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魯孫作品:大雜燴

《大雜燴》內容簡介:“現在楊花滾滾,在內地又是吃肥蚶時候了。回想當年在上海幾家酒店賭老酒吃醉蚶情景,歷歷如在目前,可是屈指算來,已經是半世紀以前的事了。”自號“饞人”的唐魯孫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嘗中華美味,《大雜燴》是他“吃文化”與“吃藝術”之散文集萃,是集掌故、飲食於一體之“大雜燴”。

基本介紹

  • 書名:唐魯孫作品:大雜燴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70頁
  • 開本:32
  • 作者:唐魯孫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9527069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大雜燴》編輯推薦:1.華人談吃第一人——唐魯孫出身顯赫,見多識廣,以其博聞強記和細膩動人的文字功夫,寫下中華吃文化之精髓所在,真要探討“舌尖上的中國”,唐魯孫的作品恐怕是功力最深,也最有韻味的,尤為難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魯孫還記錄下很多鮮為人知的民俗掌故、宮闈秘聞,以及清末民初的服飾、手藝、年俗、名人軼事等,這些珍貴內容於文化的傳承和資料的保存,也是有極大價值的。
2.值得全套收藏散文經典——此次再版修訂了前版中出現的少量錯漏並重新排版,由著名設計師陸智昌統一操刀設計,以小精裝的形式推出,“俠有金庸,史有高陽,吃有魯孫”,唐魯孫是中國飲食類作者中最具代表性和傳奇性的人物,這一版本則是唐魯孫作品最齊全、最完善、最精美的版本,愛書之人不可錯過。

作者簡介

唐魯孫,本名葆森,字魯孫。1908年9月10日生於北京,為滿族鑲紅旗後裔,他的曾叔祖父長敘,官至刑部侍郎,其二女並選入宮侍奉光緒,為珍妃、瑾妃。唐魯孫是珍、瑾二妃的侄孫,他七八歲的時候,進宮向瑾太妃叩拜春節,被封為一品官職。
唐魯孫先後畢業於北京崇德中學、北京財政商業專門學校,曾任職於財稅機構,後隻身外出謀職,游遍大江南北,先後客居武漢、上海、泰州、揚州等地。1973年,唐魯孫退休後專事寫作,1985年病逝於台灣。唐魯孫見多識廣,對民俗掌故知之甚詳,對北京傳統文化、風俗習慣及宮廷秘聞尤所瞭然,有民俗學家之名。加之出身貴胄,有機會出入宮廷,親歷皇家生活,習於品味家廚奇珍,又遍嘗各省獨特美味,對飲食有獨到的見解,而被譽為“中華談吃第一人”。

圖書目錄

海天萬里為盧太夫人壽 1
蹺乘 6
扇話 22
鐵臂大元“蟀”——秋涼白露話蛐蛐 44
談失傳的“子弟書” 69
我所見到的梁鼎芬 74
故都茶樓清音桌兒的滄桑史 80
從《三百六十行:旅館業》想到雞毛店 95
蠍子螫了別叫媽 99
搖煤球燒熱炕 104
近代曹子建——袁寒雲 115
閒話故都年景 124
猜燈謎、拜三公 139
民初黑龍潭求雨憶往 152
張辮帥與褚三雙 158
談談清裝服飾與稱謂 168
再談清裝服飾 174
談談《竇娥冤》 178
成吉思汗大祭跟那達慕競技大會 181
中國菜的分布 187
說煙、話茶、談酒 195
爐肉和乳豬 207
白湯麵和野鴨飯 213
北平的餑餑鋪 220
金雞一唱萬家春 233
老湯爐肉開鍋香 244
楊花滾滾吃新蚶 248
從梁壽談到北京的盒子菜 253
漫談紹興老酒 259
讀《烹調原理》後拾零 262
過橋米線的故事 269

名人推薦

魯孫賦性開朗,虛哀服善,平生足跡遍海內,交遊極廣,且經歷過多種事業;以他的博聞強記,善體物情,晚年追敘其一生多彩多姿的閱歷及生活趣味,言人所未曾言,道人所不能道,十年之間,成就非凡;尤其是這份成就,出於退休的餘年,文名成於古稀以後,可謂異數,魯孫亦足以自豪了。
——高陽
讀了唐魯孫先生的《中國吃》,一似過屠門而大嚼,使得饞人垂涎欲滴。唐先生不但知道的東西多,而且用地道的北平話來寫,使北平人覺得益發親切有味,忍不住我也來饒舌。
——梁實秋
唐魯孫將自己的飲食經驗真實扼要寫出來,正好填補了他所經歷的那個時代某些飲食資料的真空,成為研究這個時期飲食流變的第一手資料。
——逯耀東
唐魯孫以文字形容烹調的味道,好像《老殘遊記》山水風光,形容黑妞的大鼓一般。
——夏元瑜
唐魯孫的書之所以對廣大讀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是因為這些書中相當大的篇幅並非談吃,而是將故都百態、晚清人物、典章制度、戲劇電影、三教九流,悉數道來。可以說,是清末、民國初年的“文化百寶箱”。
——徐城北(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京城雜吃》作者)
唐(魯孫)文從吃說起,本不打算觸及政治,但開筆寫來,觸到什麼都能高高越過,所向披靡。他完全是超然的:在他眼中,吃的確比天都大;至於與吃相關的政治、時事之類,沒哪個能與吃飯抗衡。那種不吃而吃,自然是比我們凡夫俗子實在的每頓之吃,要高明和永久得多了。
——王涵(知名書評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