動力的引導策略
第九章 歷史合力論的運用與發展
第一節 歷史合力論的內容及其理論邏輯
一、歷史合力的歷史必然性
二、歷史合力中的必然性要通過偶然性開闢發展的道路
第二節 毛澤東的《論十大關係》及其理論創新
一、《論十大關係》的“歷史合力”思想
二、《論十大關係》的理論創新
第三節 科學發展觀: “合力論”在社會發展模式方面的深化發展
第十章 改革動力論的運用與發展
第一節 以改革為動力破狹隘思想
一、以改革為動力,破政治領域中的狹隘思想
二、以改革為動力,破經濟領域中的狹隘思想
三、以改革為動力,破文化領域中的狹隘思想
第二節 以改革為動力植思想之樹
一、改革動力思想之樹的根基:社會主義基本矛盾
二、改革動力思想之樹的主幹:經濟體制改革
三、改革動力思想之樹的分枝:政治體制改革
四、改革動力思想之樹的神經系統:昂揚的改革精神
第三節 以改革為動力共築中國夢
一、改革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二、改革是促進社會全面變革的有力措施
三、改革是實現中國夢的活力之源
第十一章 人民主體論的運用與發展
第一節 以人民為主體,是民眾史觀的基本內容
一、人民民眾是創造歷史的主體
二、人民民眾是實踐創造的主體
三、人民民眾是價值創造的主體
第二節 以人民為主體,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界定人民民眾的範疇
二、毛澤東人民主體思想的發展歷程
三、毛澤東人民主體思想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以人民為主體,是實現中國夢的力量之源
一、人民是實現中國夢的認識主體
二、人民是實現中國夢的價值主體
三、人民是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主體
第十二章 人的理論的運用與發展
第一節 馬克思人學思想的主題和核心
一、馬克思人學思想的主題
二、馬克思人學思想的核心線索
第二節 毛澤東的人學思想
一、人的本質、人的價值和人的特性
二、人的自由和人的解放
三、人性、人權、人道主義
第三節 鄧小平理論中的人學思想
一、堅持用具體的、歷史的觀點研究人
二、注重滿足人的全面需要,恢復了長期以來被忽視了的物質利益原則
三、重視人的現代化建設
四、人權理論的運用與發展
第十三章 和平發展論的運用與發展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和平概念的基本內涵
一、階級鬥爭與和平
二、和平是階級鬥爭消失或緩和的社會狀態
第二節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與完善
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特徵及其重大意義
第三節 新時期的和平發展思想
一、倡導“和”的外交理念
二、“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
三、“必須堅持和平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