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演義(出版圖書)

唐詩演義(出版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雲天。本書以傳統演義小說的形式講述了中國唐朝詩人笑傲江湖,橫行邊塞的傳奇故事。

本書採用詩人生平和詩人作品相互印證的寫作方式,兼顧歷史的精彩紛呈和文學的驚才絕艷,敘述語言風趣幽默別開生面,特別適合青少年讀者,尤其是中小學生閱讀,有助於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唐詩演義
  • 作品別名無詩不成唐
  • 創作年代:21世紀20年代
  • 文學體裁:章回體演義小說
  • 作者:李曉潤
  • ISBN:9787302414827
  • CIP數據核字:(2015)第212507號
  • 出版發行清華大學出版社
  • 系列名:古典文學演義系列
  • 開本:169mmX230mm
  • 印張:18.25
  • 字數:290千字
  • 版次:2015年10月第1版
  • 印次:2015年10月第1次印刷
  • 定價:38.00元
  • 產品編號:064310-01
  • 經銷:全國新華書店
作者簡介,題記,前言,目錄,篇章摘錄,系列名,

作者簡介

李曉潤,江西寧都人,首都師範大學魏晉南北朝文學碩士,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戲曲學博士。天涯文筆最好的作者之一。他對古典文學的講解獨樹一幟,得到無數讀者的廣泛讚譽,已出版《無詩不成唐》(浙江大學出版社)、《功夫皇帝李連杰畫傳》(團結出版社)、繁體版《小河淌水和過橋米線》(台灣大地出版社)等書,現為編劇和自由撰稿人。

題記

如果人類可以穿越時光,那我一定要去盛唐。我要陪張九齡看海上生明月,聽王維唱陽關三疊,站在祖詠身邊望終南餘雪。我還要隨王之渙登上鸛雀樓,聽王昌齡表白一片冰心在玉壺,請求李白帶我去長安飲酒,幫助漂泊西南的杜甫漫捲詩書。在夜來風雨之後,同孟浩然一起擔憂花落知多少。煙花三月下揚州。姑蘇城外,張繼已經和我相約楓橋。

前言

在中國文學的聖殿里站著兩排神祇,一邊是唐朝的詩人,另一邊是其他朝代的文人擠在一起。江西詩派領袖黃庭堅對他們的文學成就與地位很不以為然,但看看莊子、司馬遷、曹植、陶淵明、庾信和自己的老師蘇東坡對此都沒意見,他也只好忍氣吞聲。
假如沒有唐詩,那么唐朝的輝煌也就只有貞觀永徽和開元天寶兩大盛世值得一提了。每個國家都會有一段時間相對強盛,如果沒有現代民主制度,這種依靠聖君賢相一時興起建立的所謂盛世是很難持久的,最好的例證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開元盛世。
唐朝中後期在對外戰爭中敗多勝少,武功戰績和宋朝一樣不堪回首,但在後人眼裡,它依然是那個“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中國第一王朝。這個王朝已經遠去千年,但是在全世界的華人聚居區,依然有一條街道取名“唐人街”。這一切都和唐朝有關。
安史之亂使唐朝站在了懸崖邊上,杜甫反而因此得出“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的結論。上天送給唐朝的天才詩人太多,所以唐人相信天佑大唐。
離開唐詩,唐朝就平淡無奇。因為唐詩,唐朝才無與倫比。
本書將帶你回到那個驚才絕艷的時代,出新意於舊史之中,寄妙趣於文學之外。
只要你是中國人,你就會喜歡唐詩。只要你喜歡唐詩,今日就應斷屠,用買肉的錢買書。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唐詩在流傳的過程中個別詩句有出入,對此本書在錄入唐詩時參照了權威版本。因此,凡註明了錄入版本的唐詩,即表示該詩還有其他版本。
最後需要補充的是,本書在創作的過程為了避免敘事鑿空,主要參閱了以下古籍。
《唐詩鑑賞辭典》,俞平伯等著,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版。
《全唐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新唐書》,北宋歐陽修、宋祁等撰,中華書局2003年版。
《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撰,嶽麓書社2009年版。
《大唐新語》,唐朝劉肅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隋唐嘉話》,唐朝劉餗撰,中華書局1979年版。
《朝野僉載》,唐朝張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雲溪友議》,唐朝范攄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酉陽雜俎》,唐朝段成式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唐摭言》,五代王定保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北夢瑣言》,五代孫光憲撰,中華書局2002年版
《唐語林》,北宋王讜撰,中華書局2012年版。
《滄浪詩話校箋》,南宋嚴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唐詩紀事》,南宋計有功輯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唐才子傳箋證》,元朝辛文房撰,中華書局2010年版。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清朝紀曉嵐撰,中華書局1965年版。

目錄

第一回 王子安星沉碧海 駱賓王劍起清淮... 1
第二回 陳子昂寂寞登台 盧照鄰苦痛投水... 12
第三回 恃才傲物杜審言 近鄉情怯宋之問... 23
第四回 張若虛壓倒全唐 賀知章老大回鄉... 34
第五回 李頎解聽又解賞 王翰醉臥在沙場... 43
第六回 春風不度玉門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54
第七回 王昌齡詩家天子 李太白上清淪謫... 65
第八回 王維獨坐幽篁里 浩然不才明主棄... 77
第九回 張九齡請斬安祿山 李太白醉挑楊玉環... 90
第十回 李華憑弔古戰場 杜甫獻賦唐明皇... 101
第十一回 身當恩遇恆輕敵 功名只向馬上取... 111
第十二回 杜少陵棲身草堂 李太白流放夜郎... 123
第十三回 夜泊楓橋成名勝 欽點詩人做翰林... 136
第十四回 祖詠望終南餘雪 錢起見湘靈鼓瑟... 148
第十五回 韋應物侍衛君王 劉長卿剛而犯上... 158
第十六回 戴叔倫看鯉魚上灘 劉方平聽蟲聲報春... 171
第十七回 盧綸掛念司空曙 顧況調侃白樂天... 181
第十八回 李君虞夜上受降城 劉禹錫懷古西塞山... 192
第十九回 韓昌黎聲討大鱷 柳宗元同情捕蛇... 203
第二十回 居大不易白居易 始亂終棄元微之... 213
第二十一回 恨不相逢我未嫁 不知秋思落誰家... 226
第二十二回 孟東野走馬觀花 李長吉騎驢覓詩... 237
第二十三回 賈島推敲月下門 張祜徘徊瓜洲渡... 247
第二十四回 滄海月明珠有淚 秋盡江南草未凋... 259
第二十五回 溫庭筠橫行考場 韋端己難忘嬌娘... 273

篇章摘錄

第二回陳子昂寂寞登台盧照鄰苦痛投水
“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初唐四傑的最大功績就是轉變了這種綺麗的詩風。當時這種詩風的代表人物是上官儀,他的《入朝洛堤步月》名噪一時。
脈脈廣川流,驅馬歷長洲。
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
上官儀是唐高宗時的宰相。那時因為武則天喜歡東都洛陽,所以朝廷經常在東都辦公。據《隋唐嘉話》記載,貞觀之後,天下無事,上官儀獨持國政,在一個等候上朝的凌晨,驅馬登上洛水長堤。此時明月在天,上官儀緩轡徐行,即興吟詠了這首詩。在場的文武百官覺得上官儀神采飛揚,飄飄欲仙,簡直不是凡人。
但上官儀寫得最多的還是“花輕蝶亂仙人杏,葉密鶯啼帝女桑。飛雲閣上春應至,明月樓中夜未央”一類的詩,人稱“上官體”。這種詩就像濃妝艷抹的所謂美女,卸妝後其實平淡無奇。上官儀被後人記住還有一個緣故,他是才女上官婉兒的祖父。
上官體流行有兩個原因:一是歷史傳承,在時間上初唐距離南朝不遠,上官體其實就是齊梁文風的裊裊餘音;二是上流社會喜好,連唐太宗李世民都喜歡這種華麗柔媚的詩體,李世民甚至親自動筆寫過宮體詩。有識之士認為宮體詩是南朝的亡國之音,偉大的王朝應該有自己的創造,而不是因循守舊。
初唐四傑之後,唐代詩文革新的主將陳子昂穿越劍門到達長安。其時駱賓王已經下落不明,盧照鄰成了廢人,王勃死於非命,楊炯也踏上了人生的最後旅程,正需要有人接過大旗衝鋒陷陣。
初到長安的陳子昂也學起其他舉子到處行卷,可是經常吃閉門羹。也難怪大家有偏見,四川才子司馬相如曾經天下知名,可那已經是八百年前的事了。陳子昂並沒有低下高昂的頭,他決定出奇制勝。他在長安最熱鬧的風景名勝地曲江貼出告示,說自己有一把價值千金的古琴,當年司馬相如就是用這把琴勾引卓文君。某月某日他將在曲江表演,表演完後拍賣古琴,如果遇到知音,他願意把古琴免費相贈。
這個訊息很快傳遍長安,那些達官貴人附庸風雅,到時果然齊聚大雁塔下。陳子昂拿出古琴當眾演奏一曲《平沙落雁》,贏得陣陣掌聲。他又請宮廷樂師當場鑑定,證實此琴確實歷史悠久價值千金。達官貴人紛紛出價,最後炒到萬金。正當主持拍賣的人宣布正式成交時,陳子昂突然把古琴高高舉起,當場砸得粉碎,在場的人都目瞪口呆。
陳子昂不慌不忙打開隨身攜帶的書箱,他不但從裡面拿出自己印好的詩文集散發給在場的達官貴人文人雅士,還站在琴台上慷慨陳詞:
“在下陳子昂,是天府之國劍南來的舉子。大家可能覺得這把古琴非常值錢,但我的文章更有價值。你們把我的詩文帶回家,如果發現我說大話,可以把我趕回老家。順便提醒一下,如果你們有女兒或妹妹待字閨中,可以等我考上進士之後再嫁。”
陳子昂不愧為廣告大師,他在一夜之間成為大唐最耀眼的明星。全國各地的書商聞風而動,陳子昂的詩文集很快稱霸暢銷書排行榜,連他寫給鄰家女孩的情書也被書商找出來隆重包裝出售。陳子昂順利達到炒作目標,現在只要他在考場上發揮正常,主考官就不敢讓他落榜。
陳子昂在二十四歲的時候金榜題名。進士考試沒有年齡限制,而且唐朝每年錄取的進士很少超過三十人,是真正的萬里挑一。當時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也就是說三十歲考取明經,在別人眼裡你已經是大器晚成;五十歲考中進士,還有人認為你是少年得志。二十四歲之前考取進士,整個唐朝也寥寥無幾。貞元十六年(800年),已經二十九歲的白居易考中第四名進士,可他依然非常得意,因為他是其中年齡最小的,“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陳子昂中進士後不久就做了麟台正字,後來升任右拾遺,所以後世又稱陳子昂為陳拾遺。他曾經兩次隨軍出征,就在後一次出征契丹途中,陳子昂登上薊北的幽州台。幽州台又名燕台,就是戰國時燕昭王為了招納賢才所築的黃金台。陳子昂極目遙望,無限感慨。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首《登幽州台歌》是陳子昂最著名的詩,一般認為陳子昂自傷身世懷才不遇,但我覺得,陳子昂更有可能是在感嘆人生有限而天地無極。
當陳子昂的魏姓友人上前線的時候,他寫下《送魏大從軍》鼓勵朋友。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魏絳是春秋時晉國大夫,主張和北方遊牧民族和談,成功地消除晉國邊患。這裡借魏絳指魏大,魏大就是魏家老大。唐人習慣用兄弟排行稱呼對方,杜甫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所以人稱杜二;李白是李十二。
陳子昂的代表作還有《春夜別友人》。
銀燭吐清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其中“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意境高遠,和《登幽州台歌》一樣千古流傳。他還寫過三十八首組詩《感遇》,限於篇幅這裡就不再列舉了。
陳子昂在唐代文壇地位很高,好友盧藏用在為他的文集作序時說他“卓立千古,橫制頹波,天下翕然質文一變”;白居易、韓愈、南宋劉克莊和金國文壇領袖元好問都曾盛讚陳子昂。
和駱賓王一樣,陳子昂的死因也有幾種說法。各種說法幾乎都和他家鄉射洪的縣令段簡有關。段簡是一個九品芝麻官,按照常理不敢迫害名滿天下的陳子昂,所以史家普遍認為是武三思在幕後操縱。
武三思迫害陳子昂的動機史書上沒有留下明顯線索,一般理解為武三思睚眥必報,陳子昂不肯低頭。武三思是貴族子弟的典型,“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陳子昂是寒門進士的代表,“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唐朝歷史上這兩大派系一直互相輕視,中晚唐的牛李黨爭就是這兩派公開宣戰。雙方為了戰勝對方又竟相討好宦官,最終導致這個偉大的王朝自己成了太監。
回過頭來說說盧照鄰。盧照鄰比陳子昂大三十歲,可是因為陳子昂英年早逝,所以兩人去世的時間相差無幾。楊炯聲稱“愧在盧前,恥居王后”,也就是說在他心目中,盧照鄰才是四傑之首。是什麼讓心高氣傲的楊炯自愧不如?我想非《長安古意》莫屬。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
百丈遊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
啼花戲蝶千門側,碧樹銀台萬種色。
復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鳳翼。
梁家畫閣天中起,漢帝金莖雲外直。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
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帘帖雙燕。
雙燕雙飛繞畫梁,羅幃翠被鬱金香。
片片行雲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
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情非一。
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
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
隱隱朱城臨玉道,遙遙翠幰沒金堤。
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
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雲。
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
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
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
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
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
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風。
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唯見青松在。
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其中“百丈遊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使人想起庾信《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河陽一縣並是花,金谷從來滿園樹。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遊絲即橫路”,整首詩的風格也和《春賦》接近。而“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不知感動了多少戀愛中的男男女女。
初唐四傑雖然仕途坎坷,但是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還是情不自禁引吭高歌,為方興未艾、來日方長的少年帝國喝彩。雖然“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但王勃看到的卻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長安古意》名義上寫的是不可一世的貴族豪強,實際上呈現的則是少年帝國雄視百代的狂放和帝國少年捨我其誰的張揚。
這首長詩當時和駱賓王的《帝京篇》齊名,但在後人眼裡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在唐代長詩中,《長安古意》足以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頎名字拗口的《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李白的《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分庭抗禮。楊炯的才華未必超越王勃,但他推崇盧照鄰為四傑之首說明他很有眼光,單論詩歌成就,盧照鄰確實當仁不讓。
盧照鄰是幽州范陽即今河北涿州一帶的人,自號幽憂子。他的家鄉和字號都有一個“幽”字,這個“幽”字纏繞了他一生。盧照鄰在永徽五年大約十八歲的時候進入鄧王府。鄧王是唐太宗之弟,對盧照鄰非常看好,把盧照鄰比作司馬相如。
離開王府後,盧照鄰做過益州新都尉,此後長期在洛陽閒居。有一天家裡突然來了幾個捕快,把他押送洛陽監獄並抄走了他的書籍文稿。家人不知道出了什麼變故,趕緊找人設法營救。
盧照鄰莫名其妙地坐了幾個月牢,這天被帶到洛陽一處深宅大院。沐浴更衣之後,一個錦衣華服的肥胖中年人對他進行審問。
“你是盧照鄰?”
“是。”
“《長安古意》是你寫的?”
“是的。”
“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你寫的是誰呀?”
“純屬虛構。”
“不是寫的武三思嗎?”
“絕對不是。這首詩十幾年前就開始寫了,一直在不停地修改。那時候我根本沒聽說過梁王殿下,怎么可能寫他?”
那人竟然有些失望。
“你確定寫的不是武三思?”
“不是。我只是泛泛而論,諷刺那些飛揚跋扈的新貴,長安城裡向來不缺這種人。”
“武三思不就是這種人嗎?”
“大人要是這么說,那我就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按照大人的邏輯,以後很多成語都不能用了。”
“怎么呢?”
“人心不古是在懷念前朝,世事無常暗示朝廷有一天會滅亡,偃武修文是指鎮壓武氏,投桃報李是要報答李唐。”
中年胖子放聲大笑,起身送盧照鄰出門,到了門外隨口問:“你覺得我囂張嗎?”
“大人和藹可親。”
盧照鄰回到家才反應過來,這個笑容可掬的胖子很可能就是武三思本人。
當時武則天已經稱帝,武三思如日中天,盧照鄰沒想到自己會招惹這種人,嚇得從此再也沒了靈感。禍不單行,此後不久他患上風疾。但傳說他患病也和服用仙丹有關。唐朝皇室聲稱自己是老子之後,所以特別迷信道教,方士們提煉的所謂仙丹一律免檢,結果接連放倒天可汗和初唐第一詩人,差點改變歷史進程。
藥王孫思邈曾經主動上門為盧照鄰看病。孫思邈去世之後,絕望的盧照鄰讓家人帶他回河北故鄉,臨行前朋友們送給他一些錢糧。馬車經過陽翟也就是今天河南禹州的具茨山下的時候,盧照鄰看見山水清朗,決定把這裡當作終老的地方,買地數十畝修築山莊。
此時他已經年過六十,知道自己大限將至,所以預先把墳墓築好,沒事就去墳墓里躺著休息,回首平生,著《五悲文》自傷身世,感嘆自己命途多舛生不逢時。最後因為無法忍受病痛折磨,藉口出門垂釣,趁家人不注意跳進潁水深處。
中唐詩人盧仝是盧照鄰的後人。他自號玉川子,隱居嵩山少室山,山下就是少林寺。他曾經和韓愈交遊,朝廷兩度請他做諫議大夫他都沒有接受。
盧仝好茶成癖,詩風受韓愈和李賀影響,浪漫雄奇,人稱“盧仝體”。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是茶事詩經典,把喝茶的好處寫得神乎其神。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盧仝因此被譽為“茶仙”。據說日本茶道就是由這首茶詩演化而成,所以日本人對盧仝推崇備至,常常將他與“茶聖”陸羽相提並論。
盧仝的家鄉河南濟源思禮村東口有塊“盧仝故里”碑。傳說抗日戰爭期間,有一隊日本鬼子曾經把思禮村包圍,可是看到石碑之後,立刻躬身退走,思禮村因此免遭戰火。
除了那首古今第一茶詩,盧仝還寫過《有所思》,懷念年輕時的一段情緣。
當時我醉美人家,美人顏色嬌如花。
今日美人棄我去,青樓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蟬鬢生別離,一望不見心斷絕。
心斷絕,幾千里,
夢中醉臥巫山雲,覺來淚滴湘江水。
湘江兩岸花木深,美人不見愁人心。
含愁更見綠綺琴,調高弦絕無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為暮雨兮為朝雲。
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
“甘露之變”時盧仝碰巧住在宰相兼江南榷茶使王涯家,和王涯同時被宦官所殺。令人感嘆的是,在家族成員之間,除了才華可以繼承,命運似乎也可以遺傳。

系列名

古典文學演義系列共包含以下六大圖書——
★《六朝文學演義》:蓬萊文章建安骨
★《唐詩演義》: 醉臥沙場君莫笑
★《唐五代詞演義》:風裡落花誰是主
★《宋詞演義》: 流光容易把人拋
★《元曲演義》: 問世間情為何物
★《明清文學演義》:且向花間留晚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