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故太尉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側記》是唐代顏真卿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唐故太尉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側記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顏真卿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唐故太尉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側記
初公任監察御史,持服於沙河縣。屬突厥寇趙定州,河朔凶懼,邢州刺史黃文軌投艱於公。公以父母之邦,金革無避。及賊至城下,公為曉陳禍福,共徒有素聞公威名者,乃相率而去之。開元末,安西都護趙含章冒於貨賄,多以金帛賂遺朝廷之士,九品以上,悉皆有名。其後節度范陽,事方發覺。有司具以上聞,元宗切責名品,將加黜削。公一無所受,乃進諫焉,元宗納之,遂御花萼樓,一切釋放。舉朝皆謝,公衣冠儼然,獨立不拜。翌日入奏,元宗謂公曰:“古人以清白遺子孫,乃卿一人而已。”公曰:“含章之賄,偶不至臣門,非不受也。”元宗深嘉嘆之。前碑闕焉,故略述於此。公第三子渾之為中丞也,方欲陳乞御製碑頌,未果而中受譴責。旋閹胡作亂,事竟不成。真卿時忝監察殿中,為中丞屬吏,故公孫儼泣請真卿論撰之。昭義軍節度觀察使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平陽郡王薛公曰嵩,以文武忠義之姿,為國保障。上慕公之德業,嘆尚無窮;次嘉儼之懇誠,崇豎莫致。乃命屯田郎中權邢州刺史封演,購他山之石,曳以百牛;僝刻字之工,成乎半歲。磨礱既畢,建立斯崇,遠近嗟稱,古今榮觀。雖大賢為德,樹善庸限於存亡;而小子何知,附驥托跡於階序。真卿刺湖州之日,因成文,請儼刻其側而志之。未及雕鐫,而第六子衡,因謫居沙州,參佐戎幕,河隴失守,介於吐蕃。以功累拜工部郎中兼御史河西節度行軍司馬,與節度周鼎保守敦煌,僅十餘歲,遂有中丞常侍之拜。恩命未達,而吐蕃圍城,兵盡矢窮,為賊所陷。吐蕃素聞太尉名德,曰:“唐天子我之舅也。衡之父,舅賢相也。落魄如此,豈可留乎?”遂贈以駝馬,送還於朝。大曆十二年十一月,以二百騎盡室護歸。士君子偉之,乃古來所無也。上欲特加超獎,且命待制於側門。十三年春三月,吏部尚書顏真卿記。
作者簡介
顏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山東費縣)人,唐代大臣、書法家。顏真卿為開元年間的進士,任殿中侍御史。安祿山發動叛亂,他聯絡從兄顏杲卿起兵抵抗。後官至史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顏真卿的書法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道勁鬱勃,古法為之一變,開創了新風格,人稱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