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吾獨尊(漢語辭彙)

唯吾獨尊(漢語辭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原為佛家語,稱頌釋迦牟尼最高貴、最偉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唯吾獨尊
  • 出處:《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
  • 拼音: wéi wú dú zūn
  • 代碼:wwdz
  • 近義詞唯我獨尊
  • 反義詞謙虛謹慎
解釋,出處,示例,用法,

解釋

原為佛家語,稱頌釋迦牟尼最高貴、最偉大。
現指認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極端自高自大。

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獨尊。”

示例

中國人信佛的可信度,迷得進則很難迷得出,而印度人則不同,何以見得?若君做一統計歷朝歷代中國人拜釋尊有幾多?而印度人拜孔子,拜老子又有幾多?中國人在印度人面前最好還是謙卑一點,筆者每經新、馬之國與之皮膚黑黝黝的印度人談話,直直讓你嚇一跳,要京腔有京腔,要白話(粵語)有白話,“先生,您吃得怎么樣,請提意見”。其謙卑之態,直讓吾等中國人慚愧。一般擺設小攤檔的印度人尚且如此,而更況一個需要尋求真理的大智慧者乎?“天上天下 ,唯吾獨尊”釋迦牟尼怎么可能講出這樣的話呢?一個需要尋找真理的人,就不是一個真理本身的人但一定是一個謙卑的人。筆者試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談談對釋迦世尊的感受,一方面是從釋迦牟尼的歷代造像中,作以分析說明。二方面是從釋迦牟尼的般若智慧對真理的尋求,成佛的境界作以分析說明。“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非佛祖所言。
釋迦佛是佛的祖師,在佛教中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佛教造像中最多的就是塑造他的形象。筆者投胎於石窟造像的佛地,杭州西湖風景區玉泉,自幼隨父最喜愛遊玩西湖靈隱,對飛來峰自東晉元年始至五代至宋代石窟造像,如數家珍,故對佛像的感受敬之、仰之、親切之、熟悉之。從江南石窟造像到塞外大漠敦煌洞窟造像,筆者親臨瞻仰歷歷在目,佛祖尊容,慈悲向人間,所有法相,端莊、平正、慈悲、深密、靜慮,“三十二相”佛的儀規,“八十種好”佛的形相,諸般“印相”佛的行為姿態,在古今中外的造型藝術上猶如國粹京劇行腔有板有眼無甚差異,正所謂千佛一面。
要知曉公元前的古印度是沒有佛像的,並嚴禁以人的形象來表現釋迦牟尼的尊容。在當時都是用象徵性的記號、圖象表現釋尊。從釋迦牟尼尚在世的時代一直到公元初的五、六百年之間均嚴守這種慣例。從公元一世紀中葉起,印度產生了健陀羅佛教美術,故才開始有了佛的形象。即以人的形象來塑造釋迦的像。但是,如果與人形完全相同,則難以表達超常人的佛陀。於是當時就有了佛的具體表征“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及佛像造型藝術的印相,何謂印相?筆者簡言之即用手指作的種種形狀來表示的一種意思,也是以佛在世時,特定的行為姿態來規範的造像。
釋迦牟尼像有多種不同的姿式,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結跏趺坐,左手橫置左足上,名為“定印”,表示禪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為“觸地印”,表示釋迦在得道成佛以前的過去生活中,為眾生犧牲自己的頭目腦髓,這一切唯有大地能夠證明,因為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情,是為“得道相或成佛相”。另一種結跏趺坐,左手橫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作環形名為“說法印”,這是說法相。
縱觀源於印度花開中國的佛陀造像,從古印度健陀羅佛教美術至現代一九八九年香港大嶼山銅鑄釋迦佛像,從大乘、小乘、密宗、南、北禪宗各宗顯教佛像,沒有一尊佛陀的尊容印相為“唯吾獨尊”相。
“三十二相”中的第32相,佛頂肉髻相,頂上有肉隆起如髻,亦名無見頂相。筆者以為佛陀的大智慧玄機在此,無見頂對佛祖來講說明的是什麼?眾生妙悟去吧。
倘若,還佛祖於人性的真相,他深深地知道世間的智慧是有限的,是夾雜著諸多煩惱的,是有缺陷的,是實在不足以認識宇宙人生的實相的,他29歲出家,35歲得道。筆者以愚鈍之心度佛心,“得道”二字是有神靈的旨意在其中的。試析:釋迦牟尼得的是道,成的是佛,老子悟的是道,認的也是道。孔子曰的是人,修的是身,從先知到聖子,他們有一個共同點“上善若水”不與萬物爭,即自上往下走,“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道德經》(28章)他們都很謙卑,倘若釋迦牟尼無謙卑何來慈悲?無智慧何來“般若?”無“波羅蜜”何來渡眾生?一個得道“般若”(智慧)的尊者,他追求真理的無限,生命的清靜,道路的圓滿。他明白他不是真理,他不能夠代表真理,他不能夠“天上地下,唯吾獨尊”,佛祖的智慧,謙卑、慈慧、得道,他的境界即在於此。釋迦佛祖證得無上菩提: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在印度這塊性靈尚缺的土地上,開化眾生之佛性,人人皆可成佛。難道佛祖就是為了“天上地下,唯吾獨尊”嗎?如果這個假設是成立的話那么又如何解釋“佛法平等”呢?佛祖與人首先就已經不平等了,佛祖既然要與人不平等那又要為何從皇宮拋妻別子離家出走呢?他究竟為了什麼?
縱觀他的一生從出家、悟道、得道、成佛,無論如何“天上地下,唯吾獨尊”之言是與他背道而馳的。當我人眼仰視佛眼,佛眼俯視人眼,釋迦牟尼涅磐之時那一雙智慧的佛眼,“視之若醒,呼之則寢”那慈慧致柔之氣,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如果再把佛的佛性剝離掉,剩下的是人性,釋迦牟尼佛祖也是人,有血有肉的人,吃五穀雜糧也是會生病的人,試問:古今中外哪一個嬰兒一出生即會開口說話,抬腿走路?這本身就違背了天道的法則“能嬰兒”,再問:一個得道成佛之人,一出生就違背了天道的法則,能得道成佛嗎?釋迦牟尼是天才!但天才必須首先得是人才,即使是聖子也要道成肉身方能顯道。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人自高自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