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花瓷

唐青花瓷

中國青花瓷最早出現在唐代,唐代的鞏縣窯就開始使用含有鈷的藍釉彩來裝飾陶瓷器,但是唐代青花瓷的製作還不成熟,而且隨著鞏縣窯的衰落還一度中斷。中國的青花瓷在唐宋開始萌芽,到了元代後期,由於國際上對青花瓷的大量需求,並且得到了來自於波斯的優良青花料蘇麻離青,中國的青花瓷器才開始成熟並被規模生產出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青花瓷
  • 拼音:tangqinghuaci
  • 朝代:唐代
  • 分類:瓷器
  • 產地:中國
  • 發展:元朝
簡介,唐青花瓷產地,

簡介

唐代的青花瓷器處於青花瓷的濫觴期。在中國範圍內,最早發現唐代青花瓷為1970年代,在對江蘇揚州唐城遺址的發掘中陸續出土了唐青花殘器(片),解決了“青花瓷”最早是在唐朝還是宋朝出現的爭論。以後在杭州、洛陽也陸續發現唐代青花瓷,但多為小件或殘片。1980年代初期,考古專家專門對在揚州出土的唐代青花進行分析,推斷揚州城出土的青花很可能是鞏義唐代窯燒制的。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鞏義市黃冶村大片耕地和民宅下發現唐代的青花瓷片和接近於青花的藍彩白瓷。當今,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有一件唐代青花花卉紋碗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也收藏有一件魚藻紋罐。
繪有“曲棍球圖”的唐代青花塔形罐繪有“曲棍球圖”的唐代青花塔形罐

唐青花瓷產地

50餘名中外陶瓷專家21日在考察河南鞏義黃冶唐三彩窯址後達成共識,這一窯址除了大量生產唐三彩,還是著名的唐代青花瓷產地。
主持黃冶窯考古發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孫新民介紹說,青花瓷與唐三彩一脈相傳,是由唐三彩中的藍彩發展而來的。
復旦大學高能物理研究所教授承煥生說,他們不久前採用無損質子激發X螢光技術對楊州出土的唐青花瓷和鞏義黃冶唐三彩窯燒制的陶藍釉片進行化學測試後認為,二者的成分完全一致,可以肯定鞏義黃冶窯是燒造唐青花瓷的窯址。
中國古陶瓷學會會長汪慶正說,可以構想,停止燒造唐三彩後,黃冶窯用製作三彩的東西,燒造了青花瓷。
發現於1957年的黃冶窯一直沒有進行過考古發掘。2002年,經報請有關部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國文物所聯合組隊,開始對黃冶唐三彩窯址進行大規模考古發掘。發現漢、唐、宋代窯爐14座,作坊4處,出土三彩、素燒器殘片和各類窯具2500餘袋,完整和可復原器物1300餘件,獲得了重大成果。
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意外地在黃冶窯第二燒造區唐代晚期的一條溝內出土了百餘件(片)白釉點、劃藍的彩釉瓷器標本。這些瓷器標本比一般三彩製品火候高,施釉工藝也與三彩不同,胎質細白,釉色純淨,器形有碗、盞、罐等,從個別的釉面脫落情況觀察,點藍或劃藍的彩釉瓷有相當數量是釉下彩,這一情況引起了專家的注意。據介紹,唐青花瓷有三個特點:一定是白瓷;釉下點鈷藍;燒成溫度攝氏1300度。根據青花瓷的這些特點,專家認為這一批陶器三彩是向青花瓷器過渡期的產物。
另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白釉綠彩製品,大量見於唐代晚期地層和灰坑內,器形豐富,釉色純淨,色澤鮮艷。
1999年,在印尼海域發現的黑石號沉船,出土了4件唐青花瓷和大量的白釉綠彩器,這些器物產自何處,引起了中外陶瓷界的興趣。隨後,有專家認為白釉綠彩是河北邢窯生產的,而此次發掘,專家認為鞏義黃冶窯不僅生產唐三彩,同時也生產唐青花瓷和白釉綠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