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地震影響,斷裂遺蹟,科研遺址,主要景點,紀念展館,科普展館,紀念林,抗震紀念碑,研究價值,交通指南,理工圖書館遺址,機車車輛廠鑄鋼車間遺址,唐山抗震紀念碑,
背景資料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河北省冀東地區的唐山、丰南一帶突然發生7.8級強地震,新興的重工業城市唐山蒙受慘重災難,被夷為一片廢墟。地震震中在唐山路南區的吉祥路一帶,即北緯39°38’,東經118°11’,震中烈度達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
地震影響
極震區以唐山為中心向四面延伸,約47平方公里。唐山市老區多為老式單層民房,震後變成一片瓦礫;新市區大多是磚混結構多層建築,幾乎倒塌殆盡;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高層建築物亦未能倖免,鐵路軌道發生蛇形扭曲或由於路基下沉而呈波浪式起伏,地表產生寬大裂縫,橋樑普遍塌毀,
地震構造裂縫延伸達 8公里,裂縫帶附近的地面運動非常驚人,其兩則200多米的範圍內連人都被拋向空中。
地震的影響區域極大,強震波及我國東部的廣大地區,北起黑龍江的滿洲里,南至河南的漂河,東臨渤海灣,西抵寧夏的石嘴山,14個省、市、自治區、2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的幾億人受到擾動。遭受地震破壞的區域約21萬多平方公里,其中嚴重破壞區3萬多平方公里。區內民房大量倒塌,農田淤滿泥沙,水渠、水並堵塞,公路,鐵路、橋樑損毀。據京津唐地區累計,地震中死亡24.2萬餘人,重傷16.4萬餘人,輕傷者不計其數。
地震發生後,大批救災人員抵達唐山,救災工作全面展開。8月4日,中央慰問團到災區慰問民眾,並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十幾萬解放軍、2萬多醫務人員和數萬各方支援人員奔赴災區。經過20多天的搶險工作,初步控制了災情。
斷裂遺蹟
(一)原唐山市第十中學院內錯位的房基、小路、樹行、地下排水管。震後,在極震區地表出現了許多與發震構造有關的裂縫,構成了一條長8公里、寬30米,總方向為北東30度的地震裂縫帶。由於這些裂縫的出現,致使一些地表物體改變了其原有位置和形態。位於復興路中段西側的唐山市原第十中學院內的一條小路和一段路基,分別被兩條相互平行的,方向為北東50度的裂縫錯斷,水平錯開的距離為1.2米,垂直錯開的距離為0.5米。地下排水管道和廁所則被另一條方向北東40度的裂縫錯開,水平錯距為1米,垂直錯距為0.3米。
(二)吉祥路一段樹行的震時錯動。此公路和林陰樹行被一條方向為北東8度的裂縫錯開,水平錯距1.53米,垂直錯距0.7米。因公路已修好,只保留了樹行錯動,也包括在7.8級地震地表裂縫帶範圍內,而且無論是水平錯距,還是垂直錯距,均屬地震在市內造成的最大錯距。
(三)唐山生產資料公司院內一塊場地,震時房基、樹行發生錯動。
科研遺址
(一)達謝莊原第一國小一幢3層樓房。震時雖有破壞,但未倒塌。
(二)河北礦冶學院(河北理工學院前身)圖書館樓。該樓於1975年動工修建,1976年7月建成,尚未使用即被震毀。建築面積為4090平方米,建築平面造型是“T”型,分閱覽室與書庫兩個部分。南面為3層的閱覽室,東西長70米、寬12米、高13.5米,可容納750人同時閱覽。閱覽室為鋼筋混凝土無梁樓板,磚牆。該館地處發震構造帶西北4公里,係為7.8級地震的11度裂度區內。閱覽室西部倒塌、東部震裂;書庫倒塌形式更為複雜,第一層全部破碎,2~4層仍為一體,書庫向東北方向剪下移動約1米,然後坐落下來。其被毀後現狀,保留了地震時地面水平運動留下的痕跡。
(三)原唐山地區交通局的一幢辦公樓。雖經破壞,但未倒塌。
(四)唐山機車車輛廠原鑄鋼車間。震時全部倒塌,現在保存了有代表性部分,如車間煙囪、電桿、廠房一部分。鑄鋼車間建築面積9027平方米,分東、中、西3跨,東跨長150米、寬18米、高15.61米;中跨長162米、寬18米、高20.22米;西跨長144米、寬24米、高12.45米。地震時,該廠房正處於巨觀震中,烈度為11度,3跨廠房除部分中間支柱扭曲、傾斜之外,四周牆柱全部倒塌,屋架大部落地。廠房南側的磚砌煙囪,原高25米,地震時因受上下顛簸的影響,變成套筒式結構,全高只剩下19.01米。被損後的現狀,保留了地震時地面垂直運動所留下的痕跡。
(五)利民橋。由於橋樑震時移動,致使中間一跨的橋樑錯開,橋墩傾斜。
主要景點
紀念展館
紀念展館位於博物館地下一層,展出照片近500幅,實物300餘件,復原式景觀4組,蠟像30餘尊。主要展示唐山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災難以及震後唐山人民在黨中央的關懷領導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全國人民支援下,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偉大壯舉。
科普展館
科普展館地上、地下各一層,是一個以紀念展館為依託,以科技館的展示方式,全面介紹古今中外地震現象,普及宣傳地震知識,彰顯地震學科總體形象的主題性專業科普館,其布展面積6500平方米,分為序廳、地震科學展廳、地震活動觀測展廳、地震災害防禦展廳、地震緊急救援展廳、4D動感影院、地震模擬環幕立體影院、防災體驗教室等。人們將在這裡親身感受地震的強大力量,了解掌握逃生避險自救的相關知識,接受應對多種自然災害的培訓教育。
隨著人們防災意識的增強,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知名度不斷提高,推廣防震減災科學知識,傳承地震文化,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前沿陣地的作用日益凸顯,逐漸成為影響全國乃至世界的文化宣傳和防災科普教育場所。累計接待入園參觀民眾三百多萬人次,接待副部級以上領導和各界參觀團體300餘個,溫家寶、賈慶林、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親臨視察。
紀念林
在紀念牆的北側正後方,是一片占地14萬平方米的紀念林。栽植各類苗木3萬餘株,主要用樹表達生命和一種紀念意義,體現出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關愛。
抗震紀念碑
由 4根相互獨立的梯形變截面鋼筋混凝土碑柱組成,主體上端造型有四個收縮口,猶如伸向天際的巨手,象徵人定勝天。碑身四周高 1.5米處,為 8 幅花崗岩浮雕,象徵著全國四面八方的支援。浮雕記述了地震災害和唐山人民在全國支援下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英雄業績。在碑身高 8.5米處鑲有一塊長 3.86米、寬 1.6米的不鏽鋼匾額,上刻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題寫的“唐山抗震紀念碑”七個大字。
副碑位於主碑北側 33.5米處,碑寬 9.5米,高2.96米,用花崗岩石塊以廢墟形式砌成,表現唐山地震的歷史事件。碑身長 4.3米,高 1.6米,正面為磨光青花崗石鑲嵌,上面鐫刻碑文,記載地震時間、災害以及搶險救災,建設新唐山等內容,由中國書協常務理事夏湘平書寫。背面為磨光青花崗岩鑲嵌,上鐫刻英文碑文。
主碑和副碑建在一個大型台基座上,台基四面有四組台階,踏步均為4段,每段 7步,共 28步,象徵“七·二八”這一難忘的時刻。
唐山抗震紀念碑,建在市中心新華道以南(
建設路和文化路之間)紀念碑廣場內。廣場東西長 320米,南北寬 170米,占地 5.44公頃。廣場東部是抗震紀念碑; 西部是抗震紀念館。兩個主要建築坐落在東西向同一個軸線上,紀念碑和紀念館之間設有一座大型水池,並通過紅色地磚鋪砌的地面使兩座建築相連。
研究價值
(一)唐山鋼鐵公司俱樂部。該俱樂部建於1954年,建築面積1050平方米,長48米、寬25米、高11米。地基為輕亞黏土,建築結構為內澆鋼筋混凝土柱及3道圈樑,磚牆,木質輕屋頂。該建築地處震中邊緣,只受到輕微破壞;牆體出現裂縫並輕度外傾,前廳地面變形,放映室上部的磚混女兒牆倒塌。經簡單維修後,整座建築仍能正常使用。
(二)唐山陶瓷廠原辦公樓,建築基本完好,現已改做他用。
選定需保留的10處地震遺蹟後,國家地震局於1980年5月21日,向國務院上交了《關於保存唐山地震遺蹟的請示報告》。此報告經5位副總理圈閱並同意後,國家地震局再次同唐山市人民政府研究商定了保留地震遺址的具體方案。值此,上述10處地震遺址即列為國家在地震遺蹟方面的重點保護項目,也是我國首次保留的10處地震遺址。後來,由於情況的變化,1982年10月,國家地震局按照國務院有關領導的意見,又將原來的10處地震遺址,調整為現在的7處,並分別立碑說明。它們是:唐山市原第十中學院內一塊場地;吉祥路樹行錯動;唐山生產資料公司院內一塊場地;河北理工學院原圖書館樓;唐山機車車輛廠原鑄鋼車間;唐山鋼鐵公司俱樂部;唐山陶瓷廠原辦公樓。所立碑中,河北理工學院原圖書館樓遺址的碑最具特色,它由漢白玉雕刻而成,形狀像一本書,上面鐫刻有地震發生的時間。
這些地震遺址被確定保護後,由有關地震部門和唐山市制定了保護措施,並撥出經費進行必要地維護。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多次視察參觀,一批批的國內外遊客和專家也來此參觀考察。
唐山地震遺址,給人們留下了了解地震災害最直觀最真實的資料,遊人來到遺址前,對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會有更深切、更直觀的感受,對英雄的唐山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抗震救災的光輝業績會有更深切的認識。同時,廣大的科學工作者會從中獲取第一手資料,從而促進地震科學研究的進步。
交通指南
理工圖書館遺址
市內交通:由唐山火車站乘2、10、11路公共汽車均可到達理工學院圖書館樓地震遺址。
自駕交通:從京瀋高速公路唐山北出口下道,南行至唐山市區,沿建設路南行到百貨大樓東拐至新華道,不足百米即到
抗震紀念碑廣場。沿廣場前的新華道西行,即可到達河北理工學院,唐山地震遺址位於該學院內。
機車車輛廠鑄鋼車間遺址
市內交通:唐山47路公交線路、游1路,地震遺址公園下車即可。
唐山抗震紀念碑
建在市中心新華道以南(
建設路和文化路之間),唐山萬達廣場西側,附近公車站有2路、K2、210等。