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赤金走龍

唐赤金走龍

赤金走龍為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2.1—2.7厘米,長4.1—4.3厘米。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唐赤金走龍
  • 出土地點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
  • 館藏地點:西安市雁塔區小寨東路91號
  • 所屬年代:唐
  • 所屬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
  • 所屬地區:陝西西安
詳細信息,文物鑑賞,

詳細信息

何家村窖藏共出土小金龍12條。金龍均作行走狀,長吻細頸,頸部彎曲,尾部由粗而細,尾端回勾,首生彎曲而成的雙角,身姿和步態各異其態。有學者認為這些小金龍是古時道教投龍儀式中所用的法器

文物鑑賞

作為中華民族象徵,為海內外華人所熟知景仰。說到龍,人們便會很自然地聯想到氣勢磅礴,神奇怪異,然而,唐赤金走龍卻小巧玲瓏樸素而平實。工匠用金條先掐編出身體,然後插上尾巴和角,最後用鏨子鏨出魚鱗紋的裝飾。由於是手工製作,每個與每個都不完全相同。如此之小且並不具有震懾力的小金龍,有其特定的作用。
唐赤金走龍圖唐赤金走龍圖
該組小金龍共12件,出土於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有可能是投龍祭祀儀式中所用的法器。投龍祭祀的活動來源於道教的天、地、水三官信仰。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慣用“沉埋”形式,祭山用“埋”,祭水用“沉”。早期用於“沉埋”的祭物,有金銀器銅器等。唐代逐步形成了沉埋金龍玉簡的固定禮儀。它的一般方式是將寫有願望的文字玉簡和玉璧、金龍、金鈕等器物一塊用青絲綑紮,待舉行醮儀後,再投入名山大川之中,作為升度之信,以奏告三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